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沙话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沙话有逐渐向官话靠拢的趋势.尤其是作为新湘语代表方言的长沙话,由于长期以来与官话方言及共同语接触频繁,彼此相互影响和渗透是必然的.长沙方言既保留了湘方言的特点,同时又有明显的向共同语靠拢的趋势,呈现出过渡方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共同语和方言是主体和变体的关系,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语言规范的对象是共同语,规范方式分为建立和维护两个方面。共同语依据一定的规范标准建立起来之后,与方言之间会形成一个接口,共同语的语言成分会通过接口进入方言,反之亦然。因此,为维护共同语的纯洁性,还需要在共同语之外的接口设定标准,驻扎监管机构和队伍,以阻止消极的方言成分进入共同语,也阻止方言进入本该使用共同语的正式场合。地域方言和包括网络语言在内的社会方言本身不需要规范,也规范不了。只要在接口处严格把关,方言和共同语就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语指现代汉语标准语及其变体。这一概念是在多民族融合和语言接触背景下,在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汉民族共同语、中华民族共同语、国家通用语、国际通用语四位一体的重要语言地位。中华民族共同语建设,不仅具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的社会文化功能,也具有促进两岸统一和提高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功能。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共同语建设方面,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努力方向,加强这一建设,必将在祖国统一过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凝聚人心的功能,从而在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加速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任何企图削弱这种功能的图谋都注定是会失败的。  相似文献   

4.
用雅言这个语词来指称汉民族“共同语”大致是在周代,但雅言所指称的古代民族“共同语”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雅言作为古代“共同语”的代名词已进入辞典,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把雅言作为古代汉民族“共同语”代名词的背景下,雅言当形成于夏朝,发展于商朝,成熟于周朝。从语言发展史的角度看,雅言是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发端,它不仅为汉语言的统一、规范树立了标尺,使汉语言的发展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而且对提高汉民族的凝聚力、推进汉民族文明的进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汉语官话韵书音系复杂性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汉语官话韵书音系复杂性的原因主要有:1.强烈的"正音"意识;2.缺少明晰的共同语标准音;3.方音的局限。研究近代汉语官话韵书音系应当充分考虑到它们的复杂成分和复杂性质,既不能否定共同语的存在,也不能过分追求共同语标准音的描写,从而否定方音和其他因素的存在。时间的差异、地域的差异、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共同语与方音的差异,人为因素的参与等等都应当是分析近代官话韵书音系时考虑的因素。既不能笼而统之地称为共同语(或共同语读书音、口语音),也不能贸然肯定某某音系就是共同语音系或者某某音系就是某一方言音系。只有认真分析了各种不同音系结构之后,才能建立起符合实事求是精神的汉语语音史。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氏族社会里人口不多,地域很小,没有方言,所以任何语言都是共同语。后来,一个社会里出现了若干方言,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样就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语。哪种方言能够形成共同语,要决定于某个方言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汉语有八大方言,即1、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闽北方言;7、闽南方言;8、奥方言。而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是因为,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城市——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历代的都城,解放后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她是一个政治中心;许多重要文学著作,从宋元话本、元曲、明清小说,五四运动以后的不少文学作品,如:巴金、矛盾、老舍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小说诗歌,直至解放后的许多文  相似文献   

7.
张玉来  尹瑀 《东方论坛》2021,(5):108-127
已有的研究表明,汉民族共同语从其萌芽状态就扎根中原汉语,长期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方言为基础,以丰镐汴洛地区的方言为主要权威方言(非标准音).但在二十世纪后期,有学者针对明代共同语(官话)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明代汉语共同语以南京话为标准音.这一看法的基本依据是明末来华欧洲传教士所记汉语官话文献.而分析这些传教士的文献并将其和相关文献比较,可以发现,"明代官话以南京话为标准音"的看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既跟明代大多数文献所记的史实相违背,也不符合汉语共同语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关于北曲创作的著作,由著名戏曲家周德清编撰.《中原音韵》对于研究元代汉语语音情况,比如元代的汉语共同语是否有入声等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曾撰文指出,《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是有入声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中入声的数量和韵尾问题,指出:第一,《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至少有三类入声,很可能有四类入声.第二,在《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的入声韵没有-p、-t、-k尾,只有-?尾.这个-?尾也已大为弱化,只剩下一种轻微的“唯闭”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对不同性质和种类的材料研究为依据,略述近百年来的清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据以勾勒出清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0.
以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研究为依据,略述近百年来明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据以勾勒出明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元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研究为依据,略述近百年来元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据以勾勒出元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2.
以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研究为依据,略述近百年来宋辽金时期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据以勾勒出宋金两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基本面目.  相似文献   

13.
对北方、中原、南方三个地区人们使用共同语时的使用倾向和知觉接受度的调查,从音节内部结构、性别、地区等方面探讨了[v]的使用倾向和接受度:[v]在共同语中的发展呈现一种由北向南蔓延和扩张的趋势;并从语音发展的内外因素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运用历史比较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太原方言阴声韵百年来的演变进行分析,通过与汉民族共同语及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探索阴声韵演变的轨迹和特点,发现太原方言阴声韵与汉民族共同语在很多方面已趋于一致,并进一步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英语语言的简化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三个特征为基础,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英语的世界性问题.世界性不是全世界讲一种语言,而是在某些领域内把英语作为世界范围的共同语.这种共同语的使用与本族语的发展并不相冲突.  相似文献   

16.
方言与共同语相对 ,共同语在古代被称作雅言 ,在这种意义上 ,与此相对的方言便具有俗的性质。本文以西南方言区的宜昌话为对象 ,择取词例 ,从语音、词义、词语的使用以及词书写符号等方面进行考察 ,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较 ,对语词的雅俗辨证关系进行了阐述和揭示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方言语气词"哦"有其独特的情态意义,与其在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身份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对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功能以及其礼貌值做讨论,有利于规范"哦"在方言中的使用,也为其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气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楚辞》楚语楚声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辞》楚语楚声说由来已久,似乎是不刊之论,然考以事实,疑窦百出。屈宋赋中多有不用楚方言者,虽偶用之,也寥寥无几。由于方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与传播,屈宋赋中楚方言、共同语及别国方言并用。由此观之,屈宋赋可能是按共同语的雅言创作的。  相似文献   

19.
1956年《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进行了界定。从语音层面看,共同语的语音标准要在北京音系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正音规范,建立语音标准需要考虑到由于语言演变而引起的北京语音本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潮汕方言古语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方言中存在着许多“写不出字”的词语,这些词语大多在汉民族共同语中已不再作为日常语使用,而只存在于古籍中。本文继李新魁、林伦伦的《潮汕方言词考释》之后,对潮汕方言中的另一些古语词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