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爝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48,60
作为对“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宪法精神的回应,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有关强制措施的内容作了较大的改进,但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俄罗斯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对我国的羁押强制措施有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可以在树立人权至上观念、严格适用羁押强制措施、完善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监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对我国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家庭暴力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伤害、致死案件。家暴受害者为了防止即将发生的家暴而实施的非对峙性反击行为,入罪结论不符合社会情感和民众期待,出罪结论则面临法解释论上的难题, 即此种情形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要件。紧急权制度能够保障紧急时刻公民的私力救济权, 维护婚姻家庭内部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平衡“家暴情形”中夫妻双方的权利关系。防御性紧急避险理论为家暴中非对峙性反击致死行为提供了出罪的解释穴间及现实可能,但并非所有处于不法侵害尚末发生的危险状态都符合防御性紧急避险对于危险程度的要求, 应当将“正在发生的危险”理解为紧急的危险, 而紧急性应根据隐蔽性危险与可视化危险的不同类别结合实际案情具体认定。实践中,只有符合“紧急的危险” “不得已” “必要限度” “补充性”等要件的类型行为,才可以适用防御性紧急避险予以出罪化认定。 相似文献
3.
谢雄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47-52
紧急避险的相当性要件是国外相关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指避险行为应当符合一个社会所承认的一般或共同的价值观念。避险行为的相当性应该成为紧急避险中的独立要件。通过避险相当性要件在"强制采血事例""脏器摘除事例"以及"雨伞事例"中的具体适用分析,避险行为的相当性要件具有独特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能限制法益权衡要件的适用。也就是说,即使行为人保全的法益价值大于其行为侵犯的法益价值,也不必然就能承认紧急避险。在避险行为缺乏相当性要件时,由于其也存在违法性的减少和责任程度的降低,因此,对其可以准用避险过当的从宽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4.
李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1):106-109
以语言非范畴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句法语义表现,主要体现在英语名词可数性的转化、形容
词化和副词化。英语名词在非范畴化后,其在语义、句法等范畴属性上发生改变,呈现新的语法功能。作为非范畴化的工作机
制,转喻认知促成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认知处理和语义构建。非范畴化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和认知过程,是名词非规约性
使用的内在认知动因,而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则是其外在的语用动机。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的非刑罚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冠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4):63-66
非刑罚化与非犯罪化是世界刑法改革的两大主题。我国刑法固有的结构缺陷导致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对其改革确有必要。非刑罚化改革作为我国刑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完善我国的保安处分措施,提倡运用刑罚替代措施,集中有限的刑罚资源打击严重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6.
甘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6):125-130
量词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著称于世,是英语、俄语等外国语不能比拟的。量词概念的二元性(符号概念和类概念)使概念具有指称意义和陈述意义,构成了量词非范畴化的前提条件。量范畴的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内在统一性,这是量词能够非范畴化的认知基础,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则是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通过转喻和隐喻,量词实现了非范畴化,从而获得量词数量属性以外的范畴意义。量词的非范畴化促进了语言的多元化,使得语言不再是单一、枯燥和乏味的范畴,获得了语言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民事领域,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可分为救护性与保安性两种.保安性非自愿住院的理论基础在于警察权,但这是限制个人人身自由的措施,必须予以谨慎对待.纵向而言,从强制送诊到住院决定;横向而言,从实体到程序,都应当设置严格的标准.我国《精神卫生法》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终于有法可依,但这部可以依据的法律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是否已经完善则仍有待进一步的商榷. 相似文献
8.
