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的发展,乃至进步的最高标准,是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当前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有益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还记忆犹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们党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根本转折点。在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我们党排除了持续较久的空想论,回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立足点,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这样,我们才在最近10年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突破了许多旧观念,确立了发展生产力是检验我们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它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见《青海日报》1978年4月6日第3版)。因篇幅的限制,似有言犹未尽之感。随着实践的发展,又有新的启迪。特别是党的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应以公有制为主体。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份,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要不要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党的十三大报告为我们作了“要继续鼓励发展”的明确肯定。如果说个体经济是自食其力、不剥削他人劳动的小私有经济,人们在思想上还比较容昂接受的话;那么,私营经济是雇工经营的私有制经济,就其本质来说,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5.
6.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逐步作为生产力构成要素直至第一生产力的过程,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论的重要性。针对知识经济的特点,讨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论观点看,生产力不是生产要素,也不是生产系统本身。生产力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生产系统诸要素在相互联系和结合(即形成的结构关系)中产生出来的满足人们需要的整体性功能。生产系统的要素具有生产力的元功能;生产系统的结构(生产方式)即劳动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力的结构功能,"结构—功能"律说明了这个问题。环境对生产力具有潜功能,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凸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成为对生产力功能影响最大的精神文化,其他社会环境也对生产力起着潜在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向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课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但生产力究竟是什么?人们怎样才能实现其生产力的充分发挥?生产力本身存不存在改革? 现实表明,回答这些问题,原来的二、三要素论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有些经济学工作者已开始用系统论方法研究生产力。笔者试图用控制论的方法对生产力系统进行一次尝试性探讨。控制论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控制论认为:控制系统是以“控制主体——  相似文献   

9.
整体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理论集中体现着整体性精神,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离开整体性精神,孤立理解、执行“生产力标准”,是导致发展观错误并导致发展中出现问题的重要认识论根源;遵循科学发展观更高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整体性精神,全面理解与执行“生产力标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定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不是一类型的生产力,而是多层次多类型生产力体系,我国私营经济存在的客观物质基础既不是人们常说的是生产力落后,也不是单一的机器大工业,而是包括发达的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在内的多层次生产力。因而,在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滑有发生更大突破而入更高类型的生产力以前,私营经济是不可能灭亡的。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标准是个物的标准,还是人的标准?我认为,从本质上看,是人的标准。讨论生产力标准,应当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我们当前以至以后的方针、政策及其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根本,真正做到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把我们的改革开放大业推向前进。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标准是个物的标准,还是人的标准?我认为,从本质上看,是人的标准.讨论生产力标准,应当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我们当前以至以后的方针、政策及其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根本,真正做到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把我们的改革开放大业推向前进.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总结近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情况后得出的历史性结论。它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伟大的决定性意义。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体系中的这种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有一个发展、形成、确立的过程。研究这一过程。分析生产力内部诸要索间的结构情况及其矛盾运动,才能更好理解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那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从多方面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了思想障碍、奠定了思想基础 ,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指出了发展生产力的客观依据、最终目的、保障措施、最佳途径、形式和方法 ,制定了发展生产力的目标体系。使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仍然强调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实际上,就是强调了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现在,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的统一出发,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共性出发,从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与国家或地区的兴旺发达的关系出发,试图说明科教兴国战略是一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战争史“是在清除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旧史学废墟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诞生,是以批判旧史学、划清阶级阵线为已任的.在批判旧史学诬称农民起义为“贼”“盗”“寇”“匪”的义愤中,人们的阶级感情逐渐取代了科学性,出现了拔高农民战争的倾向,这种倾向与极“左”思潮不谋而合,终于使对农民战争的学术争论演变为“文革”时期的政治迫害,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一度步入了歧途.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人们对江青一伙拿农民战争中研究作为“整人”的工具深恶痛绝,在清算其罪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的关系,目前议论较多的是它们的横向联系,且大多局限于这两个标准自身在理论上、逻辑上的联系和区别。然而要全面把握这两个标准的关系,深刻理解生产力标准在今天的真正意义,却是不能离开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这两次讨论的历史联系,不能离开我国10年改革的历史进程的。本文试从这方面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1.生产力标准是“价值标准”,其内涵包括生产力要素水平、结构状况及其整体效应。2.实践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原因是,导致实践结果的因素是多样的、实践结果又有各种情况。3.人们的认识符合认识对象及其本质与规律的程度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重申并发展了这些思想,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文即通过对这两个标准的分析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确定生产力标准的规定性是研究实践标准的前提。作者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二者在层次上不同,但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彻底贯彻和展开;突出了生产力标准就是突出了实践标准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