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传统,决定了近代科学不可能首先在中国出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近代科技在西方先进国家的突飞猛进以及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的内部发生变动,近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了古老的中国,并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影响,促使了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和科技队伍的形成。本文拟对这一长达200余年的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和中国近代科技产生及发展过程,作一番较为详尽、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女权运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为争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开展的运动。它的目的通常是要消除父权制的影响,改变妇女在社会上的不利地位,更充分地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从18世纪末女权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到现在,两个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妇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日趋重要。本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而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又与其他一些社会运动逐渐结合,从而扩大了影响。与此同时,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内,女权运动也取得了发展。马  相似文献   

3.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击中,商品经济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由此,昔日传统社会中地位卑微的商人群体逐渐崛起,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着眼于中国近代(1840-1919)商人群体,根据他们依附的对象进行分类,并结合当时的国家政策、文献资料,考察这个群体与国家关系的变迁,深入分析其中的政商关系及成因,并以史为鉴,探讨了上述分析对当下政商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人口增长速度虽然十分缓慢,但相对过剩人口却有增无己。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问题不仅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也与同期世界人口城市化拉大了距离,同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在中国近代社会,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并未能够同步前进。文章最后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近代初期,亦即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一段时期,是东亚历史上经历重大转折的非常时期。此前,东亚地区是一相对独立存在的国际社会:中国文明处于中心地位,朝贡是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纽带。但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最早是在中国发生了鸦片战争,随后日本...  相似文献   

6.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文明教育观,对日本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介绍、传播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启迪国民、提高日本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试图阐述福泽渝吉的文明教育观,以求教于教育史学界的前辈、专家。一一八三五年,福泽生于幕末一个下等武士家庭。当时,正值日本社会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仍然禁锢着日本人民的思想。十九世纪中期,步入青年时代的福泽又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国内,将军、诸侯及武士残酪地压迫农  相似文献   

7.
近代宁波的资本主义工业竺菊英宁波,是最先被列为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开埠后,宁波并没有按西方侵略者的意愿迅速发展成为它们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料的一个新兴繁荣的市场。近代宁波的对外贸易停滞不前,几近衰落乃至消亡之状。社会生产既已失去了贸易为导向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孤独漂泊的方舟──法国的单身妇女和老年妇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其组成变化非常引人注目。统计资料表明,单身妇女家庭比例正呈上升趋势,例如在巴黎便有1/4的妇女过着单身生活。 妇女单身一波三折 在法国,妇女单身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或现代妇女的生活模式并不是古已有之,而是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和西方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逐步出现并形成的。在工业化之前,单身妇女的人数大大低于男子,例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独身妇女的比例只占1/10。当时的单身妇女主要是虔诚的教徒和靠利息收…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近代社会问题的意义 日本自从上一世纪中期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之后,经过短短100多年时间的发展,到本世纪7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近代化的进程中,随着近代工业经济的成长,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也  相似文献   

10.
《社会》1986,(5)
曹前在《学术月刊》1986年第4期《文化心理传统与社会发展》一文中,对近代中、日学习西方文化作了比较研究。文章说,中,日两国地理相近,人种相同,文化相似,接触近代西方文化也几乎同时。但是,日本较好地完成了社会近代化的进程,而且一跃跻身于近代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外国的比较研究中,对中日两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包括工矿交通运输通讯各部门)的活动作一番比较考察,是一个令人饶有兴味的课题。19世纪40~50年代,由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大举东渐,频频叩关,中国在鸦片战争(1840)  相似文献   

12.
在前工业社会,友谊、工作和家庭这三个支撑点全都交织在一起,而现代的工业社会使家庭私有化了,友谊被糟踏成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工作方面也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情况。尽管如此,在研究未来和制订政策时,这三个支撑点仍然是有用的。后工业社会是以福利或劳务为特征的。福利国家的国家干预是为了保护公民免受工业社会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意外,例如工伤事故,退休、患病期间的收入损失,失业和残废等等。但是,所有的福利国家对于妇女利益方面的考虑总是比对男人少,其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期,瑞典的边际效用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共同开创了近代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又一历史阶段,成为近代西方经济思想演进的两大主流。但是,作为历史学派直接先驱者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及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却长期为人们忽视。一方面,作为抗衡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控制与剥削的代表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宣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既得不到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国家的理论重视,而且在落后国家又极度缺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德国都是当今世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它们的经济实力、生产技术、工业产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项指标都位居世界前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美国和德国的高度发达是以近代工业化为基础的,而近代工业化的实现又取决于两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美、德两国的近代工业革命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又具有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特点。 和英国相比,近代美国、德国的工业革命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且成就突出。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政治自修》杂志1985年第9期报道: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最尖锐的社会问题是在劳资关系领域对妇女的歧视.应当说,妇女和男人同工不同酬的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由来已久,但今天这一原则被企业主作为增加暴利的手段继续广为利用.例如1983年共同市场的一些国家,在农业部门从业的妇女工资比男人低15-35%,在日本低48%.在美国工业部门从事体力劳动的妇女工资仅为男人的58.2%,从事非体力劳动的妇女工资为男人的63.1%.  相似文献   

16.
马长山 《求是学刊》2001,28(2):63-67
文章认为,法治的生成和发展是与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紧密相关的,而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在东西方却具有不同的演进路径.即在西方呈现的是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复合(古希腊)--国家对市民社会的监护(古罗马)--国家吞并市民社会(西欧中世纪)--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分立和抗衡(近代资本主义).这种发展路径造成了多元文化和权利抗衡国家权力的西欧"独特性",并促动了近代法治的生成.而古中国及东方国家则一直处于国家吞并市民社会状态,形成了扼制权利和自由的"东方专制主义",法治便无以产生.这启示我们,中国要走向法治,就不应仅满足于法律制度的植入和法律体系的建构,也不应满足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理性文化这种"法治基础和条件"的一般性解说,而应着力建立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跳跃上升的德国离婚趋势张敏杰德国是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发达工业国家。德国人民历来有重视婚姻和家庭的传统,政府也十分重视婚姻家庭稳定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婚姻家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对中国未来的设计上由原来的资本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从思想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弃一扬是同时进行的,但是,对社会主义的大力宣传和最后抉择是在五四后期,而对资本主义信念的动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也就开始了。本文主要从五四前期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至五四运动期间的一些思想变动,谈一下中国思想界资本主义信念的动摇。近代中国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主要受三种思想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二是民主制度观;三是西方整体观——文明世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了西方帝国主义时期,被引用于人类社会,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的自我觉醒与悲哀——日本浪漫主义思潮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后半叶,先在英、法、德,尔后几乎遍及全欧,成为一种思想和文艺思潮。日本浪漫主义则起于19世纪后半叶,比西方浪漫主义的兴起足足晚了一个世纪,这是由近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所决定的。 18世纪后半叶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本社会尚处在武家的封建制度统治时代,直  相似文献   

20.
胡小燕 《社科纵横》2007,22(7):57-58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有很大不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深入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坚决批判西方学者提出的各种否认阶级存在、抹煞阶级矛盾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