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河南民歌歌词特点与衬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民歌的歌词在艺术表现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它沿袭和继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发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体裁和形式。河南民歌中的衬词按字词长短可分为衬字、衬词和衬句三类,按词性可分为语气助词类、象声拟声类、指代称谓类和表意性衬词,按应用形式可分为首衬和习惯性用语衬词、间衬、尾衬和衬词段。衬词结合独特的河南地方方言和词曲音调,表达了特定的情绪和氛围,丰富了河南民歌的内涵,进一步体现了河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黄冈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黄冈民歌的表现力。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中的近六百首民歌作了全面的考察并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黄冈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黄冈民歌中衬词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挖掘了黄冈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黄冈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黄冈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对其传统民歌中的山歌小调类歌曲、民间歌舞中的歌曲、民间说唱中的歌曲、"萨满"祭祀歌曲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间歌曲具有优秀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 ,我们的祖先就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 ,在与自然界作斗争中创造了无数的民歌。它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劳动人民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衬词、衬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语言 ,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中 ,衬词、衬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于民歌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及其流传地区的不同 ,衬词衬腔的运用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其功能与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就民歌中的腔衬类别及功能、作用与以探讨和分析。从衬腔在民歌中的位置和作用方面看 ,大致可…  相似文献   

5.
民歌《杨柳青》如按西方音乐曲式概念来分析 ,就音乐的旋律组成来看 ,似乎可认作起承转合四句体的乐段体。而在《杨柳青》的歌词中 ,明确的内容只体现于前二句中 ,后二句则是由固定的衬词组成 ,由衬词组成的衬腔正是我国众多民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歌体现象 ,是基本上相对固定不变的 ;前二乐句往往因歌词内容不同 ,充满了民间歌手的“即兴创造性” ,形成民歌中的主体部分 ,衬腔则是主体部分乐思的补充和情绪的渲染。由此 ,《杨柳青》的歌曲体结构应是一个带有补充性的衬腔体的民间二句体乐段。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新疆柯尔克孜族虽同出一源,但两地的民歌却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易地迁徙,逐渐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在传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音乐的丰富营养,在体裁、旋律形态和节奏特点等方面形成了与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不同的、独具特色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民歌风格。  相似文献   

7.
“花儿”的衬词是“花儿”演唱中的一大显著特色。中国民歌的演唱大都是有衬词的,但象“花儿”的衬词这么丰富和复杂却是我们在任何民歌演唱中很少遇到的。“花儿”衬词的丰富多彩令听歌者赞叹不止,它的复杂变化又让研究者难以把握。可以说,在演唱中“花儿”衬词和它本身的存在是密切相关的,离开了衬词,“花儿”也就很难成其为“花儿”了。因此,“花儿”研究者有所谓“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说法。本文拟就“花儿”的衬词进行一些概括性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宏观脉络中,对俗曲的体裁归属及体裁特征进行了探讨。在体裁划分上,俗曲应该首先视为一种俗曲类的民间歌曲。从唐代的曲子到宋代的词调音乐再到明清以来的俗曲,都属于俗曲类民歌。当俗曲被运用到民间歌曲之外的其他综合性强的传统民间体裁时,如果在音乐上还是以俗曲为主,则可将这类综合性的体裁视为俗曲类体裁。从音乐学的角度而言,不可将鼓书类说唱、滩簧调、影戏音乐等划归到俗曲当中。  相似文献   

9.
从艺术发声学角度,分析了湘西民歌和以之以题材而创作的优秀歌曲中的衬词。认为衬词既是一声音符号,更是一个情感符号,不同衬词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存在显著差异。衬词在音乐旋律中出现,可造成色彩的对比,强化音乐层次的立体感;衬词与节奏的配合,装点着起伏的旋律线条,将音乐情景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衬字、衬词是我国务民族、各地域民歌中常见的艺术处理手法之一。一般说来,衬字在山歌中多属补充音节的性质,而在小调中则具有较强的表达感情、塑造形象的意义,并对音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东北民歌中的衬字大多来源于感叹词和助词,常在歌词的中间或句子后面出现,起着加强语气、活跃气氛、调节节奏的作用。常用的有“哎嘿哎嘿哟”“嗯哎嘿呀”“得儿腊梅呀依呀”等。演唱者多是根据需要自由即兴地加入衬字或衬词,使整个歌曲的节奏和情调显得格外欢快热烈,富于音乐美。常见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记忆,达斡尔族民歌形成了独具民族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在达斡尔族民歌发展的新阶段,存在着"利"与"弊"的关系转换。  相似文献   

