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祭祀祖先是古人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要进行祭祖活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制度.社会各个阶层按照其不同的身份地位,有着规制不同的祭祀规定:太庙是皇帝祭祖之所,家庙是世族大臣祭祖之所,庶民只能在寝室祭拜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象征身份等级的家庙制度逐步瓦解,为民间祠堂所替代.  相似文献   

2.
中华国家、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誉。一脉相袭的礼文化传统,构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本特征。在庞大的中华古礼体系中,存在着一个高于一切、贯穿始终的总则,这个总则有三大核心内容:一曰祀天,二曰祭祖,三曰尊王。这就是《大戴礼记》中所说的"礼三本"。其中,祀天、祭祖为手段,尊王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三洞乡水族端节仪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仔细观察了水族端节祭祖仪式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组织原则,分析了端节仪式展现出的社会组织情况.指出家庭内的祭祖仪式之上还有更大范围的祭祖仪式——游端."游端"展现了高于家庭的更大的血缘组织单位"忌油圈"的范围,同一个"忌油圈"的人不能通婚,但有互相帮助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在山西洪洞.民间流传着一首谚语:"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吟唱已久的民谣现如今已名扬海内外.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侨纷纷到洪洞大槐树烧香跪拜,寻根祭祖.每当想起家乡的大槐树,我就会想起我的《寻根祭祖》葫芦烙画.提起我的葫芦烙画往事,又与北京有着一段深深的情缘.  相似文献   

5.
儒家学说有许多宗教的与非宗教的因素。非宗教因素决定了中国政治伦理思想的“入世”特色 ,宗教因素则迎合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神道设教”的口味。儒家的宗教性仪式主要体现在祭天、祭孔与祭祖方面 ,祭孔和祭祖两项深深影响了普通民众与秘密社会。儒家伦理思想在清代秘密社会中有两种表现方式 :一是成为秘密社会教义中的光环 ;二是成为秘密社会内部日常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朱子明画驴     
宋代的山水画家朱子明,画得一手好画,正因为画得一手好画,所以被同行们忌恨。有意无意间,朱子明便被同行们贬低,有人说他的画技差得太远;有人说,朱子明会画什么,就会画个驴!朱子明是画驴,但那只是偶尔之作。可大家说他就会画驴,如此的贬低就是一种污辱了,朱子明为此很是郁闷。渐渐地,世人都知道朱子明只是个画驴的,也就不再向他求画了。一天,皇上出城,在市面上看到有人摆地摊儿卖画,卖的竟是一张张驴图。皇上很少见到画驴的,十分新鲜,问随从,天下谁画驴画的好?随从就去满世界打听。几天后,回皇上话,说有一个叫朱子明的人专画驴。皇上便传朱…  相似文献   

7.
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意即:与皇上相伴时,必须有一万个理由小心谨慎。为什么?因为只要皇上一怒,陪伴者就很可能脑袋搬家。比如,古代曾有个小太监陪皇上下棋,下着下着,小太监一时兴起居然说了一句:“皇上,我杀您的马。”皇上闻言大怒,立刻骂了句:“我杀你全家!”至于结果,便是棋盘上的“马”安然不动,小太监却活活地掉了脑袋。  相似文献   

8.
祭祖民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农耕社会,延续于现代社会,盛行于大江南北。从这一点上来说,祭祖民俗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人文传统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地祭祖民俗在具有许多相似特质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差异。本文以山西晋北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村庄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与周围村庄春节祭祖民俗的比较来探讨这一特殊祭祖民俗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成为大明王朝的永乐皇帝,他开始筹划修建北京城。公元1420年,北京皇城基本修建完成。农历八月下旬的一天,主持修建北京皇城的姚广孝拜见朱棣,报告说:皇上承继祖宗大统,盛大礼仪指日  相似文献   

