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雨涛先生于《秦与华夏文化》(见《孔子研究》八八年第二期)一文中重申了蒙文通先生之说,认为秦乃非华夏之裔的西戎民族,秦文化是与华夏文化"不两立"的西戎文化,由于秦入主中原的结果,造成了华夏的"夷化"和华夏文化的"大质变",使法家学说即渊源于西北民族的戎狄之教在中国建立了统治地位,从而才导致了尧舜至孔孟时代形成的富有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华夏文化的中断,形成了秦汉以后的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秦汉以后形成的绝对君主专制主义不可完全归罪于体现着先秦华夏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宋明理学家之所以提出复兴孔孟儒学,正是为了复兴兴和发扬尧舜至孔孟时代富有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华夏文化.显然,上述观点不仅涉及了如何认识秦的民族和文化的属性问题,而且涉及到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秦统一中国的文化基础是戎狄文化还是华夏文化;秦汉以后居于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是戎狄文化还是华夏文化;如何认识和估价体现着中国  相似文献   

2.
《孔子研究》1988年第2期载刘雨涛同志的《秦与华夏文化》一文(以下简称《刘文》)重申了蒙文通先生之说,认为秦乃非华夏之裔的西戎民族,秦文化是与华夏文化“不两立”的西戎文化,由于秦入主中原的结果,造成了华夏的夷化和华夏文化的“大质变”,使法家学说即源于西北民族的狄之教在中国建立了统治地位,从而才导致了尧舜至孔孟时代形成的富有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华夏文化的中断,形成了秦汉以后的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及为之服务的一系列上层建筑。而宋明理学家之所以提出复兴孔孟儒学,正是为了复兴和发扬尧舜至孔孟时代富有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华夏文化。显然,上述观点不仅涉及了如何认识秦的民族和文化及其历史影响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秦汉以后居于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是不是华夏文化?秦汉以后绝对君主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渊源?如何认识和估价孔孟儒学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以及如何认识宋明理学复兴孔孟儒学的意义等,因此有必要加以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3.
秦靠武力夺得天下,这在秦早期发展史中就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无论是秦庄公伐西戎,还是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洛阳,都说明了军事力量在秦早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考古出土的实物中得到了印证,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盐池县史话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段。东邻陕西省定边县,南依甘肃环县,北靠毛乌苏大沙漠,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与本区灵武、同心。县毗连,地域辽阔,人勤物饶。一盐池是置县最早的县份之一,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商朝,盐池一带称鬼方之地,居住着羌族(熏育)游牧部落。西周,这里为严允(亦称戎或西戎)之地,严允部族过着“随畜而徙”的游牧生活。春秋时期,中原地区诸侯争霸,战争不息,位于西方的秦国,日趋强大起来。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盐池一带居住的西戎部族的一支——昫衍戎,遂置于秦的势力范围。《汉书·五行志》记载:“秦  相似文献   

5.
近年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开展,使我们从五个方面对于早期秦文化的军事性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甘肃东部发现的周秦早期文化遗存是军事扩张的结果;西汉水上游寺洼文化遗址与周秦遗址分布,反映了周秦民族与西戎诸族或对峙或和平相处的特点;西山、大堡子山、山坪等3座秦人早期的城址具有山城的特点,其选址或地形有利于军事方面的用途;一些早期秦人墓葬内如墓主死亡年龄、死亡方式的现象也表现出了秦文化的军事性特点;早期秦人的兵器制造业比较发达,已经形成了自己特点的兵器制造中心。早期秦文化的军事性是具有阶段性的。  相似文献   

6.
胡人是中原民族对北方边疆民族以及外来民族的一个很笼统的称呼,在汉唐时期,就当时的一般习惯而言,所谓胡者即是指曾经隶属于匈奴单于的某些部族与部落,及匈奴部族中所包含的某些部落与氏族。《晋书》卷九七所列四夷中,西戎、北狄在各家史书中都可以被称作胡,西戎包括吐谷浑、焉耆、龟兹、大宛、康居、大秦。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早在殷商日寸期民族就很多,春秋时,中原还有少数民族,直到战国,汉族先民才基本上完全占据中原。当时把中原以东各族称为东夷,居住西方的称西戎,北方的叫北秋,南方各族一概称南蛮。青海当时是西羌,属于西戎。分布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先民,早在殷商时代就创造了甲骨文,铸铜冶铁,先于国内各民族使用金属工具和兵器,且出现商贾,以玉器和海贝为货币进行交换;他们发展农业,把中原大地开垦成肥美  相似文献   

