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张汝霖曾两任广东香山县令、两任澳门同知,是中国首部系统介绍澳门的著作《澳门记略》的两作者之一。关于他同澳门的关系以及在写作《澳门记略》一书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界已有不少论述,但对于他在香山的活动及作出的贡献,却甚少有人论及。本文即就此挖掘有关史料,作一简论,以期收拾遗补阕之效。  相似文献   

2.
由王远明主编的《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一书,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从地缘的角度,历史上的香山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所谓“香山文化”,指的就是在香山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方言文化、买办文化、  相似文献   

3.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山市社科联、珠海市社科联和澳门基金会协办,岭南与香山文化研究所、香山文化研究会承办的“香山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6~18日在中山、珠海、澳门三地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南、湖北、福建等20多个省区(市)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共14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香山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厚重,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自今年5月20日《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首发正式提出香山文化概念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推动香山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的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以“黎”作为专有族称记载黎族以来,历代有不少文献记述黎族的社会生活,如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都广为明清的著述(尤其是明清的方志)所征引。明代汤显祖的《黎女歌》,是描写黎族习俗较为细致而又少见的诗篇。然而,对于《黎女歌》的民俗学意义,在黎族研究与汤显祖研究中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分析《黎女歌》中所描写明代黎借以及汤显祖对待黎族的态度。汤显祖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贬官徐闻典史,随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相似文献   

5.
一、从《紫钗记题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汤显祖《紫钗记》写定于何时,直接关系到如何认识该剧的主旨以及对该剧的评价。汤氏《紫钗记题辞》称:“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徐朔方先生据此断定《紫钗记》写定于南京;又排比汤显祖从万历十二年八月任职南京至万历十九年六月以言事谪官去其间历年情况,断定《紫钗记》写定于万历十五年前后。可是就在《紫钗记题辞》中还有一节文字:“曲成,恨帅郎多病,九紫、粤祥各仕去……”帅郎即帅机,万历二十、二十一年曾病,二十二年秋复病,引疾自兔归,逝世于万历二十三年七月。九紫即谢廷谅,举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南刑部。粤祥即曾如海,万历二十年举进士,二十二年官福建同安知  相似文献   

6.
邱苑丹 《南方论刊》2014,(6):101-102
汤显祖在南京为官时,因上疏《论辅臣科臣疏》弹劾辅臣,被神宗贬谪广东徐闻县任添注典史。在徐闻见"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于是他提出"贵生说"、"明复说"等人性修养的贵生理论,并倡建贵生书院,以"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思想传播贵生文化。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1 1月 1 6— 1 9日 ,由澳门基金会和《学术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澳门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肇庆市举行 ,来自澳门、广东、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 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者就澳门历史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并对澳门历史研究的走向作了展望。一、澳门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对澳门历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 ,最远可追溯到 1 740— 1 745年间成书的《中国和日本的亚洲》 (AsiaSinicaeJaponica) (FreiJos啨deJesusMaria著 )、 1 75 1年刊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粤近代名人与粤港澳关系方志钦,徐松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广东首当其冲。1842年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随后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采取各种手段强占澳门。从此,港澳被分离出中国和广东,并成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使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郎世宁(Griuseppe Castiglione),字若瑟,耶稣会修士,1688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康熙五十四年(1715)七月十九日偕其本国人罗怀忠(Jean-Joseph Casta)修士①抵中国澳门。半月后广东巡抚杨琳召至广州,并上书朝廷。是年八月十六日,杨琳奏称:“七月十九日有香山澳本澳商人,从小西洋贸易船回澳门,搭载西洋人郎宁石(即郎世宁——笔者)、罗怀中(即罗怀忠——笔者)二名。奴才八月初六日传至广  相似文献   

10.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汤坑人。从1854年他三十岁的时候入广东惠潮嘉道李璋煜幕起,到1882年病逝止,先后做过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做过万安知县、苏淞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苏州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兼台湾学政、总督衔会办南洋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其仕宦生涯达三十年,写下大量著作,但大部分没有公开出版,尤其是包容了他大部分公牍、奏疏的著作集《丁禹生政书》,过去未刊行过,国内仅有一个抄本,现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此书按从政时期分编为六种,即《藩吴公牍》、《巡沪公牍》、《淮鹾摘要》、《淮鹾公牍》、《抚吴奏稿》和《抚闽奏稿》,共三十六卷。  相似文献   

