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从那件事儿之后,我就不爱跟可心玩了。有时候路上见到她,我把脸往旁边儿一扭,招呼都不愿意打。妈妈说我是小心眼,爸爸说我不能那样对待可心,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可心,不喜欢跟她玩。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喜欢我?”她总是爱问这个问题,从春天问到夏天,从秋天问到冬天。而无论在哪个季节,他的笑容都温柔得如同从树荫洒落的阳光。“因为我从小就喜欢你啊。”“那……会不会是因为你没有跟别的女孩子交往过。如果你接触更多女孩子的话,会不会忽然发现其实你喜欢的并不是我?”她担心得脸都皱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做了两个多月的“孩子王”之后,我格外喜欢上班里那个叫点点的孩子。 点点是个三岁半的小姑娘,苹果脸,大眼睛,卷卷的发,洋娃娃一般可爱。我喜欢她却并不是因为她有这样可爱的面容,现在的小孩子,个个看上去都是可爱漂亮的。点点打动我的,是一个小孩子的纯真善良。  相似文献   

4.
张玉娟 《社区》2012,(5):53
过完春节,大家纷纷开始忙碌的工作,可和儿女"分隔两地"的老人,又不得不独守空房。年近70的李阿婆就是这样,从过完年孩子们陆续离家开始,老人的情绪似乎就开始不对劲了。她常常嘴里说着"不用担心我,你们工作最重要",可转过脸就开始偷偷抹眼泪;有时把电视机开得声音很大,好像家里还很热闹;偶尔出门,也是不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穿了一件新T恤。一个中国朋友问我:"你的衣服是新的吗?"我说是。她说:"我不喜欢,不好看。"西方人一般不这么直率地问。如果有人问我,而那个东西我不喜欢,我会寻找一个适当的角度来回答。我也许会说:"要是我的话,就不买,但其实对你来说不错。"我在诚实的同时,还要小心,避免伤害对方。我和一些朋友都注意到,中国人有时并不坦率,有时却直来直去。这让我们西方人感到糊涂。什么时候可以直来直去,什么时候又得拐弯抹角?好像中国人直  相似文献   

6.
正回忆自己求学时的校服,我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哪怕一个片段的记忆。但看到学校孩子的校服,我瞬间就回忆起了自己的校服。十多年了,校服就还是那个模样,白色,配上一点蓝色或者黑色的修饰,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别扭和不喜欢。每一次学校重大活动,我布置孩子们穿校服总会引来一阵嘀咕声,我知道那是学生的不愿意。我曾问过一个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穿校服,他用三个词"款式陈旧、质量不好、不够青春"来回答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6,(5)
老婆是个"卡拉 OK 迷",一高兴就拿起话筒嚎两嗓子,属于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主儿。然而,不管什么歌,到她嘴里没有不跑调的,还跑得老远。每次我叫她不要糟蹋名曲,她便一脸不高兴:"我一不偷懒好吃,二不抹牌赌博……就这点爱好你都不能容忍?"  相似文献   

8.
记忆像一张网,许多事情都从网眼流过消失了,但这一件事却牢牢地粘在网上,使我难以忘怀,每当想起来,就感到一阵惭愧和内疚。教我们数学的是有多年教龄的孙老师。她说话幽默,待人和蔼可亲,同学们都很喜欢她。那天,她讲完课对我们说:“有不懂的问题来问我。”听后,我心里不禁暗暗嘀咕:“来问我”,多不谦虚呀!我不妨试上一试……  相似文献   

9.
看到教室后面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战斗机模型,我一口报出了F—18。随后看到一张清秀的脸抬了起来,脸上带着惊讶,随后略过一丝愉快:原来也有人和我一样喜欢军事……。说罢就走了出去,我扫了一眼他的胸牌,记得不太清楚,叫李××。门外响起了一阵  相似文献   

10.
红包     
《可乐》2006,(1)
那天早上,我查完病房打算休息一下,就泡了杯茶,翻开报纸看了起来。突然,我听到一个怯怯的声音:"医生叔叔……"我拿开报纸,看看左右没人啊?以为是幻觉我又看起了报纸。不一会我又听到了那怯怯的声音:"医生叔叔,救救我妈妈吧,这是我给你的红包。"我放下报纸,只见办公桌对面露出两只小手,捧着一个用红领巾包成的小包包。我探身一看,原来是个小男孩,个子还没桌子高。我接过红包,打开一看。里面都是几元几角的零票,加起来不超过20元的样子。看着这个用红领巾包的"红包",我的心不禁一阵颤栗。我俯下身子问孩子:"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她得了什么病?""我妈妈叫张  相似文献   