10.
自1954年《春柳堂诗稿》发现以来,关于《春柳堂诗稿》究竟是不是乾隆时期作品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主张《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时期作品的王牌证据,就是把诗稿自序中出现的"我皇上"一词是解释为专指当朝皇帝。笔者2015年刊文《"我皇上"一词用于称谓前朝皇帝事例举隅》,列举8个使用事例,证明"我皇上"一词也可以用于指称前朝皇帝和历代皇帝。之后,张志先生撰文《"我皇上"称谓前朝皇帝八个例证的考证讹误》,对拙文提出全面质疑。针对张志先生所提出的质疑,笔者逐一进行了具体说明和进一步补证。事实证明:"我皇上"除指当朝皇帝外,确实可以用来称谓前朝皇帝和历朝皇帝。仅靠"我皇上"一词来证明《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朝作品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面条 《可乐》2011,(3):48-49
光绪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正是西山红叶灿烂之时,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光绪率领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三天前,光绪还特意嘱咐杜怀川刻印了一批传单,贴满北京城。一时之间,整个北京城像炸了锅一样,大家议论纷纷,猜测这个京师大学堂究竟有何魔力,竟会引得皇上和朝廷如此重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儒家的礼与乡土社会秩序的传统关系上,通过对乡土社会礼的内涵的核心表达———对历史上宗族祭祖活动的有关规定的考察,挖掘宗族祭祖活动潜在的社会功能,将祭祖活动的功能作为建构社会秩序的一种力量来分析,寻求其存在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献方     
宋朝徽宗年间,贵妃娘娘得了咳病。这日皇上幸临妃楼,只见那如花似玉的贵妃一改往日姣态。咳声不绝于耳,尽管徽宗百般抚慰,贵妃仍不能自已,咳成银盘一样的脸上,涕泪双流,腰肢成虾状,令皇上又急又痛。徽宗立即传令太医用药。当天值班的是一名叫李防御的医官,他不敢怠慢,应召连忙用药。午夜过后,贵妃咳病加剧,毫不见效。皇上大怒,责成李防御日夜守护,不得离东门,随召随到,并限令三天之内治好咳病,否则立即斩首。伴君如伴虎。自古皇帝金口玉言,出口就是法律,绝非儿戏。李骇得汗如雨下,胆战心惊,拿出全身解数,搬出宫庭几百…  相似文献   

14.
官升三级     
李秀芹 《老友》2009,(4):53-53
古代有个书生中了状元,在大殿上谒见皇上:"臣任王参见万岁。"皇上寻思:你叫"人王",那我是什么?我才是人中之王哩!于是皇上说道:"新科状元,朕也没什么东西可赏给你的,就赐你‘王’字加一点吧。""谢主隆恩。"不几日,在朝堂上,皇上说:"诸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祭祖乐歌与周代宗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学与宗教学交叉研究的特定视角,首先对《诗经》中51篇祭祖乐歌作了简要勾稽,然后依次论述了展演这些祭祖乐歌的周代宗庙制度──昭穆制以及最高祭祖礼仪──"九献"大礼,最后根据这些家祖乐歌的三种类型表现,就史传与祭歌分离的独特现象、祭祖乐歌与民族史诗的分合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面条 《社区》2011,(17):42-43
光绪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正是西山红叶灿烂之时,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光绪率领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三天前,光绪还特意嘱咐杜怀川刻印了一批传单.贴满北京城。一时之间,整个北京城像炸了锅一样,大家议论纷纷,猜测这个京师大学堂究竟有何魔力。竟会引得皇上和朝廷如此重视。  相似文献   

17.
陈廷敬原名陈敬,一字子端,一字说岩。有一段传闻叙说了他改名的原委。清顺治十五年考进士,在进行廷试时,顺治皇帝走下金銮殿进入试场,看到一个青年人带着酒来应试,感到惊奇,就暗暗记下了他的名字。待发榜的时候,皇上问主考官有没有陈敬,说要见他。主考官领来了陈敬,皇上一看,不是他要见的那个陈敬。查阅中选试卷,才发现有两个陈敬:一是顺天府通州人,一是山西泽州人。皇上要见的,是泽州陈敬。皇上十分赏识泽州陈敬的才学,特意在“敬”字前加上一个“廷”字,一则表示区别,二则表示廷试时的期遇。从此,他便叫陈廷敬了。受到…  相似文献   

18.
祭祖仪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乡间村落不断受到现代化的冲击。文章以江西乐安罗陂乡陈氏族人祭祖仪式为个案,分析其所蕴含的安土重迁、慎终追远、地权象征、权威展示的文化内涵以及祭祖强化了人们的宗族观念,对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产生促进和阻碍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代徽州,祀会祭祖普遍存在。祀会是族人为岁时节气及忌日祭祀共同祖先,集资运营,并享受组织权利和承担组织义务的共同体。祀会因始祖祭祀、保存香烟、门户钱粮等目的兴起,通过合同、分家、批产等形式设立。运行中,采取出借会资,以及买、卖、典、当会产等方式经营生息,从而累积资本,起到担负祭祀与应付族内公共事务的双重功能。祀会是明清国家法令放宽民间祭祖的现实体现,也是民间祭祖的一种简易有效形式,可逐渐向祠产祭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崇仁甘溪王氏九修族谱》为王安石家族的世系家谱,其中记载的有关于祭祀的礼仪包含了元旦仪、元夕仪、立春祭仪、冬至祭仪、墓祭仪、祀后土仪、生忌奠仪等七项按照四时进行祭祀的礼仪,与《礼记》和《仪礼》中对于祭祀礼仪的记载主要是王室家族祭祖及士卿大夫祭祖的礼仪相比在时节和祭祀内容上有诸多不同,王氏家族族谱中所记载的四时礼仪记录了当时宋朝的缙绅家族仪礼,与后来的朱熹所撰载的《朱子家礼》也有很多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