11.
消道光时期《新修香山县志》收录六幅与澳门有关的地图,在这六幅图中保存了很多珍贵的澳门史地资料,其中许多澳门地名为这些图首次出现.本文透过对这些地名的研究,可更深一层揭示清代澳门城市历史发展之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上)见本刊第5期)三,《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紫较记入伯栩己人啊扬己》,“四梦”之比较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是《紫技记》,但严格来讲,他的处女作应该是《紫萧记入但是《紫萧记》只写到第34出就中辍了同.8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大常寺路上任上将《紫萧记》删削润色,易名为《紫效记入千万历十五年(1587)将全剧初稿写成。【1叮.该剧主要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也借鉴了《大来宣和遗事》中的部分情节.演述唐代诗人李益在长安流之寓之时,于元霄夜拾得霍小玉所遗紫玉效,还仅时遂以权为聘利,托谋求婚.…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为了迎接这一隆重日子的到来,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与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于7月11至12日在澳门联合召开了“澳门社会科学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十二次粤澳关系研讨会”,来自北京、南京。上海、陕西、广西、广东、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IO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起,展开热烈讨论,重点探讨了在澳门回归后的区域合作问题,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澳门回归后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与原则有专家学者认为:澳门经济的发展,除了决定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外,一直受周边地区因素——香港和中国内地经…  相似文献   

14.
有关早期中葡关系与澳门的史料 ,中国明代典籍记载甚多 ,其中 ,尤以《明经世文编》中收录的澳门史料最为珍贵。《明经世文编》由陈子龙等编辑。全书共出六册 ,内容分为 32类 ,其中海防 ,火器 ,贡市 ,番舶等类 ,均涉及澳门问题。明代第一篇关于澳门的奏疏 ,即庞尚鹏于 1564年的《题为陈未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事 (疏 )》也收录其中。《题为陈未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疏》又名《抚处濠境澳夷疏》或《区画濠境保安海隅疏》。 (见《明经世文编》第五册第 3835页 )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 ,澳门原称“濠镜澳”。在 1564年之前常称为“香山澳” ,并无…  相似文献   

15.
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问题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的问题,在中国国内似乎已有共识,即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藉口“借地晾晒”贡物从而混入澳门。我在《澳门四百年》和《澳门四百年》英文版中虽未认同此说,但也认为,此说出自中文史料的记载①。近年来,经一再查核原始资料,发现此说根本没有史料依据,因而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的。目前,认同“借地晾晒”贡物说的人们都以刻印于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广东通志》卷六十九“澳门”条为依据。然而,在查阅万历《广东通志》卷六十九后,可以看到该书的纂修者郭等人并未认为“借地晾晒”贡物…  相似文献   

16.
司聃 《兰州学刊》2011,(8):202-204
文章着眼点在《紫钗记》中的豪侠黄衫客,从他的出场描写、贯穿李益霍小玉爱情始终、始终是决定性的力量以及出现在梦的意象中等四方面粗略地进行分析,试图诠释黄衫客这一人物形象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的演变。汤显祖对黄衫客的人物设置明显与自身经历有关,可以说,黄衫客是他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理想期待。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先生题为《冬至日感赋》诗中云 :“文章堆几书驴券 ,可有香山乐府新。”①这两句诗是陈先生对他自己著述的评说。“书驴券”原典出自《颜氏家训》 ,据说 :“邺下云 :‘博士买驴 ,书券三纸 ,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 ,令人气塞。”②陈先生这首诗作于 1964年 ,此时他的著述除《柳如是别传》外 ,都已完成 ,而以“书驴券”比喻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以及宗教史等的论文 ,固有自谦之意 ,其实他主要是衬托后句“可有香山乐府新”。“香山乐府”指的是他笺释的白居易《新乐府》 ,由此足可见他对此项成果的重视。早在194 5年 ,…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与澳门的关系,主要是在他受命钦差“使粤”时期和粤督任内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坚持行使中国对澳门主权,开展反击英国侵略者企图利用、控制、占领澳门的斗争;另方面,以澳门为窗口,组织翻译《澳门新闻纸》“探访夷情”,放眼世界,开始迈出走向“近代”的步伐。本文着重探讨他为捍卫中国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斗争。这场斗争,就其发展特点而论,大致可以划分为反利用、反控制、反占领3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反利用阶段。以反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企图利用澳门对抗林则徐收缴鸦片的斗争为主要内容。时间从林则徐使粤始,到1839年5月24日义律和所有英国人离开广州前往澳门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关系新证》(载《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中曾指出:根据谭嗣同的3封狱中遗札,以及魏允恭在致汪康年函中所记其在1898年9月23日目击杨锐、刘光第、谭嗣同由"步军统领监送登车"发交刑部的情景,可判断谭嗣同之被捕,就在政变当天,即9月21日(八月初六日).皮锡瑞《师复堂未刊日记》对此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正郭毅生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之一。其中第53页"太平军北上湘鄂东取南京图"关于太平军由郴州北进长沙的标注有若干需要商榷。太平军于咸丰二年(1852)四月自广西挺进湘南,七月初三日(8月17日)占郴州。七月初七日(8月2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