11.
孟非 《社区》2012,(14):60-61
我从前就说过:生活从下班开始。 其实这句话并不意味着我下班后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只是我觉得现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精力和生活都是围绕着工作,莫名其妙地公私不分,下了班还要去应酬,还要去吃那些不想吃的饭,去见那些不想见的人——这是我特别不喜欢的。 我在从上海回南京的火车上,旁边坐了一个女人,从上火车开始,她就没闲着。一个多小时,她始终在打手机,先就家里的垃圾该怎么处理跟人吵架,然后说公司的业务,给这个说完给那个说,说得没完没了。我心想:你至于吗?你那点破事儿,迟点打会死啊!  相似文献   

12.
子惠依然记得那个炎热的夏日夜晚,汗水浸湿了身上的棉布碎花裙子,头顶的吊扇嗡嗡地旋转着,巷口几位乘凉的老人正在谈论某家刚出嫁的女儿,桌上的小收音机还在播放点歌台的节目。她正准备收拾书本休息,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收音机里传来:“我想点一首歌,给一个我喜欢的女孩。我马上要到外地上大学,晚上不能再送她回家了,希望她能平安快乐。“  相似文献   

13.
朱孝萍 《新少年》2013,(Z2):28-29
"走开,别挡我的路,小家伙。我得赶着去训练呢!"米兰达像一阵旋风走了过来,把我撞了一个趔趄,一下子趴在了厨房的橱柜上。我不满地回头瞪了她一眼,只见她身穿游泳装,头戴自行车头盔,脚蹬运动鞋,别提多帅了。米兰达走了,门在她的身后重重地关上。就在这时,爸爸走了进来。"你姐姐又去参加训练了?"他问。我耸了耸肩,"我想是的。"我当然不清楚米兰达的日程安排了。米兰达一向都自以为  相似文献   

14.
因为杜宪,我才看陈道明的戏。某些人请注意,不要从"因为杜宪"几个字里面分析出我和她的绯闻——我们都不拍戏,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新戏要上映,也因此绝对不会有绯闻。我不喜欢陈道明,因为他满脸的阴郁。古书上说,这样的人阴险狡诈——难怪陈道明演了不少坏蛋,都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5.
欣然叫声爸     
《可乐》2007,(10)
那个男人向我舒展开一脸皱纹。我觉得他笑得特别假,可我必须叫他爸爸,不然妈妈又会暴跳如雷。这个男人剃着平头,身材矮胖,穿白背心和短裤就敢上街,怎么配当我爸爸?我随妈妈搬进这个男人的家,由他找了一所我不喜欢的学校。他牵着我的手,对校长点头哈腰地说:"这是我女儿。"我的户口不在本城区,来这里读书,是走了后门的。我并不感激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时候,我是所有女朋友里最汉子的一个。偶尔,我也是最孬的一个。举个例子,昨天,小Y从从容容地说起那个她喜欢的人不喜欢她的时候,我被惊呆了,当场很没气魄地表示为她折服,她才是比我更汉子的女汉子。我爱的人不爱我?抱歉,我一次也没勇气承认过。  相似文献   

17.
敖林 《今日南国》2008,(6):68-69
17岁的时候,我开始喑恋一个叫江汉平的男生。所有的女生都在背地里喜欢他,还打探到他喜欢莫文蔚那样的骨感美人。 我不是骨感美人。相反,我胖得要命,同学都叫我“肥肥”。 沈原就是这样的一个骨感美人。沈原是我们的班花,她叫我“肥肥”的声音又脆又响。每次听到她的声音,江汉平就会回过头来。他的眼睛里有一抹让人沉醉的温柔,那抹温柔,是给沈原的,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1)
结婚,新娘不是我的最爱那是1997年,我的师妹兼未婚妻杨蔓接受了我们美籍导师的示爱,成了那个老头的妻子。他可以带杨蔓去世界顶级的实验室,可以给她项目和资金让她的研究更接近成功,而这些都是我无法给予的。我理解杨蔓的选择,但我无法原谅她。我和杨蔓,从本科同学到双双读博,一直心心相印。本来约定一年后,我们拿到博士学位就结婚,可她却突然抽身离去,和那个糟老头去了陌生遥远的国度,为了她所谓"中国居里夫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7,(9)
廖静文声音颤抖地说:"我今天很坦率地告诉你,这就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采访廖静文之前,我和同事们都认为她一定会谈很多她和徐悲鸿的故事,但我们想更多地关注她的人生。采访开始以后,我发现从廖静文嫁给徐悲鸿开始,她的人生故事中就没有了我这个概念。悲鸿一直是她生命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20.
罗慈海 《老友》2015,(2):41
老伴今年70多岁。她遇事总是喜欢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这是她的"短"。我菜买多了点,她说,这么多菜吃到什么时候,这不是浪费吗?菜上有几片黄叶,她说,你就是爱贪便宜。孙子身上衣服弄脏了点,她责怪儿子不关心孙子。我上午在家看看书报或者写点什么,她就说,你怎么就不知道关心自己的身体,你看别的老人都出去活动了……起初,我对她的唠叨的确很不适应,听到她唠叨,脑袋都大。因为她的唠叨还经常在子女间造成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