8.
秦政府非常重视公物管理,不仅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有如《仓律》、《厩苑律》、《效律》、《金布律》等一系列严密的法律规范公物的管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秦从一个西戎小国成为称雄于诸侯国的大国,最后统一中国,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北朝时期,华夏文化、五胡少数民族文化、西域文化在文化认同的构建上具有不同的路径。北朝后期,文化认同的冲突不断,制约了文化融合的进程。随着少数民族统治阶层对汉文化典籍的阅读,其文化认同呈现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杂糅的特色。从五胡视角来看,文化认同的融合不是单向的,五胡文化为华夏文化的新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学术界将古代中国的民族分为华夏、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五大民族集团”,以活动在黄河中游的华夏民族集团人口居多,经济、文化较为进步。在漫长的交往、战争、迁徙、融合中,泛称为“四夷”的民族集团与华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断演变,有的衰亡,有的兴起,好像滚雪球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新疆汉人的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就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古代新疆早在中石器时代已有了人类的活动。从距今约三四千年左右,到大致春秋前后的这段时间,约相当于新疆考古学上的铜石并用时期。当时广大西北地区有许多名号不一的古老部落。“西戎”是对西北各游牧民族的总称。西戎中的昆仑、折支、渠搜就在古代新疆境内。战国至西汉时期,是新疆民族活动史上的一个极重要和极活跃的阶段。据《史记》、《汉书时的匈奴列传、大宛列传、西域传的记载看,大约开始于战国(公元前5—3世纪),或及于战国以前,在北疆草原上,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  相似文献   

12.
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傣泰民族是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不断融合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形成的族群。傣泰先民固有的百越文化因素与华夏文化因素、印度文化因素、东南亚文化因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交融、整合,形成了傣泰多元复合的民族传统文化。因此,今天的傣泰民族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群体,而非种族或血缘上的族体。我们研究傣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应着重于文化因素,而不是血缘因素和与之相关的民族源流迁徙。  相似文献   

13.
先秦文学中出现一批少数民族使者形象,其中的东夷族使者博闻多识而又略带神秘;西戎使者知书达理,不卑不亢;南越使者则是从容应对,不辱使命。这些使者身上折射出周边各族的特色,同时也反映民族融汇的某些规律。先秦文学对于少数民族使者所作的艺术显现,是对传统礼仪中世俗偏见的拨正,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该文则进一步证实湖南是黄帝主导炎黄部族永结联盟的地方,修山系列地名再现华夏文化的胚胎底蕴。这个发现十分难得,对于我民族远古文化的研究,以及宣传湖南、宣传湖湘文化,催生华夏源头文化产业链,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图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和文明象征。古老的蒙古族一直流传着"苍狼白鹿"的民族起源传说。蒙古族的图腾崇拜是草原的王者——蒙古狼,这点从蒙古族的宗教信仰、风俗民情、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游牧生活中可以体现出来。姜戎的《狼图腾》为我们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狼形象":强悍、勇猛、机智、温情。狼形象蕴含着作者对华夏文化的反思,促使我们审视民族性格中的弱点,完善民族性格,弘扬民族精神,重新焕发古老的华夏民族的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同时 ,这一时期也是各民族大融合迅猛发展的时期 ,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已经形成稳定的族体 ,并和周边各民族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交往。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 ,广泛吸收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成果 ,创造了博大精深、丰富多采的文化并渐次向周边地区幅射传播。本文拟着重对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文化的南渐及其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胡汉一家,厚德载物,汉胡合治"是唐朝治理西域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唐在西域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政治区划分而自治,在经济上实行轻税制,在军事上对诸胡实行城傍子弟兵制,在文化方面实行兼容并蓄文化政策,以华夏文化为主导,与诸胡语言文字、文化民俗并存。  相似文献   

18.
张刚 《船山学刊》2010,(4):108-110
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家民族思想是广博多元的。《徙戎论》尖锐地指出民族矛盾将是导致中国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王通打破了儒家以种族论正统的传统,转以王道与民心所向作为正统的标准,而不分种族出身。唐儒则把儒家民族思想引向文化层面的儒佛之争,最终逐步消解了华夏文化中心论。这些思想在儒学史上都具有首创意义,并在今后思想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钱穆以传统人文思想为基础,以史学融通文哲,以情感贯通中西,以天人合一会通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样的"通"对当代人文学建设有重要的意义;钱穆晚年对天人合一的论述回归了传统文化天命、人性的和合缘构,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开发,也是对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构想、对儒家文化的现代化作出的突出贡献;钱穆的人文思想精华与不足共存,其情感皈依在民族,其学术指向在华夏文化的更迭发展,这些人文思想能够启发我们思考全球化语境中华夏文化的处境与命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李斯《谏逐客书》说到秦王族消费喜好,体现出浓厚的外来文化因素,其中包括"骏良駃騠"。"駃騠"应是来自北方草原地区的畜种。"駃騠"的驯育,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贡献。"駃騠"可能先入于秦,体现了秦与北方民族的交通往来和文化联系。汉武帝时代开通丝路,《盐铁论·力耕》所谓"骡驴馲駞,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的情形,可以看作中国古代畜产史上秦人引入"骏良駃騠"的续章。"駃騠"很可能是骡,也不能排除是野马等其他草原畜种的可能。相关考察,还有待于文献研究和动物考古相结合的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