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公民守法道德的养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云林 《中州学刊》2003,(2):181-185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乃是良法体系为广大公民全面而自觉的遵守 ,而公民的守法状况又决定于公民守法道德的水平 ,从这一意义上讲 ,公民的守法道德决定着法治国家的确立 ,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德性保证。因之 ,应充分认识公民守法道德对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科学把握公民守法道德的具体内容 ,正确设定公民守法道德的养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当下,公民在守法意识淡薄、被动守法甚至出现盲区等方面问题凸显。公民不守法的现象频发,守法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让公民由被动守法转向主动守法,结合公民守法现状,从培养公民守法信仰,从立法、司法、执法角度,从树立公民守法的典范和以外部压力督促公民守法等路径探讨公民守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论证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同时,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企业预算约束是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经济运行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运转过程的关键环节。企业预算约束的状况,鲜明地反映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立起合理的企业预算约束机制,形成适当的企业预算约束硬度,使企业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此,对社会主义企业预算约束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约束机制可分为内生约束机制和外生约束机制.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是产权约束。企业约束的不同状态可分为八种形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主要是: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约束环境。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的问题,这是该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首要问题。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以此为科学根据,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乃革命、改革和建设成败的关键。回顾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到现在70多年所经历的途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改革和建设都出现过失误和曲折。反映在认识领域,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出现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陷入“左”的空想,因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明确自己国家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因此,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加快和深化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法治秩序的形成主要依赖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也即需要公民具备“守法精神”。我国传统社会不具备形成公民守法精神的土壤,因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出因缺乏公民守法精神而难以形成法治秩序的状况。但法治建设是必由之路,公民的守法精神亦不可缺少。在我国,培育守法精神既要利用本土资源,也要理性对待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需要划分阶段,怎样划分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有益的探讨。文中除论证了社会主义需要划分阶段的根据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划分阶段的原则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将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探索每个阶段的特点时,特别强调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口号,早已停止使用了。这是因为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现在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甚至忌讳用“革命”这个词。这显然是个误解。因此,搞清楚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为什么还要坚持进行各方面的革命斗争,这种革命和剥削制度被推翻之前的革命的不同特点是什么,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唤起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 ,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愿望 ,增强了公民的政治效能感 ,并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因此 ,公民政治参与的活跃与扩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出现的政治现实。但是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 ,仍处于不很成熟、不够完善的状态。本文提出了疏通政治参与的渠道、塑造理性的公民、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等推进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 ,以期达到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化、程序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为指南,以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教训为借鉴,认真总结了建国卅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研究了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重新分析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个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意义.从目前现状看,虽然经过卅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但生产力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发达国家已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2.
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摆脱政治、社会因素的纯粹经济性财产的出现,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反对封建特权,建构自由、平等、所有权、契约的市场经济,促进了政治社会的转型和公民社会的出现.财产权的实现与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切实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构建,社会成员逐步摆脱“单位”身份束缚开始以个人(即公民)的资格并以市场经济的契约方式来界定国家、社会和个人相互之间的关系.确认和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论述了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到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再到"三个代表"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的思想历程,着重评述了马克思的第三个伟大发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阶段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法制定后,必须在劳动实践领域贯彻实施,才有价值和意义.我国劳动合同违约现象比较严重,归根结底是当事人缺乏劳动守法精神.而劳动守法精神的养成必须树立劳动法主体的公民意识,塑造劳动合同当事人的道德精神,确立根深蒂固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意识培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爱国 《学术论坛》2005,2(12):60-63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调。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认为公民意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构建是公民意识培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双向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的价值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是个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所涵盖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蕴涵了对科学而崇高的人生信仰、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华民族心理归依与意义支撑以及公民德性修养标准的价值认同.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崇高要求内化为公民个体的认知,再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科学的教育、引导,增强公民认同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公民素质是民族文明的内在因素。提高公民素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是公民的精神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是公民现代化建设的智力问题。提高公民的素质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强化活动内容,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十三大提出的主要现实任务。但是,由于企业的社会功能和我国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不能认为宏观运行机制理顺了,企业的预算约束就会自然的“硬”起来。事实上,宏观经济的运行,必须以正常的企业内在机制的发挥为基础,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在机制和宏观经济的协调运行还远没有达到。因此,进一步探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外部经济运行规则如何通过企业内部机制起作用,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公民表达权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主政治的话语表达特征日益凸显了公民的表达权.保障公民的表达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要为公民自由表达权的实现创造条件;也要尊重公民的表达权,宽容公民表达的合法观点和意见;同时还必须尊重公民在意见表达上保持沉默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观论析孟庆春建国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毛泽东既有成功的喜悦鼓舞着他,又有失误的困惑缠绕着他。在50至60年代,由于毛泽东对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