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对方言语法展开宏观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类型学取向尤其是语序类型学框架下的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摆脱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中方言语法的附属地位,充分尊重方言在语言研究视角中的主体性,其研究也表明方言语法的类型学价值,同时也带来了类型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新契机。方言语序类型学的比较研究将促进汉语语法乃至普遍语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芳 《社会科学论坛》2008,(14):155-159
本文从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的三大方面:构词法、词汇化及语音韵律对近几十年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进行归纳与评述,揭示历史研究、语音研究及类型学研究对方言拟声词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的三大方面:构词法、词汇化及语音韵律对近几十年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进行归纳与评述。揭示历史研究、语音研究及类型学研究对方言拟声词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语言的目的是揭示语言规律,语言规律既可以从共时系统内部来研究,也可以从历时系统之间的演变来研究.但历时语言研究也存在着语言材料方面的诸多困难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时语言学引入了类型学方法加以弥补.汉语史研究属于历史语言学的范畴,它的最终研究目的是通过汉语的发展演变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引入类型学的视野,有助于汉语史研究更早为人类语言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岳立静  钱曾怡 《文史哲》2012,(3):117-122
一直以来,汉语方言的分区标准主要集中于对语音现象的分析判断,很少从词汇的角度进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全面、系统的发展。实际上,方言词语的比较研究,是方言分区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此,立足于对口语高频词语的考察,通过方言与标准语、方言与方言之间口语高频词的比较,可以找出各方言在词语使用上的接近度,从而揭示出各方言间的远近亲疏关系,同时也能够为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开辟一条合理的、有效的词汇考量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从罗曼·雅可布逊在第八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提出著名的报告《类型学研究及其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以来,我国还没有人就这个同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然而,类型学研究可以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汉语史的研究提供许多类型上的旁证。 (1) 类型学研究可以使学者避免将类型上的平行发展误作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有些语言现象之所以相似并不是因为起源相同,而是因为在不同区域平行发展所产生的类型上、结构上的相近。考虑到这一因素,可以避免把类型上的相近当作起源上的相同。类型学的方法同内部构拟法和地域语言学关系十分密切。因为所谓语言的平行发展就是不同地域的语言根据其本身内部结  相似文献   

7.
李仕春 《殷都学刊》2014,(2):111-113
20世纪以前,中国的方言研究是比较缓慢的,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方言研究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先是由点到面——从注重研究一个点的方言音系到全面铺开研究所有方言点的音系及其词汇和语法,再是和音韵学联起手来——用活的方言材料证明历史上的语言变化,最后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方言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8.
新疆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南疆”)汉语方言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广泛的语言接触,导致以喀什地区为代表的南疆汉语方言在词汇上大量借鉴维吾尔语,同时在语音上不断被其他汉语方言感染,这样南疆地区的汉语方言日积月累产生了大量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当代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当代语言类型学研究方法,分析了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研究方法论问题,认为在类型学推动下,当前汉语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汉语作为变异语言样本的个性特点的发现对汉语研究的推进;2)汉语多个方言样本的共性研究;3)从历时、认知等角度对汉语类型学特点的解释。最后对类型学视野下汉语研究方法提出了总体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溧水"街上话"语音变异为例,采用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的方法,结合汉语音节构成特点,从新旧式的出现数之比、新式出现时间的推算、新式与老南京话和普通话接近情况比较等三方面分析出汉语方言语音在变异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层次性和方向性特征.分析表明:方言语音变异的过程是一个新式逐渐代替旧式的过程;在变异过程中新式的出现是有时间先后的,分层次的;城镇方言语音演变不一定都是向中心城市方言靠拢,也可能直接向普通话靠拢.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要素中,语音和语法的相对稳固性使得海外汉语方言目前在这两方面与祖籍地同一汉语方言的差别还不大,比如东南亚的粤方言广府话的语音就基本是国内粤方言广州话等的翻版。相比之下,词汇的活跃性特点却使得我们更容易从中发现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的异同。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存古性从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同,凸显了海外汉语方言的根;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创造性和兼容性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异,彰显了海外汉语方言脱离母体方言之后发生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翔实的例子论证了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尤其是现阶段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官话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但比较研究的不足导致整区和各片官话方言的词汇特征还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方言特征词是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汇个体的集合,方言词汇特征则是对方言词汇系统的全面考察的结果。应该在已有的方言词汇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比较研究,提取官话方言的特征词,探讨官话方言词汇系统的特征。官话方言有别于南方方言的若干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构词和源流几个方面,例如轻声、儿化、某些语缀和惯用语等。官话方言词汇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的差异与互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端志 《文史哲》2003,(6):52-57
训诂学是我国古代学者从认知方面研究汉语语义的传统学科,词汇词义是其核心。词汇学是近百年来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新学科,其研究中心也是词汇词义。但是,这两个学科产生的条件不同,哲学基础不同,研究汉语的历史阶段也不同。因此,对词汇词义的认识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研究的都是词汇词义,它们又有一定的内同性。差别和内同都反映了这两个学科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当中就包含了汉语词汇词义研究的原创性。其重点在于汉语语言单位、汉"字"的性质、汉语词汇的单位、结构和理据以及词汇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Talmy是第一个从类型学角度对运动事件进行系统描写和分类的学者.他根据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加世界上的语言归为动词框架性和附目框架性语言.这一语言类型划分为语言相对论、文本叙述风格和语际翻译等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视角,其应用研究反映出该理论的强解释力、可操作性和一些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5.
邵阳话中量词“AXA”重叠武的形式十分丰富,能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并体现很强的主观性,其语法意义与重叠式中的“x”、量词的次类以及重叠式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较可以发现,各方言量词的“AXA”重叠式在其内部构成、语法意义等方面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少差异。量词的“AXA”式重叠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可以为学界将汉语方言区分为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观点提供又一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新中 《学术研究》2006,(5):140-143
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高本汉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方面对汉语方言研究都有开创性,贺登崧的研究则主要是地理语言学,他们的方法可以互为补充。贺登崧所提倡的语言地理学注重语言事实的挖掘,展示与分析语言现象在地理上的分布;高本汉则创造性地将欧洲历史语言学的比较方法全面运用到汉语研究中,较好地结合、吸收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成果,他的成果、方法又反过来影响了一批中国的语言研究者,使他们在音韵学和方言学等领域产生了大量成果,这是贺登崧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17.
褚红 《云梦学刊》2012,33(1):135-138
清人王树柑《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方言的辞书,也是一部研究河北古代方言的专书,在方言学史和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畿辅方言》以词汇研究为视角,对《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的作用体现在增补词目、补充义项、提前书证、补充书证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作为一种分布地域广阔、喜闻乐见的方言形式,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体验哲学认为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人类语言离不开具体的体验感知,人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体验哲学为东北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从体验哲学语言观出发,对东北方言中的词汇的语音、构词和语义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东北方言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19.
扬雄《方言》用不同的地名标记了汉代不同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方言和现代汉语方言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河洛地区在历史上曾占据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区的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在汉语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方言》区域与河洛地区、《方言》中的河洛方言、《方言》与当今的河洛方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方言》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华学诚 《阴山学刊》2003,16(4):5-10
《春秋公羊传解诂》中有26条齐鲁方言材料,其中21条是方言词汇,2条是方音,3条是方言语法。这些材料为方言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涉及到的构词现象,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方音的描写和方言语法现象的揭示,对语音学史和语法学史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