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从欧美高校引进的,其基本理念是追求和探讨永恒的真善美的人性。中国传统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是"君子儒"的养成,与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殊途而同归,因此国学可以成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国学教育,需摒弃功利目的,体会"无用之用"的深刻内涵;需引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古典文明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需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
国学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高职院校实施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从而增强职业素养及管理理念的形成。一是通过国学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企业管理理念;二是通过国学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三是通过国学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理想。国学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对培养高职学生的管理艺术、人文情怀和人生境界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学作为大学德育重要的文化内核,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培养等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重视国学对大学德育的滋养,发挥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作用。高校德育课程应当增强国学教育内容,德育教师需要增强国学修养,从而实现国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还要发挥国学精神对社会多领域的涵养,注重在网络德育中传播国学精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方兴未艾,但由于存在实践先行、理论建设滞后的问题,所以造成国学的学科属性不明,这成为制约国学发展的瓶颈。许多高校开展的国学教育,虽然注重知识结构扩展和教育方法创新,但课程体系依然存在驳杂无中心态势。在国学的学科属性上,无需增设新的一级学科,国学属于历史视域中的研究对象,其应归属于中国历史学科。在学科建设上,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受到更多关注,各高校应积极在中国历史学科基础上组建国学院,积极促进国学研究的开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国学认知程度和需求的调查是有效开展国学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通过详实的数据调查和实证分析来奠定。通过在某高校展开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国学的不甚了解是一个普遍现象。高校学生对国学教育的需求不仅存在,而且是理性而合理的。真正影响高校国学教育效果的症结仍然是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学步骤等问题。我们建议应该遵循由易到难、从日常习用到弘文奥义、分类教学的原则,系统地做好国学教育内容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伦理和人格修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防御和调节能力,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财经类高校领导在理论上要认识到国学经典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重视国学经典教育,并在具体政策上实施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国学教育呈现出"复兴"状态,本文主要从国学的概念、国学教育现状以及国学教育回归的意义三方面重新审视现在的国学和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国学教育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有注重国学教育的倾向,国学教育固然重要,但相较于公民教育起来,无疑公民教育更为迫切,关键是如何找出二者的兼容性,即在保证公民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传授学生国学精粹。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国学教育和传播具有优良的传统,很有借鉴价值。国学教育和传播依托于藏书楼和图书馆。古代藏书推动了国学经典传播,促进了学术与教育发展。现代图书馆是国学经典传播的重要阵地,应该大力弘扬国学教育,加强国学经典传播,这也有利于当前我国的国学重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合格人才的培养问题正考验着中医药高校教育者。鉴于国学与中医药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国学教育正可成为解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一剂妙方。从校园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在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国学教育,要从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这三个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1.
国学(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知识教育对MTI专业研究生翻译人才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典籍外译工作正日益成为一项新世纪翻译事业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校MTI专业学科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加强国学方面的选修课设置,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翻译人才,进而推进我国新世纪的翻译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学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当前沸沸扬扬的弘扬国学有用与否的讨论热潮,本文首先肯定了研究、开发国学具有积极意义,继而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的分析中指出了国学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意义。最后,本文从加强研究、师资保证、课程结构优化、多种途径结合、防止走入误区这几个方面就如何在高校中加强国学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针对当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把国学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范畴,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术创造力和为人做事的技巧能力,建立民族文化信仰和民族自豪感,使国学成为校园文化持续良好发展的巨大源泉.  相似文献   

14.
西南联大国学教育的典范价值,根源于那个特殊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它主要表现为雄厚的国学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上对国学教育的倾斜,传道解惑与学术实践和创作实践的紧密结合等。联大国学教育的文化效应机制,其生成根基是名家因素,亦即国学大师及其学术著作的文化影响力,其生成关键在于国学大师们的多重文化性格。联大国学教育的精英模式及其文化效应机制,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国学教育对构筑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内涵重在“启迪智慧、完善品格”,而和谐人格是大学生现实人格发展的目标模式。深化国学教育,创新高校教学、文化建设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命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我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历史还比较短暂;现阶段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修养"等课程中增加相应的内容和通过组建相应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等途径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7.
应该采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新一轮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没有列入"国学"学科这一现象。所谓"国学"在新的学科潮流没有涌入本土之前,从来都不存在"分科立学"的问题,只有在新的学科潮流涌入之后,"国学"才与新的学科体系产生"同构"。上个世纪90年代"国学热"兴起之后,国学教育与国学学科设置问题浮现了出来,时至今日,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三大难题:一是国学学术疆界难以确认;二是国学学科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中难以定位;三是国学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设计。这三大难题足以阻止国学学科进入现有的学科制度体制之内。在国学学科没有进入"体制"内的情势下其出路主要有:一是大学单独自主设置"国学学科";二是在国学相关学科设置学科方向;三是设置高等级的国学研究课题;四是以国学精神统领相关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时代赋予国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二是创新国学文化与学术;三是进一步推进大国复兴的进程;四是向世界传播国学文化与学术,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所处的信息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庞大杂乱的信息对学生思想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难以把握和控制.顺应信息社会发展,实施"信息追踪"教育,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生命"的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结合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经验,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并融入生命教育,从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学生生命的提升,探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要求教师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将生命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在生命教育视角下进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从塑造国民的角度提出国学教育思想。他的国民塑造主要包括德育和科学素质教育。梁启超找到了西学与国学相通性的部分"道德"和"科学",并确立了国学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他的国学教育思想为当前解决如何避免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构建成他者,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一种普遍性意义的中国文化主体等问题提供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