试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及其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生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Z1)
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都是领导者不可缺的,现代领导如何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除正确运用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外,努力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尤其重要。文章阐述了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含义和构成;分析了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滥用毒品行为非犯罪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滥用毒品行为属于“无被害人犯罪”,从刑法谦抑性的理论视角出发,我国不应将其犯罪化。文章通过对我国滥用毒品现状的调查及对此行为的犯罪化主张的分析,思考非犯罪化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进而探索相关司法实践路径及刑事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顺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3-65
面对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实,事后性的刑事调解工作在司法实践中显得捉襟见肘。本文通过对轻微刑事案件非犯罪化的界定,提出应当提倡对轻微刑事案件非犯罪化,进而探讨了轻微刑事案件非犯罪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Z2)
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在语言学中比较普遍。术语词语在非术语化的过程中,会在形、义上发生某些变异。在此过程中,术语词语的非术语化对汉语通用词汇系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世代对立的报应刑理论和预防理论的论争导致目的刑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盛行,这为非刑罚化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刑罚谦抑性、人道化理念和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把非刑罚化思想推向了成熟。非刑罚化从制度设置上就是指刑罚宣告的回避、刑罚执行的回避以及犯罪人的社会化处遇。但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领域长期以来对非刑罚化的存在持一种否定态度,因此,应该从犯罪结果的非刑罚化和刑罚执行的非刑罚化两个层面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非刑罚化制度。 相似文献
13.
Vi+NP意为不及物动词后接名词或名词词组,历年来已有众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尚未得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对Vi+NP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Vi+NP句式的非范畴化的剖析,掌握Vi+NP句式的非范畴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Vi+NP非范畴化的语用特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分析,得出“语言规则的变化性和人类语言使用的心理认知动因是Vi+NP句式得以非范畴化的最根本机制和内在动力”这一结论,为Vi+NP句式的语用构建和解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笑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44-49
二战后 ,盟国为永久消除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对德国实行了一场强制性的民主化改造 ,它包括“非军事化”、“非工业化”、“非纳粹化”和“民主化” ,亦即著名的“四化”。其中最为重要 ,也是最遭非议的就是西方盟国对西占区的非纳粹化。“非纳粹化”是战后西德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对德国政治发展趋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将对这一问题的缘起、西占区“非纳粹化”运动的开展以及实施的效果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徐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8):57-60
汉语是一种“非正常”现象丰富的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在解析此类现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近10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非范畴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涉及理论和应用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统计和梳理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非范畴化研究的成果和趋势,促进非范畴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5-87
理据性量词非理据性用法是一种借助量词的可感性,来表达抽象事物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人们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汉民族感性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基础,为理据性量词的非理据性用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曾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20世纪伦理学起始于摩尔直觉主义对自然主义的批判。自然主义坚持道德判断可以还原为事实判断,直觉主义则声称"善"不可定义。情感主义反过来把道德判断看作主要是一种情感判断,力图从价值方面而不是经验方面来理解道德判断的性质问题。非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了情感主义的命令性语句样武,并由此揭示出造成传统伦理学谬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庄晓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2-134
本文通过对转喻的界定,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定性,试图使用转喻理论对语言非范畴化现象进行解释,认为转喻是语言非范畴化生成和解读的深层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兴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5-100
红学研究中存在的单纯追求趣味化、泛娱乐化,对《红楼梦》解读的非文学作品化、神秘化以及红学文章(著述)的非学术化问题,已经超出了学术界,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低俗、庸俗、媚俗文化风气在红学领域的表现,是对《红楼梦》的普及和传承的干扰和背离。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从根本上讲是学术界(红学界)自身存在一些混乱理论没有得到很好地清理,背离了红学的宗旨。《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正确地普及、传承《红楼梦》,正确地向外国人介绍《红楼梦》,这关系到正确地介绍中华文化的问题。我们对《红楼梦》要有敬畏之心,不能任意解构、糟蹋《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黄跃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7-100
回文语言的独特性,绝妙的文字驾驭,是其它修辞所无法比拟的。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回文的语义范畴,认为回文语义存在一定非范畴化特征,即在语义上表现为范畴成员逆向对称重叠的并列组合关系;句法上,范畴成员位置移动,突破了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的常规限制,使得回文的后部分语义发生非范畴化变异;语境上,在认知参照点的作用下,回文的前后部分语义关系可能相似而形成统一关系,也可能相反而产生对立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回文语义发生非范畴化变异,在语用功能上违背了常规语言关系的限制,从而实现回文前景化语言的震撼性修辞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