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语的合音词不同于现有词汇学中的单纯词、合成词、兼词等概念,与反切亦不可混同,应单独成类;其内部按合音方式和出现的先后顺序应分为"上取声韵"、"上声或下韵"和"上声下韵"三类,分别对应初变、转型和完成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多音字常读音的研究是汉语语音史中单字音研究的新课题。通过对反切用字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反切用字具有"表音不表义"的特性。据此也可以证明反切用字中的多音字是用其常读音作切的。前人对多音字作切的改订实例以及我们对《玄应音义》的个案考察,证明对反切用字中多音字常读音的考察具有可行性。多音字常读音研究可以丰富汉语语音史研究,推动不同音系间的比较,有助于古代音韵文献的校勘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汉语史的文献资料,语音方面,东汉以后,反切和韵文是主要的两大来源。韵文仅限于研究韵类,反切兼及声类,其重要性显然超过韵文。但是研究反切比研究韵文要复杂得多。第一,早期的反切跟训诂学有密切的关系。用反切注音有时是为了诠释文义。有了字书、韵书以后,这种现象还时有所见。因此,研究文献资料的反切首先须要做一番审订的工作。第二,文献资料中用反切注音散见于  相似文献   

4.
论民间反语——兼说反切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语,是用改变语音成分构成的一种民间隐语,又称倒语、切语、切口或切脚,两广一带久已有之,相当普及。例如《广西文史资料》第六辑载有冯璜《新桂系崛起百色的片断回忆》,文中提到:“我们和马晓军没有密码本联系,以是决定用容县地方方言的‘倒语’(反切)译成密码拍给马晓军,电报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据邢向东先生研究,很多汉语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由句末表祈使语气的"着"演化而来的。不过据我们观察,也有些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来自于句中副词的语法化,比如固始话的先行义助词□[.ts‘ai]就是"V1P再V2P"中副词"再"的语法化结果,语法化的途径是通过V2P的省略,使"再"位于句末,从而引起其发生语法化。部分客家话与山东金乡话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玄应一切经音义反切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应是唐初的和尚,贞观末年为人慈思寺翻经法师,著有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他所作的反切,和切韵的反切不同。不但反切用字不同,语音系统也不尽相同。玄应既是长安的和尚,他的反切必能反映唐初首都长安的语音系统。这是汉语史的宝贵资料。另一方面,陆法言的切韵并不反映隋代的长安语音系统。否则,玄应一切经音义和陆法言切韵的差别不会那么大。陆法言自己声称,他的切韵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写成的,当然不是一时一地之音。我们把两书的反切加以对比,找出不同之点,就可考证出唐初的汉语语音系统。切韵  相似文献   

8.
粤方言化州话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多样,而以顺向变形重叠为主;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又以ABAB的"叠词"形式为最常见,且为轻度形容。因此,其形态表现与共同语及其他汉语方言都极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蔗园话是广西平话别称之一。广西平话根据内部差异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两大片,百色蔗园话属桂南平话。蔗园话意思为从事甘蔗种植业者所说的话,广泛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一带。 百色蔗园话历史悠久,作为汉语方言,它之所以能在远离中原,在历来为少数民族居住之地的百色形成发展,主要与宋皇祜5年(公元1053年)宋派狄青平依智高及其后的  相似文献   

10.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中存在A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两条基本规律,但仍有少量例外反切。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经典释文》中的重组类别与《广韵》不同,有的是因为某字在《经典释文》中有重三、重四两读。因此,对这14例的反切结构类型不能完全采用跟《广韵》比较的方法,需根据《经典释文》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语法中特殊句式之一,其句型结构规律及特点的研究已较为系统、深入,但对于“被”字句所表述的语义和语用方面的问题论述相对较少。“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丰富多样,探讨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主要是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语言哲学思想在《易》、《诗》等古籍中已经有了一些萌芽形态。先秦诸子对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主要是围绕“名”与“实”问题展开的。其中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出于自身的理论需要,对“名”有特别的关注,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方面,"大语文教育观"的渗透增加了技能训练的容量,致使学法的指导与应用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另一方面,教法落后,走不出"满堂灌"的窘境。大学语文教师应妥善解决好课堂上"多"与"少"的关系,提倡教学民主化、追求教学个性化、实现教学时间简短化和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与二十多年前音译词“欧佩克”一出现就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一样,移译词“PK”的出现也同样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尽管如此,“欧佩克”依然生存下来,“PK”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外来语的引进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表现出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征,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音译外来语“欧佩克”和移译外来语“PK”的例子证实,一个外来语的出现是那个时代人们交际需求的反映,其命运并不取决于行政立法、语言学家或翻译家的意志,而是取决于语言的社会环境。通过统计分析2006-2008年间中国重要报纸移植外来语的文章篇数,指出新一轮的外来语移植潮正在悄然兴起。外来语的移植现象标志着社会语言环境的变化。外来语的移植有利于科技专业领域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汉语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很长时期里我国一直以“国语”称谓国家通用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陆该名为“普通话”所取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就此展开热烈讨论。尽管要求恢复旧名的呼声非常强烈,但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仍坚持使用更改后的名称。文章探讨了个中原因,并结合国外经验对此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学机制,而探讨、辨识这一问题,对于认清"诗化小说"乃至现代小说语言的维度,深化、丰富现代小说形式研究的人文深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没有“AB-AB”式重叠,这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元末,“AB-AB”重叠在北方话中开始使用;稍晚,ABAB式产生。最初,两者的出现频率相差不远。“AB-AB”式重叠产生后不久,使用频率先是日益减少再日益增多,明末清初达到顶峰。清初以后,“AB-AB”的使用再次减少,现代汉语已基本上不再使用。“AB-AB”式重叠的产生当是诱导推理的结果,它的消亡则可能是汉语语法结构的明晰性、经济性与汉语音节配合追求四字格的习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反"最早使用于音学领域是佛教译经中用汉语音二合对译梵文音,进而作为专门的二合注音术语;"切"最早用于论说语音时是"精确、确切"的意思,中唐以后其使用义变化相当于"反";此后,"反""切"皆是"二合"注音术语,不再有分别。  相似文献   

19.
“若+X+假设助词”格式是汉语表假设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这一格式能够较准确地对相应的假设连词进行定性,因此通过对这一格式历时演变的研究,可以很清晰地勾勒出假设助词“者、时、後、呵”等的历史更替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朱子语类》一书中"好看"用得很多,意义也很丰富,对其义项的归纳有助于补苴《汉语大词典》的缺漏;同时将其在《朱子语类》中的使用情况和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作一对比,既可以看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研究中的语料价值,又有助于对汉语史分期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