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关于古代文学的评论,在五十年代前期,曾出现过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学术风气。此后,形而上学猖獗,特别是在十年浩劫的日子里,古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竟成了禁区。林彪“四人帮”被打倒后,尤其是自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以来,文学艺术的春天,又来到了人间。 这里发表一组对苏轼等古代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希望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高老头》中的幻想主题,主要是它的场景主题、人物主题和行动主题,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幻想主题:呈献在拉斯蒂涅面前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展示给读者的法国社会的腐败与贵族的没落处境。拉斯蒂涅成为了幻想主题的一员,他选择了同流合污的道路;而读者接受了《高老头》中呈现的事情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台湾作家吴明益的长篇小说《复眼人》是其继蝴蝶生态书写之后的又一力作,讲述了一个糅合自然、生态、记忆、原住民文化、科幻等诸多要素的悲伤故事。与其他作家总是倾向于在作品中充斥着自我滥情的萎靡,以及现实控诉的焦虑不同,吴明益在《复眼人》中以自然的角度切入,建构了一个因自然毁灭而倾颓的世界,并为人类哀伤心灵上下求索出疗救的良方。以此在书中展现了一种崭新的自然伦理关怀,即秉持永不介入的自然理念,以谦卑之心对待万物生灵,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王罡 《华人时刊》2011,(12):72-73
这幅草书作品《王建中秋望月》,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1974年专门为学生庄希祖创作的。2000年6月,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在《林散之书法艺术解析》第30页。作品是立轴,尺寸为108×34.5cm,约3平方尺,落款聋叟,印有"林散之印"(白文)、"七十年代"(朱文)。双款,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作品正文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6.
正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元)萨都刺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相似文献   

7.
五月底,《武钢文艺》编辑部组织武钢作家一行五人,来我校与中文系部分师生座谈发表在《武钢文艺》1、2期上的武钢作家的一组新作,这里选登的,是殷安建、汪民安、盛微三人就郑因的中篇小说的《凡俗人家》发言稿。  相似文献   

8.
《苏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二期发表了叶瑞宝同志《瑞光塔发现成平本<大随求陀罗尼>经刻印地区的探讨》(以下简称“叶文”)一文,对许鸣岐同志《瑞光寺塔古经纸的研究》(《文物》1979年第十一期,以下简称“许文”)提出异议,认为《许文》提到刻印该经纸属当时杭州盛产的皮料纸,应属当地所产,肯定此经是“杭州刻印”的说法不确切,从而历举若干理由,认为可能是“苏州所刻”。我作为这份北宋刻经的参观者之一,对此发生很大兴趣。苏州在当时是否刻印过佛经,根据各种历史材料的推测,理所当然地不应该排斥这个可能。但就这份经咒来说,根据《叶文》所提供的论证,不无可疑。略抒愚见,愿与作者商榷。《叶文》第一条理由是,苏州知州张去华偕同长洲、吴县大小官员共十九人为消灾祈福刻印此经,认为“这么多的官绅,只刻一张经,不在百工云集的苏州刻印,而要拿到杭州去刻印,有什么必要呢?”这和下面所提第四条理由“当然可以写好底稿,拿到杭州去刻,但可能性不大”互相呼应。我认为杭州刻印事业,在宋代已相当发达,这一点,历来版本学家几乎异口同声都作过定论,流传的宋版书也较多,而且距咸平前不久,吴越国主钱俶(929~988)  相似文献   

9.
<正>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其间以三百金买得隋织造的废弃了的隋园,稍加修葺,改名随园,园址在江宁小仓山下(今江苏南京市北)。袁枚三十九岁辞官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场革命性的改革浪潮席卷中华大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涤荡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中兴”时期。然而,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就迫切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期形成一种理性模式。汪长根同志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背景,立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迅速的苏南地区,建立在丰富翔实资料基础上写成的新著《论苑随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是凝聚他多年来对若干实践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一部力作。《论苑随谈》收集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论语》的人本思想体现在:第一,《论语》的核心是“仁”,“仁”所体现的是爱人。在当时爱人是指多数人,“爱众”是也。第二,爱人的内容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第三,体现在行政观念上即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和轻赋税、慎刑罚、举贤人及以人为本不事鬼神的人本思想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史怀哲坚守启蒙传统,崇尚理性,认为中国思想,特别是先秦儒家思想具有理性意蕴,所以他对中国思想赞不绝口,并试图在中国思想中再现欧洲一度迷失的启蒙传统;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也注重以"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思想梳理思想史,重视"天人合一"理念的价值;试图打破欧洲中心主义,注重思想史研究的整体性的方法论也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3.
经作者分析研究认为 ,现在出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其下片的断句与众不同 ,这并不是因“词体”有别 ,而是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错字所致。应予以校正 ,以还该著名诗篇应有面貌。  相似文献   

14.
在《诗经》与女性有关的诗篇中,"女子善怀"是个普遍的形象。通过对《诗经》中这些文本的细致考察,分析了女子善怀的内涵,指出了女子善怀的对象,分类列举了女子善怀的表现内容,探讨了女子善怀的原因以及它对《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内敛抒情范式形成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但在后半阕的理解上,人们却有些不同看法,如“羽扇纶巾”到底指谁,是谁“故国神游”。按我理解,这后半阕的内部结构关系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剑南节度参谋职务,归后草堂.四月,严武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五月,遂决计离蜀东下,打算经湖北取道回京.这首诗是诗人带领家属离开成都不久,经过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忠州(今四川忠县)、到云安(今四川云阳)的路上写的.这时诗人五十四岁,年老多病,身体和心情都很不好,到云安就病倒了.了解这些情况,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台北人》和《纽约客》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到美国后创作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它们不仅反映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而且也反映了作家对台湾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在这两部小说集中,作者以神采各异的女性形象为其描写的核心,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为这些女子从大陆到台湾又到纽约的两代人的命运,唱出了一曲哀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石壕吏》《石壕吏》是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创作的现实主义诗篇。七五五年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占据了包括长安、洛阳在內的大片土地。七五七年,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自立称帝。这年秋天,唐官军相继收复两京,安庆绪退据邺城(即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固守。七五八年,唐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的叛军。七五九年三月,叛军史思明发兵救援邺城。唐官军溃散,郭子仪断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县),保守洛阳。形势突变,长安震恐。唐肃宗急令各地征兵补充前线,以挽救危局。洛阳至潼关一带地近前线,抓兵拉夫尤为惨重。杜甫是在七五八年冬天由华州(这年六月,杜甫因营救房琯事由左拾遗贬为  相似文献   

20.
校友姚永标先生的第三部诗集《在古老的河边》,由陕西旅游出版社今年元月正式出版。今年九月六日,宜昌市作家协会在三峡法制报社举行了“姚永标诗歌作品研讨会”,我院中文系部分教师应邀出席并发言,这里发表的便是其中的四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