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与个性     
文化的N个样式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叉》一书中曾说,中西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开始价值取向就不一样,怎么走也走不到一块。他认为,中国社会形态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形态,在秦始皇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一种“盘旋往复”的状态。这种社会形态用西方历史的概念,根本无法解释。而西方文化里有一个核心概念,一般叫“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这种“唯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在人类中心主义意义上,西方人豪迈地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中国人说“天人合一”,讲社会协调的“人和”。西方人讲“天赋人权”,主张从个人出发,申张个人的价值和权利。  相似文献   

2.
<正>一、领导者的败德行为与反腐工作中的德性建设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等人曾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内在的控制了"(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64页)。这种思想与西方"政府是一种必要之恶"的政治传统一脉相承,它充分认识到人性中贪婪、报复和自私等  相似文献   

3.
未定稿     
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认为,在西方经济学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公共的学科。经济学和物理学、数学一样,所讨论的都是非常专业化的问题。经济学怎么可能变成一个很Public穴通俗的雪的学科呢芽中国的经济学太热闹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什么问题他们都敢谈,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学还远远没有走到经济科学的门口来,经济学在中国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学。严肃的学科—般不可能是闹哄哄的。中国真正意义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独裁者连自己的朋友和敌人都一个也不承认,其结局除了寂寞、孤独、被人嘲弄外,还能有什么呢? 寂寞这种感觉对于生活一向平淡的人来说,不算什么;而对于曾经权倾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来说,略受冷落,就会备感寂寞难遣。为此,印尼和西方报纸都说,苏哈托现在是这个世界上最感寂寞的人。  相似文献   

5.
经济     
《领导文萃》2011,(4):136-137
中国经济学家承认该国所取得的成就,但认为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京理工大学的经济学家胡星斗说,西方人把中国描绘得过于美好,实际上中国的发展尚不均衡。他强调,有些人夸大中国的实力,让人觉得中国构成威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6.
马勇 《领导文萃》2013,(8):88-92
西方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一切历史的意义及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悲剧,也是机会。这场战争使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然而也正是这场战争,使古老的大帝国觉醒,结束了200年的迟疑不决,迈开犹豫的步伐,向着现代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管理学联盟中,西方,特别是美国仍然是盟主。自泰罗开启科学管理以来,管理学的每一场革命几乎都是由西方人发动的(日本将自己视为西方国家)。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绝大多数中国学者和企业家都承认:中国的管理学教育与实践水平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借鉴。人们  相似文献   

8.
南橘北枳是许多人都理解的道理。不同的民族或群体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生活方式,形成不同文化特征。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显然不同于生活在赤道的非洲人,居住高原的人也不能按海边人的方式来生活。可是,有些人偏偏不明白这一浅显的道理,总是“唯洋是举”,觉得应按照西方人的样子生活,甚至按照西方人都做不到而只是说过的样子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10.
韩红蕾 《经营管理者》2013,(22):178-178
现代企业管理多学习模仿西方的管理思想,然而中国人的习俗、行为习惯、性格等都深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应该单纯照抄照搬西方的管理理论,而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用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确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长生,是人类一个古老的梦想。这在中国和西方都不例外。我们今天仍然熟悉的某些祝词,如“永垂不朽”、“在××中永生”之类,追溯其最初的语境,应该都与一个古老的信念有关——那就是古人曾经相信,永生是可能的。西方基督教中的“耶稣复活”之类,也与永生的观念有相通之处。古代中国人比较务实,知永生之不可得,退而求其次,改为对长寿的追求。寄托着古代中国人在这方面理想的一个传说人物是彭祖,相传他活了八百余岁,成为长寿的象征。后世中国人常有取名“寿彭”者,即取义于此。  相似文献   

12.
乔良  张宇燕 《领导文萃》2010,(24):135-140
<正>不能空谈正确的东西,许多听上去正确的东西,实际上行不通。比如全球资源就这么多,几千年来中国人用很低的成本养活了这么多人,按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但西方崛起的模式是把全世界资源都采完用尽,中国怎么办?学西方,一块完,不学,自  相似文献   

13.
时政     
说起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大凡读过书的人都认为文化代表知识或品味.文化是思想、艺术或技术,文化是一种象征。“知识分子”是对文化人的概括,“文化人”则含有儒雅、谦谦君子之暗示。中国文化深厚如望不穿的地窖,有人说它醇香,有人叫它酸臭,也有人说它不香不臭。后者是中国的传统“中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4.
深刻的断裂线──介绍西方学者眼中的西方与非西方矛盾石中中国人介绍西方的思想,大致是1949-1979年这一段时间,只择依中国人价值观判断为负面的东西,而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则只择依中国人价值观判断为正面的东西来介绍了。其实,无论西方也好,中国也好,都...  相似文献   

15.
<正>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不存在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是指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也就是用中国的“道”加西方的“术”。然而,这一看起来似乎境界颇高的思想基础,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西方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的紧密结合纵观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尽管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等不同的人性假设阶  相似文献   

16.
王小东在2000年第5期《战略与管理》上发表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的长文。这篇文章回应了人们对“中国民族主义”者的一些疑惑。他说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绝不是所有中国的东西都赞成 ,所有西方的东西都反对” ,“个人权利是目的 ,团结是手段” ,“民族主义不但不反对  相似文献   

17.
南橘北枳是许多人都理解的道理。不同的民族或群体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生活方式,形成不同文化特征。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显然不同于生活在赤道的非洲人,居住高原的人也不能按海边人的方式来生活。可是,有些人偏偏不明白这一浅显的道理,总是"唯洋是举",觉得应按照西方人的样子生活,甚至按照西方人都做不到而只是说过的样子生活。人类之间能够而且应该进行交流和借鉴,交流互鉴推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陈明明 《领导文萃》2014,(17):29-32
<正>西方人之所以主张以治理替代统治,是现代工业民主国家经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失败的结果。单纯的市场手段和单纯的积极干预都不能实现对社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治理就被认为是对付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重要机制。中国语境下的不同考量在中国,人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工业民主国家式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是社会转型中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政府监管责任的缺失。市场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市场规则不健全,生产者和  相似文献   

19.
王凯 《经营管理者》2008,(1):110-110
<正>最近有一本英国人写的书,针对中国的有钱人指出,中国的有钱人缺乏绅士风度,换句话说,中国当今的很多有钱人,都够不上英国绅士的标准。把中国的有钱人描绘得比较糟糕,与英国绅士一比,似乎立即就会找个地缝钻进去似的。如果从通行的文明准则,比如不随地吐痰这条来看,说中国当今很多人都缺乏绅士风度,我认为是对的,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的确还有待提高。然而,作者在书中提到,这些绅士是以工作为耻的人,作者还特地把抨击、嘲笑的对象,瞄准了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这就有点无的放矢。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还远没有达到不需要工作的地步。退一万步说,即便达到了,以这种绅士的生活态度和形式作为社会的榜样,又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     
正中国越来越乐于保护知识产权人人都知道,中国人主要生产廉价商品。他们也以制造山寨产品著称。之前的中国,制造商可以根据专利保护把抄袭者告上法庭吗?多数人不这么认为。但现在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中国的重点已经改变,并且乐于保护知识产权。中国制定了战略计划,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一些在西方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带着西方的理念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