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三年之内载人航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日前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即2005年前,中国将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探测月球卫星先行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将分两步:第一步将发射探测卫星在气空中对月球进行探测,第一步将使用探测器在月球上"软件着陆"。目前正就如何"快速实现"向月球轨道发射探测卫生进行论证,一个方案是:利用我国现有的运载火箭、现有的卫星,稍加改进,即可直接向月球发射探测卫星。  相似文献   

2.
韩松落 《决策探索》2008,(23):95-95
去年"嫦娥一号"升空后,报纸和网络热烈讨论"月球归属权"问题.北京有家公司,甚至开始售卖月球土地,有人投诉到工商局热线.工商热线的回答非常认真务实:首先应确定月球归属权问题,如果月球是属于全世界的,那就不能买卖.  相似文献   

3.
2020年月球上可种蔬菜 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基地,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要建立基地就面临一个吃饭问题.科学家指出,要解决未来在月球和火星基地工作的宇航员吃到新鲜蔬菜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造太空温室.  相似文献   

4.
欧洲急了:2000探月计划提前出笼美国宇航局3月5日向世界宣布"月球上有水"这一重大发现之后,欧洲人迅速做出反应。欧洲航天局6日宣布,欧洲将于2000年发射一颗微型月球卫星,并于2001年在月球南极附近降下"欧洲月球2000"项目的登月舱。欧洲的微型月球星将由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主要任务是绘制月舱着陆点地区的精确地图,为一年后登月舱着陆作准备。按照计划,登月舱着陆误差将在100平方米之内。它将携带40公斤重的科研设备,对南极附近一座高6000米的山峰进行考察。欧洲航天局称,登月舱预定着陆点位于美国"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发现的月球南极水源分布区域附近,非常有利于建立未来的月球探测科研站。除了有水之外,该地区最大的优点是几乎常年阳光普照,可为探测活动提供充足的太阳能,无需从地球运去沉重的电瓶或昂贵的、可能造成危险的核能设备。月球南极还有一些太阳系中温度最低的阴影地区,可用于储存冷冻食品。名为"2000"的该探月计划前不久尚处于研讨沦证阶段,月球有水的发现使之提前出台。欧洲的计划在技术上比美国目前的  相似文献   

5.
■以较高的起点,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发射第一枚绕月球轨道运行一年的月球资源探测卫星,并在此期间进行精细的科学研究. ■经估算,如果月球上的氦-3全部用于发电,可供全球用电1万-5万年.  相似文献   

6.
尽管进军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但这一梦想开始成真还是20世纪中期的事情。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太空角逐一浪高过一浪,预示着人类进军宇宙、开发宇宙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阶段。月球圈地忙回首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莫过于人类登上月球。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测高  相似文献   

7.
信息集萃     
在5月9日闭幕的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家透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类重返月球时间表: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和欧洲空间局合作,正式启动“空间探测双星计划”,2010年将在月球建立人类永久居住地。这意味着,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中国航天工业高科技论坛”  相似文献   

8.
没有电能,没有水冷却……如何在月亮上“挖地三尺”,中国地大教授鄢泰宁提出了研制月球钻探取样机具的设想。鄢教授说,依靠我国现有水平,研制准自动化或全智能小型月球钻探取样系统,实现月壤及月壤以下表层岩石取样深度3~4米是完全可能的。据介绍,探测月球表面物质组成,科研意义重大。美国在1968年人类首次登月计划中,在月球表面取样深度达0.7~3米。从目前公布的资料看,还没有哪个国家在  相似文献   

9.
科技     
《领导文萃》2014,(6):137-137
月球之旅照亮“中国梦” 近40年,中国首次实现:在月球软着陆,中国的“玉兔”月球车成功登上月球表面.标志着中国雄伟的空间工程的巨大进步。这次任务象征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共产党成功逆转了中国曾经贫穷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充满神秘,令人神往。 20世纪50年代,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载人登月,取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1.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27):10-10
中国将会占领月球? 中国太空计划雄心勃勃,宣布将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若中国试图夺取月球领土,这必将改变国际安全游戏,地球外轨道的新范围竞争还会戏剧性改变大国政治博弈,就像当初由人造卫星发射引发的苏美登月竞赛一样。  相似文献   

12.
《决策与信息》2007,(10):26-26
月球上有人类发展最需要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经济、军事、政治价值都非常高。谁取得开发月球的竞争优势,谁就占据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目前,新一轮的探月热潮正在全球掀起。  相似文献   

13.
以后人们的一天就不只是24小时,肯定超过24小时,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消息.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人们的一天也就变长了.  相似文献   

14.
历史回顾     
人类载人航天回顾自从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乘坐东方1号航天器绕地球一周后,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在40多年里,人类制造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得以“巡天遥看一千河”,足迹到达自古憧憬的月球。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还将重返月球,登上火星,探索更遥远的宇宙。  相似文献   

15.
盖元 《科学咨询》2003,(9):42-42
以后人们的一天就不只是24小时,肯定超过24小时,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消息.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人们的一天也就变长了.  相似文献   

16.
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基地,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要建立基地就面临一个吃饭问题。科学家指出,要解决未来在月球和火星基地工作的宇航员吃到新鲜蔬菜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造太空温室。虽然这听上去有些遥远,但事实上,科学家们正在地球一些实验室以及加拿大迪温岛和北极圈等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进行温室实验。由于火星环境恶劣,这对于温室和里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当代美国人,他是我心目中的伟人。他的名字叫威尔逊。1969年7月20日,宇航员威尔逊乘坐飞船降落在月球的特兰克里梯死海上。全球正实况转播这人类的伟大创举。威尔逊开口说:“我,哈泼·威尔逊,以全人类的名义宣布:月球不属于哪一个国家,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停顿一下,他接着说:  相似文献   

18.
没有电能,没有水冷却………如何在月亮上"挖地三尺",中国地大教授鄢泰宁提出了研制月球钻探取样机具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日前,人们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发现了一份名叫“假如月球悲剧发生”的档案,档案记述了登月计划如果失败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很广,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书法、报纸杂志等,总结起来主要有十一大类。他读书很偏,一般常人很少去涉猎的书,他都去读,而且读了之后还去谈。比如说科幻题材的书刊现在比较多,但在1936年,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他会见美国记者斯诺的时候,就谈到了一个英国的科幻作家威尔斯,他写了《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毛泽东引用威尔斯小说里面的话说"我们买一张车票从地球到月球"。相信在那个时代读过威尔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