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学术论坛》第三期所载刘道良同志的文章认为,不是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实际上是要对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某种限制和规定。但是,这种限制和规定是否正确,很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如果要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述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那末,可以说联系是辩证法的基础。要正确认识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联系。作为辩证法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联系是对客观世界辩证关系的反映。联系就是事物的关系。它不是人们头脑的产物,而是客观世界及其事物具有的本质属性。在客观辩证法中,联系就是事物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我们经典马克思主义教材中,已经给“辩证法”赋予了全新的科学含义。即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联系与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即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在经典教材里,我们还很好地总结和归纳了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一提起形而上学,有些人往往把它和“反动”联系到一起,至于它的合理性,则连想也未曾想到。这显然是不符合辩证法的。要真正全面地坚持辩证法,对形而上学也同样应该作一全面分析,肯定其合埋性。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上讲,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它的核心是矛盾学说,因此,普遍联系和矛盾的关系如何,理当成为辩证法研究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明确普遍联系和矛盾范畴的性质及其内涵的规定,“联系”与辩证法中所有其他范畴的关系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说明,建立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结构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普遍联系与矛盾的相互关系问题,长时间沿用着一种说法;联系就是矛盾,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一事物内部诸要素的联系,则是它内部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卢梭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熙国  于欣 《齐鲁学刊》2005,3(3):117-120
与19世纪德国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家相比,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注重的是对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卢梭就是在当时辩证法尚未得以明确探讨之前就直接着手运用辩证法的杰出代表,具体表现在:他反对片面强调人的理性精神,主张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考察人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构建和阐释中,也彰显出了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论联系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恩格斯给辩证法下的这一定义,说明了“联系”在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讲辩证法不强调“联系”,直到现在,我们一些哲学教材仍没有给“联系”以应有的位置。因此,当前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对于我们树立统筹兼顾的全局观念,按辩证法办事,贯彻执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汉论坛》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发表了李怀君同志的《辩证法的‘实质’问题探讨》一文,读了很受启发。李怀君同志赞同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不是同一个东西的观点,我也赞同。但李文把辩证法的“实质”只归结为关于联系的学说,值得商榷。我认为,所谓“实质”,就是本质、特点、特征。“联系”是辩证法的实质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特征。事物的矛盾规律以及对  相似文献   

8.
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而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要弄清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对各种形式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应该说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本文的中心议题是:直接联系也是有中介的,同时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兼谈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关系。一、有没有无中介的联系? 近几年来,哲学界对普遍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好些同志都谈到了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大家对这两种形式的联系所下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直接联系是没有中介的联系,间接联系则是有中介的联系。但是,究竟有没有无中介的联系? 黑格尔是不承认存在着无中介的联系的。他提醒人们注意中介的普遍存在,指出中介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然而,恩格斯还说过:“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第3页)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同上书第46页)过去,我们对恩格斯的这个重要提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重新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当我们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时候,总是首先看到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才能进一步看到它们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的细胞学说,进化论——达尔文主义)之所以能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产生有极大的影响;就在于这些科学成就使人们看到了自然界的普遍  相似文献   

10.
<正>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发展和普遍联系的学说,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诡辩论则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变种,因此,从根本上说,辩证法与诡辩论历来是对立的。然而,在生活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辩证法滑向诡辩论。追溯起来,这种现象古已有之,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那里也发生过。所以列宁明确指出:辩证法“曾不止一次地作过”“通向诡辩法的桥梁”,(《列宁全集》第22卷,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辩证法明显带有现象学方法的描述性、解释性的思想元素,现象学的方法或许可看成对辩证法的一种补充,能够深刻地揭示主体意识之内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但本身却不能承载辩证法的真实内容和根基。卢卡奇的中后期思想开始转入对辩证法与经济学关系(《青年黑格尔》的主题)的探究,这是对其前期辩证法思想的拓展和完善还是其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果存在根本性转变,那么应当如何准确地把握这种转变的起源和内涵。卢卡奇在《青年黑格尔》中所阐释的辩证法究竟是一种包含了生命概念的真实内容还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科学方法论,它的真实根基是什么。上述交互联系的问题既涉及对卢卡奇历史总体性辩证法的理解,也牵涉当今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性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特殊形态的社会。它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和结构,表现出自己特殊的联系和特殊的发展过程,其规律性也就存在于这些特殊的东西之中。因此,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作为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自身固有的联系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差异性、特殊性,而不是它同其他社会的一致性、共同性,这种研究不是从一般历史辩证法或一般辩证法出发,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看作是其具体运用,而应该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出发,在弄清楚了社会主义社会特殊的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之后,才  相似文献   

13.
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实践论》与《矛盾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与辩证法,《实践论》主要讨论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矛盾论》则主要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两者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都是世界观与历史观、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整体解读《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内容和联系,不难发现和体会到"两论"通过对世界存在本质的把握所体现出来的极富智慧的实践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我们也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应重视对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克服教条主义的束缚;二是应以继承与发展的辩证态度对待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三是立足于具体现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去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辩证逻辑同一般辩证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列宁把辩证逻辑规定为“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换句话说,逻辑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这个定义是很精辟的。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按照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来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辩证逻辑则是研究辩证思维的一般形式和规律性。因此,从本质上讲,辩证逻辑和辩证法可以说是同一的。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它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观形式。  相似文献   

15.
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一种与传统形而上学有着根本区别的崭新的哲学形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就必须弄清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一、唯物主义辩证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世界观支持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关于全面联系和发展的世界观。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社会统一体的思想,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世界观和社会观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完全是同一个意思”,“是用不同用语在同一意义上表述对立统一学说在整个辩证法学说中的地位”。 我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不是等同的,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列宁在使用“核心”和“实质”两词时,是有分寸的,“Ядро”一词有核心、中心之意;而“Сумь”一词则有实质、本质、主要之点等含义。在《哲学笔记》中,“实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理论思维的关系逻辑.从关系逻辑的视角审视德国近代辩证法史,就会发现,从康德到马克思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辩证法解释原则层次跃迁的过程.具体而言.从辩证法的解释原则上看,康德的是先验关系原则,黑格尔的是范畴关系原则,费尔巴哈的是自然关系原则,马克思的是社会关系原则.其中,黑格尔辩证法是通过对康德辩证法的批判得到的,而费尔巴哈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则是分别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颠倒"得到的不同结果.[关键词) 辩证法;关系逻辑;批判;颠倒  相似文献   

18.
<正>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一般是清楚的。可是,当联系到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概念,来进一步说明这一实质和核心时,则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本文试图结合西方哲学史的资料,主要是黑格尔的有关论述以及列宁对它的批判改造,提出一点粗浅的意见。(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论述辩证法的实质时写道:“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是辩证法的实质……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页。以下引此书时只注页码。)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考察,也必须在其演进历程中进行。辩证法历经自然主义的辩证法、以反思及反省的方式用概念把握思维对象的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基于辩证法的历史演进所超拔出来实践思维理念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意蕴的解读与实践价值的判断,也必须基于实践的视角,因为实践的规定性是人本质的规定性,实践的内在矛盾是自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只有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理解联系、发展及其辩证法的规律性问题,而这种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也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一种方法论启示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哲学界对于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还是否定之否定有不同的意见,与这一争论相联系,对经典作家关于辩证法核心的看法也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意见有正确、合理的部分,但总的来看,大都失之片面。我们的看法是:从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