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光旦是中国社会学史上一位较难书写的学者。结合中西方的优生学史和社会学史文献,本文指出“生物学派”曾一度流行于西方社会学界,潘光旦的学术思想与此派存在直接的源流关系。从孔德提出的科学层级来看,生物学是位于社会学下位的科学,社会学因而受制于生物学的规律。潘光旦在此意义上丰富了人类行为的解释层次,开创了从生物学视角分析文化现象的研究范式。但主流社会学在20世纪曾长期疏远生物学,当代一些社会学者致力于融合生物学建立综合性的理论范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鉴于与研究人类有关的当代生物学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各类社会理论,本文主张中国社会学应沿着潘光旦开辟的学术道路,建立和发展“生物社会学”。  相似文献   

2.
曹力方 《现代交际》2011,(11):66-66
如果“个体行为受到社会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作为社会学的基本假设,那么,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可以说是具有现代性和可本土化特征的,他所提出的“形式社会学”跳出了有机理论和历史现象的具体性两个范畴,成为了一个可普遍认知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虽然这个学说带有哲学的色彩,但是抽象社会形式这种普适的思维方式对于社会学的本土化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族”类词或“族”现象一直都是大众媒体的宠儿,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面对纷纭繁杂的“族”类词、“族”现象,本文站在传媒社会学的视角,对所谓的“族”词进行了合理质疑,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并对该现象背后的传媒社会因素进行深层发掘,指出其传媒话语霸权造就的隐性语言暴力,以此引起社会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动态关系的一门学问,故此有“社会学=社会现象关系学”之说。 按照逻辑上的要求,欲要解说清楚此一定义,首先便要求说明“社会现象”概念意所何指。按说,这个概念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概念之一,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要科学地将其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我却感到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参考各家定义,本文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理论是关于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一种知识系统。构成“现代性”的种种方面 (社会生活、组织模式、社会制度 )“是独一无二的”(吉登斯 ,2 0 0 0 :1、3) ,因而社会学也自有它极为独特的品性。马尔科姆·沃特斯 (MalcolmWaters)认为 :“社会学理论之所以会有一套共同的 ,但却留有自由发挥余地的研究规划 ,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一份相对统一的理论遗产 ,虽然那不是一份完全统一的遗产。”(马尔科姆·沃特斯 ,2 0 0 0 :2 )。如我们所见 ,社会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派、范式和发展策略之间的相互竞争、论战、甚至隔阂和对抗 ,但这一学科也有着共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学是研究企业组织的内在社会机制和外部社会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并认为这一定义既体现了社会学研究企业的特殊视角,又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其学科特点、界定其学科内容和说明其学科历史。此文既论述了企业社会学与企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具有相同研究客体的学科的区别,又论述了企业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等具有相同学术视角的学科的区别。本文认为,企业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或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即“企业中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企业”;企业社会学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轨迹,即独立发展轨迹和混合发展轨迹,而中国企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应该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政治社会学不是使用社会学“方法”处理政治现象的学科,在方法论上,它假定政治现象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社会现象亦具有政治性意义。它关注的主题,是权威的社会性来源,即社会势力怎样形成政治权威,以及政治权威怎样集聚和改变社会中的利益组合和势力关系。因而政治社会学是一个“混合体”,它吸取了大量传统学科(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的不同知识,其主流分析立场是结构的、宏观的、历史的、比较的及定性研究式的。本文评述了政治社会学中几个传统的研究范型:多元主义、精英主义、极权主义,以及近年有影响的几个研究方向:国家与社会、公民权责理论、新马克思主义、新制度主义和法团主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方面急剧变革。在这种情境下,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现象”,而这些“新现象”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的社会现状。“奉子成婚”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的,加强对“奉子成婚”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事关个人幸福的事情,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长远发展的事情。本文尝试对“奉子成婚”现象的成因作分析,并且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这一现象,最后对“奉子成婚”的未来走向作一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作为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中国的贫困研究是在广泛的社会变迁背景中呈现其社会学意义的。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发展、现代性和社会结构变迁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主线索。和以发达地区为场景展开的大量研究成果相比,关于不发达和贫困的研究虽然数量不丰,却也初具形态。笔者尝试把这些工作粗略整理,受益颇多。在不同时间、地理空间和文化条件下,发展问题或者现代性问题可能呈现出多元或多样面貌。发达和不发达各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值得探求,关键要清楚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在学术体系的什么地方相…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社会数学”这一新学科,并论述它的一些基本问题。按照作者的构想,“社会数学”是一门用数学方法考察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关系)的科学,是思维数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它以作者在《思维数学引论》(科学出版社出版)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及对集合论进行扩充(即对集合补充定义冲、合、中三种运算)所得的结果为基础,既不同于作为数理统计等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的“数理社会学”,又不同于作为协同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的“定量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生事物迅速蔓延,这一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网恋现象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思考。