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长江是否会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环境,河床边界条件及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诸方面,对比分析了长江与黄河之间存在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决定了两条江河洪形势的基本格局和发展动态。并通过对黄河防洪形势不断恶化的历史以及近期治理经验的分析,认为长江不会成为第二条黄河。  相似文献   

2.
在对学生进行“看图画,编童话”类型的想象习作练习时,前后两次教学效果迥异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 图画内容:长江、黄河两条巨龙腾空而起(此图颇似中国地形图),在他们的周围,到处是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根,旁边注上文字“滥伐林木”。图画下方有两行对白:“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编制黄河下游防洪预案的目的、原则、方法、步骤、防洪预案包括的内容,以及编制和执行防洪预案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防洪是长江中下游长期的战略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并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阐明了防洪抢险工作是沿江各省市人民长期的战略任务。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防洪工作仍不能放松。同时对防御长江特大洪水的对策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并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阐明了防洪抢险工作是沿江各省市人民长期的战略任务。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防洪工作仍不能放松,同时对防御长江特大洪水的对策和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济水原是一条独自入海的河流,因曾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为"四渎"而名扬天下.但在"四渎"之中,惟有这条河流被历史湮没了,成了一条"名存实亡"的河流.那么这条河流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流向及流经的区域如何?济水与黄河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7.
以洞庭湖在长江防洪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指出围垦对长江防洪造成的危害,说明退田还湖的紧迫性;通过对湖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这了退田还湖的艰巨性;最后对如何退田还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论洞庭湖退田还湖的紧迫性与艰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洞庭湖在长江防洪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指出围垦对长江防洪造成的危害,说明退田还湖的紧迫性;通过对湖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论述了退田还湖的艰巨性;最后对如何退田还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起,国家将上马“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这项工程涵盖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13个省(区、市)的770个县,国家预计投资1035亿圆。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堪称我国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这是中国治水方略的重大战略调整,即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将由此出现转机。提到中国,人们就会想到那两条奔腾不息,既孕育人类又桀傲不驯的大河——长江和黄河。古代中小国5000年灿烂文明,大多都与这两条大河有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编制黄河下游防洪预案的目的、原则、方法、步骤 ,防洪预案包括的内容 ,以及编制和执行防洪预案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省90%以上的水系汇入鄱阳湖进入长江,鄱阳湖防洪受长江和赣、抚、信、饶、水五大河流的影响,防洪任务重,持续时间长。解决鄱阳湖的防洪问题,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形成鄱阳湖防洪保障体系,促进湖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完善的防洪与排洪设施是古代沿黄河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明清时期,由于频繁遭遇黄河水患的冲击,沿黄城市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迁。黄河自身的决徙造就了洪涝的多发与防洪设施的圮坏,大量泥沙的沉淀既淤没了诸类水体,也抬高了城墙之外的地势,致使城市防洪乏所依、排洪少所恃,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洪涝应对就成为重要的城市问题。面对黄河频决的灾害性影响及严峻的洪涝形势,开封城官民一道筑堤防、修护堤、缮城墙,御水于城体之外;开凿城内之沟渠、疏浚城外之河道、挖暗沟、建水门、置水闸、造水车,泄水于成灾之初。这种多重性与立体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开封城的防洪与排洪能力,也应是屹立于当时的其他沿黄城市的共同建筑特色及其存续至今的保障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叔叔,我问您     
叔叔,我问您:当兵苦不苦? 风雨中,您巡逻在边关小路,任那风吹雨淋,心中装着的是祖国神圣领土。这条小路,一定通向长江、黄河,通向古老的万里长  相似文献   

14.
仕凭  阿友 《北京纪事》2015,(2):38-41
6年来,他卖掉车和房自费千万,拍摄了2000多个小时的自然生态纪录视频素材,剪辑成多部公益微电影。所有影片没有一句旁白,却有一种强大的语言深深震撼了观众心灵。而现在,他正忙于拍摄又一部反映水生态危机的短片《长江,长江》。电话那头,他的声音里透出憔悴与焦虑:“6年前拍摄黄河,我就在关注长江,因为她们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现在我发觉,长江的生态环境非常严峻,采矿、水电站建设、化工厂污染……长江真的快‘死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三星堆文化遗存和商代盘龙城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的进行,学者们不得不对长江流域文明的上溯年限和发展程度进行重新评估,这也导致了文化研究重心的南移。就像长江、黄河南北并行,浩浩东去最终汇入大海一样.长江文明和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明显,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究雾霾污染的区域差异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Tapio模型,研究了中国2015—2020年雾霾浓度的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研究发现,各大经济区PM2.5浓度均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季节性变化呈现出“冬高夏低”的特点;PM2.5浓度总体区域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西北综合经济区的区域内差异扩大趋势明显,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区域内差异缩小趋势明显,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的区域间差距扩大趋势明显;大多数地区雾霾浓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都表现为强脱钩状态,但脱钩状态不具有持续性,脱钩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淳厚西江     
黄伟宗 《市民》2006,(7):44-44
黄河文化代表农业文明,长江文化代表工业文明,而珠江文化则代表后工业文明。西江文化,则是珠江流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维度考察吴文化,认为对于吴文化的考察,应该有一种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眼光。泰伯开吴,从陕西即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出发,来到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即在中华民族黄河长江的土地上走了一条对角线。这条对角线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本质性的重要性,打开地图从陕西岐山一直划到了长江的太湖,牵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命线。华夏文明、炎黄文化是发源于西北,对角线的效应,使其发达于东南,从而使得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良性的互动互补,在承受各种强烈的挑战和震撼中,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华民族由此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就一节史料谈黄河夺淮与河口东移问题刘大卫横贯苏皖北部的淮河,古时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在涟水县的云梯关入黄海。雍正十年(1732年),云梯关及其下游一带划归阜宁县。关的遗址,现属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由于黄河夺淮,二渎并流,黄沙入海,淤积成陆...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从致灾的社会因素出发探究了近代长江水灾肆虐的成因,提出了标本兼治的较为系统的长江治理构想。这些思想是其民主革命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对当今的防洪减灾工作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