12.
盐阜地区历史悠久,生活在这里的广大人民群众,创作了许多民歌。其中有传统民歌,有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新民歌,还有相当数量的说唱牌和器乐曲。从体裁上看,有山歌、号子、儿歌、爱情民歌、诙谐民歌等,其中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纯属劳动和日常中歌唱性的,这些民歌多半短小、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诸如“五更调”“四季词”“谈媒调”“剪剪花”等等。二是说唱性的民歌,这类一般比  相似文献   

13.
“乌钦”,也叫“乌春”,是达斡尔族民间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早在2006年,“乌钦”就已经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钦”对一个拥有英雄史诗的民族来说,是一种类似于希腊与罗马神话传说的文化精华,它既传承了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生产知识,同时也宣扬了伦理道德规范,是一个浓缩着达斡尔族历史精神和繁衍生息的标识.达斡尔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因此,“乌钦”说唱的传承和发展就更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土家族民歌中那些古怪的衬词的研究 ,发现它们是生命的标准化密码 ,是“超意义”的文化符号系统 ,所举六类衬词是土家人同巴人宗教效验世界的六种精神联系方式。它们本质上是被歌化、肢解的咒语。笔者的解释 ,释放了系统内的精神能量 ,把握了一些早先我们的理性和感觉难以把握的东西。对衬词作专门性研究 ,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5.
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鄂西土家族民歌中的衬词大多数出现在民歌的曲首、句首、句中和句末,与民歌正词一起构成整首曲子,决定着民歌的风格、意境和情感等,一般以语气助词、称谓词、拟声词、习惯语或俗语的形式出现,具有描述当地土家族生活、抒发土家族情感、弘扬土家族艺术精神、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功能。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的形式与功能相统一,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民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秀山民歌     
<正>秀山民歌可以溯源至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兴盛于唐、宋,延续于元、明、清,发展于民国,辉煌于新中国。秀山民歌包括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其中以山歌《黄杨扁担》为突出代表。经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有上千首。单是秀山花灯的歌曲,就有24大调,1000余首曲子。秀山民歌的音乐组织和演唱形式,如:节奏、节拍、调式音阶、音调、曲体结构、词曲结构、衬词和衬腔的运用都自成一格。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秀山民歌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选取《眷恋故乡》《达斡尔母亲》《达斡尔style》三首新创作达斡尔族歌曲的歌词创作进行评析,三首歌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民族音乐在传承和创新上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歌词文学性的不足,达斡尔族歌曲的歌词创作应该以传承为基础,以创新为途径,提高歌词的感染力,不断繁荣民族音乐,彰显民族情怀。  相似文献   

18.
从王志信新创民歌的分类,考察其创作手法和作品风格多样化;作曲家借助传统民歌素材,运用现代作曲技巧,通过扩展提升、多元借鉴和遗貌取神等方法,创作出一系列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王志信在古典题材歌曲、民间题材歌曲、板腔体歌曲和叙事歌曲、通谱歌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作品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在民歌艺术单一化和雷同化的今天,王志信的新创民歌为我国民族声乐多样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是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达斡尔族生活史中,始终像一面光洁的镜子,反映出达斡尔族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对它的研究整理,对于了解达斡尔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美化人民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族传统民歌 ,表现了比较早期的民族艺术趣味和风格。其语言通俗 ,比喻形象 ,曲调多以衬词、衬句而取名 ,演唱高亢嘹亮 ,悠扬悦耳 ,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土族传统民歌具有丰富的内容 ,其中以叙事为主的民间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深刻地反映了土族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