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11):42-46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提出部门和谐论的概念;基于对目前我国部门管理的需要,构建部门和谐论的框架体系,并介绍其主要分支内容,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国土规划、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林业发展、畜牧业发展、经贸金融、安全稳定、国防建设等部门和谐论;并根据作者对部门和谐论的理解和对国家部门管理需求的分析,阐述部门和谐论的应用领域。通过这些应用领域的论述,来说明部门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儒家社会和谐模式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理论中,儒家的社会和谐模式论居于主导地位。儒家社会和谐模式论可以概括为一个“一二三四”的模式:中和———社会和谐的核心;仁与礼———社会和谐的两大纲领;养均齐———社会和谐的三大基石;君本论、官本论、民本论、农本论———社会和谐的四大支柱。儒家的社会和谐模式论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均营 《社科纵横》2010,25(5):56-59
冷战以来,周边区域对我们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中国提出了"和谐周边"外交战略,"睦邻、安邻和富邻"是"和谐周边"战略的具体体现。本文从"理念"、"实践"和"对策"三个角度对"和谐周边"外交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理念上,"和谐周边"外交是对睦邻友好外交的"继承与超越";在实践上,论述了"和谐周边"外交的"成就与挑战";在对策上,推进"和谐周边"外交要注意政策上的"退让与进取"。  相似文献   

4.
5.
陈成志  焦春红 《创新》2011,5(1):104-106,128
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和谐具有普世价值和恒久价值,它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和追求。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严重扭曲和扰乱了人们对人际和谐的正确理解。从"五个方面"把握人际和谐的科学内涵,从"三个辩证统一"的维度认识人际和谐的特点,对实现真正的人际和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徐源 《社科纵横》2012,(5):155-159
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将"仁"、"义"、"礼"、"信"、"孝"、"悌"等为核心的德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以有教无类,注重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为手段,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以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方法,培养"仁"和"智"统一,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论语》中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跃忠  许小主 《创新》2010,4(1):120-122
在影戏起源、形成的问题上,不少学者都持"一源论",即认为影戏是发源于"一地",是由某一种艺术形式发展演变而来的。事实上,通过考察中国影戏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影响影戏形成的艺术源头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很多种艺术形式,是多种艺术形式"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发源地也不只"一点",而有多个地方。  相似文献   

8.
创建中国式管理理论,是我国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呼唤。张立文创立的"和合学、"席酉民构建的"和谐管理"、黄如金提出的"和合管理",共同聚焦于"和谐"这一传统文化理念,吸收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精华,形成了各自的和谐(和合)管理理论。这充分证明了和谐管理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且契合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值得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秦晶 《社科纵横》2011,26(3):99-101
"给力"一词在2010年广泛传播,是一种令人关注的语言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给力"一词的传播、应用及变异进行研究,指出"给力"不仅是一种模因,更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它的复制和传播是一种语言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同一主题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整体.共同富裕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公平正义的社会和谐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公共性品质.  相似文献   

11.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目标,是在新时期中国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新主张,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福祉的外交模式。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三个层次的渊源。第一个层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第二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和平外交思想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中国建设好"和谐社会";其次是积极推动"和谐周边";最后逐步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方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继续学习和借鉴西方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时中国易经中的思维方法给予高度重视,并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所谓中国特色的研究,应在思维方法中有所体现.对东亚和国际体系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大国兴衰、和平共处与"和谐世界"等问题,可以尝试着用易经的整体思维方法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刘守和一、生产力的两种形态及其中的社会科学随着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转入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因此,科学技术的存中呈现两种基本形态,即知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知识形...  相似文献   

14.
汪澎  朱静 《社科纵横》2011,(11):31-33
考茨基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观点,对"小生产没落论"、"农民阶层分析论"、"两重性论"与"自愿合作论"给予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证,考茨基有关农民土地问题思想有其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笔者所见有关马克思主义"农民土地问题"的研究中,鲜有论及考茨基相关思想的研究,笔者以正本清源、实事求是的态度考察,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谢绚丽 《社科纵横》2006,21(4):32-33
文章立足于对“和谐社会”的理解,结合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对其核心问题———分工的相关理论的阐述,剖析了分工的社会功能,旨在探讨分工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11,(11):93-98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人学的前提性问题。西方传统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有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等几种基本观点 ,而当代西方哲学中又出现了调和论、取消论等 ,但所有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偏颇和困惑。国内学术界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的研究也存在着诸多误区 ,通过全面考察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可以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现实性、实践性和辩证开放性基础之上的辩证自由论  相似文献   

18.
唐健君 《唐都学刊》2011,27(6):60-66
"身体问题"是现代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是"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通过对"身体问题"研究的缘起、知识学传统中"身体问题"的梳理以及对这一问题的现代意义的讨论,反思身心二分的问题,探问身心合一的可能,阐明植根于劳动实践的人的身体的"是-应是"结构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20.
黄凯旋 《探求》2008,(1):69-74
在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建构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核心论题。虽然海德格尔对时间及其在生存论建构中的境域作用确有诸多深刻洞见,但其时间问题在生存论建构和表达上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并没有顺利完成用时间来阐释存在的任务,其时间绽出样式和有终性的时间生存论建构面对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表达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