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爱丽 《兰州学刊》2006,(5):42-44,104
1930年5月,马君武接替胡适执掌中国公学。时隔不久,中国公学发生“倒马”“拥马”学潮,学校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正常教学秩序无法维持,中国公学元气大伤,从此走上衰途。“权威在”就有权威不在,无论是挑战权威,还是重构权威,中国公学师生在备受影响的同时积极做出回应,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公学的混乱。亦即,权力更迭是导致“倒马”“拥马”学潮此起彼伏的根源。从中可见国民党是如何通过学潮来挑战学界权威,并重构权威,从而完成权力更替,达到加强对学界控制的目的。同时也能了解当时学界在国民党高压控制下发展的艰难。  相似文献   

2.
对马君武翻译评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马君武研究的一些学者评论说,马君武的进化论译作信达雅兼备,其<达尔文物种原始>是权威性译本、文言文译本,其<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纯用文言.这些评论不准确.马君武的有些进化论译本达不到信达雅兼备的翻译标准,个别译本在"信"方面尚可,但在"达"和"雅"方面欠佳;<达尔文物种原始>不可能成为权威性译本,而且它是以欧化主导、杂糅少量文言词语的译本;<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是以文言成分占主导,但也有部分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4.
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速变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性权威的减弱,抑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只有高度重视教育的制度权威、传统权威及教师权威的树立,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杜萍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248-250
教师权威是教师教育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在现代社会里,使用权威进行管理,是不可避免的。而教师以权威作为课堂上管理学生的手段,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教师如何恰当地使用权威和过度使用权威带来的影响,却很少有人作深入的探讨。笔者将分析权威以及教师权威的本质,探讨教师权威使用的理由,着重阐述教师权威的使用限度和过度使用权威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权威应有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马君武一向认为,中国欲实现自救、自强,必须从教育中寻求出路.他受柏林大学立校真精神的影响,倾其一生的精力探索中国教育的真精神.他对教育真精神的理解,内涵丰富,时代性强,对于今天的大学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完美的统一。虽然形式并不等于艺术性,但完美的形式都是构成艺术形式的重要因素。不讲究形式的艺术家,即使在他的作品中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内容,也会削弱作品的动人的艺术力量。大家都知道,艺术和科学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是用形象化的手段来揭示生活的面貌,艺术家应该善于运用生活中各种各样事物,来塑造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因此,当我们  相似文献   

8.
在书籍设计中,要考虑到第一感觉的新鲜、强烈,第二感觉的准确体现书籍内容,以及第三感觉的耐人寻味。只有这样,设计出的书籍才有竞争力,书籍艺术中的求“雅”才不是空的、虚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出发,认真思考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梳理现行党外人士政治参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中国共产党实现其执政目标,党外人士有效、有序履行职能、实现其参政价值的途径,健全党外人士政治参与机制,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嵇立群 《社会科学》2004,(7):98-102
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出现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 ,为救亡图存 ,先后向美、欧、日派送了留学生。这三次留学潮在预设目标的侧重点、规模、学习状况、回国后的建树方面多有差异。本文就此作一分析、比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新时期文学是在经历了一场浩劫之后重建与发展起来的文学。当西方的许多文艺理论被介绍入中国后,引起了当时的文艺界、美学界的极大反响,也对新时期文学的艺术形式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英国美学家克乃夫·贝尔及美国哲学家、美学家苏姗·朗格的理论,更为文艺界所重视。我们可以从对这两位美学家的主要理论的简述中,寻找新时期文学的艺术形式探索受其影响的一些轨迹。克乃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观点。在此概念中,形式是指艺术品的各个部分和方面所构成的一种关系和存…  相似文献   

12.
祝小楠 《北方论丛》2015,(4):96-100
民国时期,江苏省第三届议会因议长选举引发风波,继而演变为议会内部派别间的激烈争斗,以至在长达60天的会期内未议一事,未决一案,引发社会舆论极大关注。并引发学潮抗议。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停息,反而朝着更为恶化的方向发展。在议长难产的情况下,前江苏省咨议局、江苏省议会秘书处课员叶立民竟不惜自戕,以死谏警示省议会,反映出社会各方对议会的极端不满与失望。透视整个事件,充分表明,在现代化民主制度移植到中国传统政治土壤的过程中,观念的杂糅,制度的失调,利益的碰撞最终成为引发矛盾的根源所在。由此凸显出议会政治在民国时期所遭遇的困厄与阻碍。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一切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转型的国家所面临的现实选择。对法治的建构必须厘清权威、权力、权利三者与法律的关系:在宏观上,树立法律权威和政治权威应具有合法性;在中观上,权力依法行使并受法律制约,法律对其制约进行制度安排;在微观上,高扬公民权利,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只有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上对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进行探索,法治才能在内容上全面地超越人治,在本质上历史性地超越传统法治;才能实现实质法治对形式法治的价值超越,实现法治对以法治国的思维超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法制现代化的方向,以政府和社会、个人三方推进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中国未来的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周克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这样讲,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有所突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16.
权威本质的新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兰州学刊》2006,3(9):105-106,121
对于权威本质的探究前人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主要回顾了马克斯.韦伯和丹尼斯.朗两位学者对于权威本质进行的理论阐述,然后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存在的基础、主体的表现形式、客体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去揭示权威现象,以期人们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权威本质。  相似文献   

17.
蔡长青 《江淮论坛》2013,(2):171-175
中国现代作家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先后有三种主导因素对现代作家的评价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别是文化权威、政治权威和市场权威。由于主导因素的变迁,中国现代作家的评价机制也随之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关于评价机制的主导因素及其演变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现代作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定位。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与权威——以拉兹的“服务性”权威观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问题关系到法律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实证主义法学派反对自然法学派将道德作为法律权威的解释,坚持认为法律本身具备独立存在的理由与依据.拉兹以“行动理由”这一概念为基础,证成了权威是法律的必然属性,并用三个相互支撑的命题——依赖性命题、排他性命题、正当性命题,建立起其“服务性”权威观,认为法律权威来源于法律所提供的排他性行为理由,从而回答了人们为何有义务服从法律.  相似文献   

19.
宋剑华  晏洁 《云梦学刊》2006,27(6):93-9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之间所发生的那场思想论争,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把本应该属于"五四"启蒙话语范畴的见解分歧,纳入到了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斗争去加以定论,故而从本质上遮蔽了两者论争的时代意义与深远影响.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之间的思想交锋,集中体现着东洋派留学生与西洋派留学生的不同人生态度,以及他们对于现代性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反映着转型期精英知识分子的矛盾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论国有企业的权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权威结构的角度研究中国的国有企业,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在国企权威结构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剖析国企内部的权威关系与结构特征,不难发现行政支配性的控制和非合理化的权威是导致国企危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