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服暖流在石头城的大街小巷涌动,那是青年志愿者爱心与真情的汇聚; 一句口号在锺山脚下久久回响,那是青年志愿者对社会许下的庄重承诺──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一种精神在金陵大地弘扬传颂,那是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时代新风为宗旨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一面旗帜在六朝古都的上空高高飘扬,那是心手相握的青年志愿者大旗。 1995年10月,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宁举行,这也是南京首次承办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和海内外媒体云集南京,南京青年志愿者首次以统一的形象走向社会──“您好,…  相似文献   

2.
青年志愿者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以招募的方式自愿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青年。台湾地区称为“志工”,香港地区称为“义工”。1993年在大陆各省区广泛开展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就是组织和招募青年志愿者为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一个活动形式。广西青年志愿者行动也开始于1993年,主要是组织和招募青年志愿者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城市公益性服知在服务农村经济方面,我们实施了广西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募,青年志愿者采取定期轮换的接力方式到欠发达地区从事1-2年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3.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逐步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考察 ,分析指出 :青年志愿者行动已形成了志愿者亚文化 ;1.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年进行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 ;2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社会保障重要的有益的补充 ;3.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向非洲派遣青年志愿者项目的意义和作用,认为他们是宣传队更是播种机,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去良好的“蝴蝶效应”.在充分肯定中国向非洲派遣青年志愿者重大意义的同时,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项政策的建议:志愿者的专业与岗位应更好地进行衔接,做到人尽其职;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新殖民主义”和“文化侵略论”;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派遣援外志愿者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等.  相似文献   

5.
社区志愿者的服务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2003,(6)
一是“一助一”结对活动。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工作从1994年初开始实施,通过青年志愿者组织牵线搭桥,由一名青年志愿者或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一个困难家庭提供经常性服务,目前全国“一助一”结对己达250多万对。 二是开展设点服务。即以街道设施和家庭、楼院设立网点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如理发、修脚、修理、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宁德市青年志愿者服务自开展以来,队伍不断壮大,项目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工作在探索中稳步推进,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宁德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公众对青年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长期存在于志愿服务管理及运行机制中的“瓶颈”问题也制约着宁德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新发展,如何实现宁德市志愿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功能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7.
青年志愿者是凭借志愿者自身的各种资源无偿的为社会需求提供各类服务的一种活动,它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在重大事件或活动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青年志愿者的综合品质。当代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力军,是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现有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主要体现在日常社会生活之中,还没有延伸至国防建设领域。因此,研究与探讨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如何服务于国防建设就成为摆在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国防建设的角度,研究与探讨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机制建设问题,以期待研究结果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如何服务于国防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大学生是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作为青年志愿服务者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所有志愿者的行为,都是自愿,是一种道德自燃,而志愿行为对于一个社会精神的意义,应当是一种道德引燃的“应然状态”。然而,面对前方志愿者部队应招涌入,后方志愿者却频频流失的怪现象不得不引起关注。行为的践履是归于价值观和理念在引导,本文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价值取向,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神。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大规模发展,起源于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文化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和发起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效,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了社会风气,成为中国大地上当代中国青年先迈的宣言书,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欢迎和支持。青年志愿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既使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也通过他们的行动起到了向全社会展示当代青年风采,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昭示团结、互助、友爱、奉献精神的良好效果。几年来,高等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思…  相似文献   

11.
积极参与医疗支援、宣誓教育、帮困助学、助老助残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间达3000多小时——这是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后检验科技师、青年党员徐欧阳8年来的志愿服务经历。“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中共一大纪念馆优秀志愿者”“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相似文献   

12.
史正华  佘记其 《社区》2013,(30):25-25
“妈妈,您最近好吗?我在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得很好,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对我也十分关心,您不用担心啦!…一”这是在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水关路东社区“爱心港湾”青年志愿者周美君的帮助下,辖区12岁的留守儿童陈忻正在给远在日本打工、一年才见一次面的妈妈写信。  相似文献   

13.
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既是团组织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参与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团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有助于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志愿者服务的层次水平还不高、影响力号召力有所减弱、缺乏社会资源扶持与服务网络等主要问题,找准位置感、挖掘服务“盲区”“盲点”,将无偿有偿微偿服务方式相结合、建成青少年社区服务体系的社区机构、壮大志愿者骨干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杨婷 《中华魂》2013,(6):8-8
2012年,随着北京市各界对北京精神的深入学习,大兴区卫生监督所开展了“践行北京精神,学习雷锋”的活动。3月4日,区卫生监督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来到礼贤镇儿童福利院开展“小手拉大手、让爱更长久”活动,与孤残儿童手拉手,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和真情,我作为服务队队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激荡和巨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整合孕育着一场革命,以“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富我实现”为标志,中国大学生更强烈地显示自我价值,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接受的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人生价值观,那么当代大学生则更注重自我的价值,“人生价值的天平向自我方向倾斜”。对这一代大学生的评价多种多样,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念增强,正确分析评价和引导,将对他们树立集体主义人生观有所裨益。 (一)  相似文献   

16.
金轩波 《21世纪》2006,(1):16-17
应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邀请,日本国际志愿者学生协会派遣100名日本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中国,出席了2005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中日青年环境保护论坛”,随后赴陕西环保植树造林项目地与当地学生一起进行了植树管护作业。日本国际志愿者学生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国际援助、环境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0年6月23日,中宣部、目中央等18部委主办的“新纪元志愿服务计划推进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北京双全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斌代表公司向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捐资500万元人民币,与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考协会共同设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双全)奖励基金,用于表彰优秀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集体,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的时代新风。仪式上,双全公司同时捐赠了1万套共10万盘总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的“双全智能教学软件”,其中1000万元软件将通过四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捐…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力量的代表,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然而,在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还存在着短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成效.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精神引领;提高青年志愿者专业化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净化志愿者队伍,加强组织建设;搭建信息...  相似文献   

19.
考察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志愿者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脉络和志愿服务对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有助于重新审视时代对青年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和志愿服务的文化价值功能。文章采用英格尔哈特的世界价值观问卷,调查全国13 000个青年志愿者,对比英格尔哈特在1984年和2007年的中国调查数据。研究表明:80后与90后青年志愿者的文化价值观处于生存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共生期,90后比80后志愿者更加追求幸福价值观,志愿服务行为显著影响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迁。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青年社会合作、拓展社交网络、增强社会融合、探索社会创新,培育新时代青年互助友爱、开放包容、和谐和合、主体参与的文化价值观,助力社会治理从"硬治理"向"软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从而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青年杂志》①的创办为标志拉开了帷幕。先进的思想家高举“民主”与“科学”这两面大旗,向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营垒发动进攻。他们运用理性主义的思想武器,剖析审查中国几千年封建时期的文化遗产,分析研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学说,探讨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们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提倡的理性主义,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学术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借鉴。因此,深入研究五四时期的理性主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民主与科学的精髓:理性主义在《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宣言中,先进的思想家曾经坦率而郑重的宣布,《新青年》杂志的宗旨是“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反对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