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指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黑格尔的圣经。《精神现象学》不仅是西方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文本来源;《精神现象学》描述的世界历史与中国哲学也有密切的相关性。当今的中国哲学界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的对话和交流,《精神现象学》无疑是中西马对话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栏目的四篇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认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角度,探讨《精神现象学》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启迪,以期推动对这部重要经典的深入研究,以及共同文本基础上的哲学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思想转变和发现新世界观的过程中,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是意义更为要的著作: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继承是唯物史观发现的关键环节;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扬弃是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前提;黑格尔的<逻辑学>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意义需要重新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阐述了其对哲学的基本认识,并且通过对哲学的表述把他的哲学观与康德、谢林等人的哲学观区别开来。黑格尔的“哲学”既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的产物,也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客观精神自身运动和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本体论、辩证法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是孕育了黑格尔庞大哲学体系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应坚持返本与开新交互观照、相互发明的态度。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哲学世界化与世界哲学化"相统一思想,突破了黑格尔以理性观念宰制人类历史的形而上学范式,凸显了世界历史与哲学观念相反相成本性;消解了观念论历史思维的独白调式,澄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生发的互化构境本质;《博文》构境论历史思维可以说是马克思历史科学思维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5.
亦如不是纯粹的黑格尔主义者一样,马克思也没有成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通过对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开始意识到费尔巴哈"思辨哲学的批判"的缺陷。正因如此,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展开了对"思辨哲学的批判"的批判。通过对以往哲学信仰的清算,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发展的,而发展的“防腐剂”是战争.他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论述了关于战争的一般原理,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论述了对具体战争的看法.战争问题,是黑格尔政治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国际上拥护黑格尔派和反对黑格尔派争论的焦点之一.反对黑格尔的人认为,黑格尔的战争观是德国法西斯的理论基础;有些纳粹哲学家,也或者反对黑格尔,也或者按照纳粹主义精神解释和改造黑格尔.在当今国际上研究黑格尔的政治观点处于热中之热的时候,继续研究、评价黑格尔的战争观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基本原则,它促进了人类理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个人自由的确立。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危机和挑战。黑格尔最早从哲学和制度层面批判了现代性,主张以理性取代知性,以伦理国家解决市民社会的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推进了黑格尔的现代性批判事业,提出以对象性活动的主体代替绝对精神主体,以共产主义社会代替伦理国家。这一批判的同时也展现了马克思对近代自由主义批判的丰富政治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逻辑展开过程中,存在着一次深刻的路径否定,即"历史现象学的辩证法演绎"取代"历史现象学的价值批判".这一方面,标志着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没落;另一方面,预示着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精神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复兴.但是,理解这一哲学路径的转换,必须基于此前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及对"人的解放"路径的探究出发,才能真正重现《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理论范式变革的深层逻辑渊源及其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内在逻辑进程中,主要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始终。通过对青年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劳动概念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是一场围绕《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所展开的争论,作为这场争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话语的批判、吸纳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思维方式。黑格尔哲学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组成。《精神哲学》又包括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阶段,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之形式的终结。在《精神哲学》中,黑格尔对精神发展的各阶段进行了一分为三的探讨。主观精神包含有灵魂、意识与精神。客观精神包含有法权、道德与伦理。绝对精神包含有艺术宗教、受启宗教与哲学。两者在写作的时间、内容和研究的对象、重点,以及编排序列、层次结构,布局谋篇、整体构架等方面具有差异。发掘诠译扬弃《精神哲学》的一分为三思想,对于一分为三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法哲学原理》作为思想文本的黑格尔政治哲学研究一直占据学术界的主导地位,而对《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之间存在的关于政治哲学理论的差异缺乏足够的重视。前者注重的是在历史意识中形成的现代精神理念,后者是在前者形成理念指导下,具有建构意识的预想。这一关注将使我们在全球化与多元文明对话的时代语境中,对当代政治哲学的普遍性话语背后的特殊性价值内涵葆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思辩的历史哲学路向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将辩证法引入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理解为绝对精神自我认识、自我成就的辩证过程,建立起逻辑缜密、包罗万象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哲学。马克思在肯定黑格尔历史哲学贡献的同时,也揭示其理论症结与理论立场,并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精神劳动辩证法转换为现实个人的物质劳动辩证法,从而澄清了历史的前提,祛除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神秘外衣。这一关键性转换同时也昭示着马克思超越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哲学范式革命——实践哲学立场的确立和展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资本论》第一章的演绎方法与黑格尔的逻辑方法做了比较,认为马克思在商品价值的分析上,运用了黑格尔关于“个别→普遍→特殊”的推理三段式;《资本论》的方法与黑格尔体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由唯物主义的历史前提出发,而不是由先验的范畴结构出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思想生成视野把握马克思哲学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是呈现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必要环节。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传统西方哲学“逻辑在先”思维范式,进而真正实现其哲学革命的标志,也是人们把握历史、人的本质、分工、市民社会、资本以及自由等其他马克思哲学重要范畴的前提,而随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祖陶先生是研究康德黑格尔哲学的专家。退休之后,他耗时7年完成了直接从德文译校康德"三大批判"的合作工程,之后又独自首译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现在又在耄耋之年完成了黑格尔的《耶拿体系》首译中文本,并写了数万字的"译者导言"。我们特将"译者导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感性确定性是《精神现象学》的开端。马克思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那么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则是黑格尔哲学“开端的开端”和“秘密的秘密”。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的考察,以近代意识哲学的内在性为其隐性立场,用思维的辨证法清洗掉感性丰富性及其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这是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根源。黑格尔哲学解体后哲学走向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向,重新肯定感性在人的存在中的基础地位,是黑格尔哲学以后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杨祖陶教授的新译作、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哲学全书&#183;第三部分》中译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刚一出版,就请他夫人肖静宁教授给我送来,并嘱我写一书评。这对我来说,实为一大难题:一是我不懂德文,二是我对黑格尔哲学的研读甚浅,而又未读过《精神哲学》,怎敢评这部“最高”、“最难”《精神哲学》的中文首译本呢?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是把握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批判的关键文本。要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与现实性人文关怀的起点,就必须考察手稿所指出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异化"与"对象化"概念的含混使用。唯有获得清晰的"异化"概念,马克思才能在扬弃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真正的关于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劳动概念进行历史改造,对劳动问题作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次探索,使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以澄明,探寻到正确解答“历史之谜”的锁钥。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劳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对劳动概念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内涵,以劳动二重性揭示了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对比两本著作来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在认识层面上出现了“断裂”,将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与成熟时期以现实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出发点的科学思路相对立。但究其根本,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一直是基于劳动解放进而扬弃劳动对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存在论的视域看,马克思正是理解到“解决人的存在问题”的基础在于经济现实,因而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科学论证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人的解...  相似文献   

20.
在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著作《法哲学原理》当中,黑格尔总述了国家观的基本纲领,而在其《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则在历史的抽象角度论证了现实中的国家原则之贯彻,两部著作存在立意分歧,而这也表现在论证手法上,最终达成黑格尔体系的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