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必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生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生活环境主义强调从生活者的角度出发,重视生活者的智慧,主张从当地居民的生活历史和生活取向中,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生活环境主义范式不仅对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①和贸易②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个领域的政策措施会不断地对另一个领域产生显著而重要的影响。如果“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制定环境政策或贸易政策时没有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就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 应该考虑环境成本, 也就是环境成本内化到贸易总成本中去, 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解决获得资金来源, 真实反应产品的实际价值, 以协调好环境与贸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治理农村的环境问题需要从居民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促进农村社区或居民成为生态治理的主体。生活环境主义基于生活者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并通过激发生活者的智慧以解决问题,为农村环境问题提供了治理方向。以该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云南诺村建立水源林历程的分析发现:诺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地方环境资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生态治理是在村民小组层面的共同体行动;水与森林资源具有公共性,为村民共同占有、使用,从而赋予村民参与治理的权利与身份;村民会议是整合村民不同利益诉求、“说法”的平台,村民通过博弈达成保护环境的共识;在实践层面,诺村基于生活常识而形成治理规则,并依托村社共同体进行监督和制裁。以农村社区为主体、地方性知识为基础的生态治理,可为我国西部山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除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客观物质生活的相对丰富以外,和谐社会应当更加关注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理解社会发展进程在其成员中的心理反映和情感体验.郑州、武汉、长沙三个重要中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的比较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并非必然带来主观满意度的提高;物质拥有与消费情况对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降低;居民在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公共休闲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以及公共政策,即解决贫困问题、下岗问题政策、教育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处在被信息包围的时代,信息技术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设计学习环境时,需要考虑学生应该是在促进合作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真实性的活动获得能力,设计的学习环境要能够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和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就是保护环境和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保护环境资源的力度.政策手段是一个主要的调控杠杆,环境刑事政策作为运用刑法手段控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惩治环境犯罪的策略和方针,近年来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环境刑事政策既是刑事政策,也是环境政策,既是立法政策,司法政策,也是执行政策,理论上对环境刑事政策进行研究,可以指导决策机关制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方略,进而更好地运用刑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为例 ,从群体特征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分别探讨了小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通过抽样调查发现 ,年青者较年长者的闲暇生活方式更多样 ;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 ,闲暇生活的文化含量增加。调查也表明 ,提高素质型闲暇活动在毛嘴镇居民的闲暇生活中所占比率极低 ,居民闲暇生活结构有待调整。因此 ,一方面需要增加公共闲暇设施来丰富小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内容 ,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居民注重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德国和欧盟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德国农业政策在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民收入相对贫困问题后,农业政策面对的新挑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在多重政策目标冲突的背景下,需要系统性制定农业政策,对传统的农业政策进行全面改革是非常重要的.2020年下半年,德国作为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公布了其农业政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可持续食物政策:制定综合食物政策和创造公平食物环境》,开始引领欧洲共同农业政策由以往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两个支柱转型为"可持续食物政策":从社会、健康、环境和动物福利四个维度综合考虑农业的外部性,然后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性政策,创造公平的"食物环境",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高质量发展的农业必须创造公平和良好的"食物环境".这为中国系统性的农业政策改革,让农业更加"绿"起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中政策环境的复杂化、政策问题的多元化以及政策本身的价值追求,政府传统的政策制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仅凭官员一己之力已经难以科学合理地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期待政策制定过程的重塑,吁求打破政策制定的“黑箱”,引入体制外主体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把专家与公众纳入政策制定体制,形成“政府、专家与公众”三位一体的政策参与主体框架,这已成为发展趋势.当然,这还需要对政策类型和过程做出更精细的界定和划分,准确阐述参与主体权力的重新配置和互动机制的构建,更需要在案例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做出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0.
谯伦忠 《社区》2010,(7):34-35
四川省宜宾市民政局在2009年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精神,积极推进城乡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开展活动,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塑造了居民环境卫生意识,营造了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除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客观物质生活的相对丰富以外,和谐社会应当更加关注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理解社会发展进程在其成员中的心理反映和情感体验。郑州、武汉、长沙三个重要中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的比较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并非必然带来主观满意度的提高;物质拥有与消费情况对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降低;居民在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公共休闲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以及公共政策,即解决贫困问题、下岗问题政策、教育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位,是承担社会政策施行的基本载体。制度的顶层设计是否合理,社会资源在微观领域的配置是否有效,都能够直接在社区生活中得到反映。同时社区的发展水平,又反作用于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的效率,两者相辅相成。社区又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承担着为社区成员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社会化服务等责任。社区功能如果无法充分发挥,不仅居民的生活会陷入困境,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遇到阻碍。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要依托社区发展来解决,因而社区发展正在成为解决社会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汽车行业在全世界兴起,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瑞典被视为制订环境政策的先驱,政策制订者不仅努力保护环境,还致力于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相应瑞典的企业也战略性地承担着企业社会与环境责任.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配套,即让最具能力引入变化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力量得到激励.企业承担的责任是切切实实依存于其市场定位的.市场调节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决策,要降低汽车行业的排放需要市场、政策制订者和技术可行性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居民家庭生活中的能耗与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今后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将居民消费研究领域的习惯形成模型引入到居民生活能耗的分析框架中,计算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量,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存在较大的习惯性成分。通过将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因素扣除后,基于协整方程,发现生活能耗中非习惯性成分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同向变动关系,与工业化是反向变动关系。从降低生活能耗的角度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居民的节能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在抑制居民生活能耗过快增长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不断推出各类环境政策以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环境质量问题。然而,如何预测及检验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更为合理地制定或改进环境政策,都需要对环境政策进行评估。本文从环境政策评估的内涵着手,分析了我国进行环境政策评估的必要性,并借鉴政策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出环境政策评估中应当具有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6.
拆迁工作的核心与关键是安置好被拆迁群众,其实质就是使被拆迁群体真正适应社区并融入到社区新环境中去。拆迁不仅改变了被拆迁居民的房屋与居住地,更是毁灭性地破坏了被拆迁居民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秩序,造成原有的生产体系、社会网络、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解体。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被拆迁居民在生活、生产、心理、社会关系上的不适应,需要通过加强社区教育,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重构居民社会关系网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支持网络等措施,来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宿感,密切社区居民关系,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使其真正融入社区新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目前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其正确认识和有效推广对提升居民环境、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府、村民和社会层面困境基础上,从农村垃圾分类治理较为有效的四种运作模式出发,具体分析每种模式中运作情况,探究不同主体合作下的治理效果,根据相关经验和存在问题,从建立新机制、明确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活质量不仅包含了福利的经济内函 ,还包含了像健康、教育、贫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质量等影响人们生活条件的诸多非经济要素。文章从收入状况、居民消费、社会安全、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资源与环境、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八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行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不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且无法剔除指标间的重叠信息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恰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可以提高其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宁夏少数民族地区健身模式主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体育生活各个组成因素进行分层主成分分析, 共筛选出九个构成模式的主因子, 它们与各个变量共同组成宁夏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的模式。这将为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居民体育生活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休闲活动状况、公共生活以及社会比较是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008年CFPS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调查数据显示,休闲活动对于主观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某些休闲活动对主观生活质量的作用其实反映了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公共生活作为影响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后的研究中不应该被忽略;社会比较对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