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德性,在广泛意义上就是指品德,是指受教育者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及学习活动,掌握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法纪、道德、人生哲理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稳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表现”。一个社会人的德性素质应具综合性、开放性,具有现代教育个体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谐性。因此,现代人的德性素质就更具有时代性。按现代人德育观以及符合时代需要的现代人才结构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一个社会人的德性素质系统要素具体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它与现代德育五要素内容协调一致,通过教育者--班主任的德性素质不断地对学生的德性素质施加影响,促进班主任与学生德性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学科的渗透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是-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道德示范教育的个体价值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通过道德榜样及其德育的双重作用共同实现的。本文认为道德示范教育的个体价值在于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导向、目标激励、行为规范与创新等方面促进个体的德性发展,最终达到受教育者和道德榜样在道德品质上同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燕 《管理科学文摘》2010,(14):160-161
德育在我国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一些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教育主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但教育方式未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面对问题和挑战,作为德育教育主体的学校要转变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同时重视与加强家庭教育,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丰富德育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面对21世纪,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偷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贯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职德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缺失,更迫切需要解决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努力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过程的德育过程,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智商、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育"并举,德育领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是德育为先.有种说法是"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可见德育的重要.德育教育的最主要学科是政治课,如何利用政治课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德育教育的宗旨是要把人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结合多年工作实际,笔者认为重在"五抓".  相似文献   

9.
正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密切相关的主体,当然是中职学生,中职学校对他们的侧重教育关系到职业教育是否健康发展,而学校的德育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充满正能量的人的关键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长为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各元素构成中始终离不开的是德育教育,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1以教师为主导,为人师表,从点滴渗透德育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始终的要求。对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突出德育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真实的心灵世界.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自我参与、自我探索、自我认识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怎样走出说教的窠臼,体现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的德育?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失效现象仍比较严重,急待解决.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各种有效的渗透的方式完成,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德育文化环境,通过精雕细刻和符合道德成长规律的日常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道德文化氛围,在德育教育活动的,笔者尝试了用美丽的故事,去感动学生,让他们从中有所感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12.
道德感悟教育就是建立在以尊重学生生命,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感悟教育中,教育情景的设置,教育过程的感悟,道德价值的构建,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自我感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行为的自觉过程,克服了压制,填鸭式的道德教育.道德感悟教育中,受教育者一旦形成了某种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就会养成道德习惯,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3.
陈亿 《科学咨询》2006,(11):55-56
新时期,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党中央仍然强调"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无不表明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加之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它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更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德育教育是当今时代背景下亘古不变的课题,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职教育点亮了指路明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彰显德育教育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教师要依托网络之力,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促进其德育品质的提升。本文就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展开论述,介绍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优势,分析现阶段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点燃德育之光,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贾历明 《科学咨询》2008,(16):92-92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中小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除思想政治课程为德育教育主渠道外,要求任何学科都要渗透德育教育,体育当然也要承担德育教育义务。那么中专体育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着重谈一谈针对中专生的心理、思想行为及未来发展需要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思想意识教育的体会与看法。当代中学生特别是很快要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或创业之路的中职学生,在德育方面,除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外,还包含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做好开放式德育实践,是提高学生免疫力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使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再是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正确地认识社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学校要  相似文献   

18.
马德芳 《经营管理者》2011,(1X):337-337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教育地位,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讨论了如何发挥德育课的作用,一是研究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二是坚持学生主体,内化德育理论,三是发挥教师榜样作用,优化德育过程。笔者在阐述这几方面的同时讨论了情感教学的教学方法,将外化道德转化为内化道德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构建学校德育教育网络,整合德育教育资源 道德教育内涵深刻,涵盖深广,其途径多种多样,其方式丰富多采,同时,德育教育又是一种潜在的、长期的教育.因此,从教学安排上,将德育纳入教学全程,强调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注重把学科教学与班队会活动、学校其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把各科教学串联为各学科协作、课内外结合的学校教育网络,达到"时时是教育之时,处处是德育之地,人人是德育之人"的境界,就非常有必要.从资源配置上,重视建立精良的德育教育队伍,教师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才培才,用实际行动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20.
曹向利  孙坤 《决策探索》2007,(16):38-40
德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促使成长中的人人格不断完善,良好的德性不断生成.这是德育的本真存在.德育课程实施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基础,变僵硬的道德教条的"灌输"为美好的道德生活的"体验",变单向的教学流程为师生双方的互动、对话.教师要从既定道德品质的教育者转变为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引者,从学生外围走进学生中间.教师应改变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观念,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把促进学生德性成长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的.这是"生活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