本文试就用理性选择理论来从网恋行动者和网恋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来思考网恋这一社会现象,并力图对进行网恋的人所作的行为选择,给出社会学的解释。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行动者的行为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可以是非物质上的。网恋者是在判断网恋行为能最近似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之后,作出了网恋行为这一选择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的动力:青年的反向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本世纪初就盛行的社会结构理论倾向 ,研究者多论及个体心理行为变化对文化变化的影响 ,而很少将文化变迁与青年社会行为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本文从青年类行为出发 ,解释以前喻行为为特征的青年反向社会化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一、反向社会化、文化变迁及其关系在社会学研究领域 ,西方学者总体认为 ,作为青年文化现象的反向社会化 ,是与主体文化相悖的 ,有人认为是越轨文化、反文化 ,强调其反叛性、对抗性、边缘性、反文化性等。而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社会学领域 ,则强调反向社会化“是其中先进的、积极的一支”亚文化 ,主要是…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文化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是进行实地社区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通过对迅速变迁着的中国社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考察思索 ,他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人类学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开创和发展了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社区研究学派。文化研究是费孝通的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随着费孝通本人的学术回顾与反思 ,简要梳理其文化理论的来源 ,介绍其“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格局理论和他对中华文化重新定位的思想。文化功能动态论的理论渊源任何社会现象都可以被视为文化现象。文化问题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或者说核心领域。这也是费孝通一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谈论甚多,而对促动这一“经济奇迹”的“体制奇迹”,即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却始终着墨很少。“转型社会学”企图面对这一“体制奇迹”及其所引发的诸种问题。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工具实证主义”以外的社会学研究手段,以便有能力面对剧烈变动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安排。奠基于“行动社会学”之上的“社会学干预”或许就是有效方法之一。不过,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过程,这一源出于法国图海纳学派的方法,必须在原则和技术上都有所改进。嫁接“解放社会学”的诸原则,形成“强”、“弱”两种干预手段,可能构成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结合对农民工和都市运动两种现象进行社会学干预式的研究,试图阐释“强干预”与“弱干预”的不同方式和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15.
胡全柱 《社会学》2008,(3):5-12
社会学是现代性的科学;现代性逐渐分裂为科学现代性和人文现代性并且日益加剧,导致了社会学的困境;作为走出困境的一种尝试,社会学出现了后现代转向,产生了后现代社会学。后现代社会学是在对现代性和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传统社会学对自身的反思以及后现代社会学对其自身反思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建构其话语的,它没有超越现代性的框架,这种多重反思的目的是追求现代性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是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客体现象所作的一种区分,它是社会学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相区别的基础。社会学的理论,是对复杂社会现象的一种系统认识,它是社会学学科的主体和主要标志。本文就我们学习、研究和教学的体会,试图对界定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原则、内容,社会学理论的总体模式、主要内容、特点等发表一点肤浅的见解,与社会学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审美现代性是一个抽象概念 ,它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来实现。因此 ,对审美现代性的考察必须落到实处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社会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研究 ,透过文化实践的主体行为、社会机制和结构的复杂活动 ,将审美现代性置于一个文化社会学的背景中加以分析 ,以期揭示审美现代性的某些特征。一、艺术世界哈贝马斯在社会学意义上称之为文学公共领域的机制 ,在比较狭隘的美学意义上 ,可以称之为艺术世界或艺术共同体。艺术世界这个说法来自美国哲学家丹托 (ArthurC .Danto) ,他于 1 964年发表了颇有影响的论文《艺术世界》(Artworld)。通过…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现代性背景下的农村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志文  毕普云 《城市》2011,(2):18-21
我们对农村城市化实践的反思在理论上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结合到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理论与历史来梳理这种理论渊源,最简洁的方式莫过于从现代化与现代性这两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入手。对于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研究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已经成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热门课题。就现实社会生活而言,现代化与现代性其实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它们只不过是“日用而不知”。  相似文献   

19.
校园霸凌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学校中.人们大多从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它。社会学对校园霸凌的解释有所不同。文化传递理论关注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遵从和越轨的社会事实对学生的影响;结构性紧张理论分析因处于弱势群体而影响了学业成功的学生,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社会高位”;社会控制理论认为施霸者与社会联系的纽带被弱化;标签理论解释越轨的标签是如何“烙印化”的;破窗理论认为校园霸凌长期存在是由于教育部门和司法部门对越轨者没有有效地制约措施所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了“农家乐”主题的旅游形式,本文从“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发展、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对现阶段我国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建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