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我国大片领土,并且继续执行其侵略政策。面对东北边疆的严重危机,清政府开始实行移民以充实边疆的政策。清政府移民实边政策的实行,尤其是在深化阶段的种种措施,使以往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空虚荒凉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对抵制外患、巩固边疆安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东北移民实边的实践,对如何治理中国广大的边疆地区、保障其稳定与安全,仍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欧独立性增强,对美国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对西欧新的政策:建立伙伴关系的大西洋共同体。目的是将发展起来的西欧规制到美国主导的大西洋框架内。政策体现了美国门户开放的扩张方式和美国冷战战略的需要,并反映了美欧经济关系由依附趋向平等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新保守主义崛起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曾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面对冷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90年代中后期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呈上升之势.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促成国防预算的大幅增加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方案的通过、强化军事同盟和扩大同盟职能、鼓吹"中国威胁论"和对华实行"遏制政策"等三个方面.新保守主义理论上的偏狭性和来自各方的挑战,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一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对西方各国政府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场以管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政府改革浪潮中,无论是实行单一制的英国、新西兰、法国,还是实行联邦制的美国、加拿大,尽管各自改革的框架、策略、目标、进程以及改革的内容、重心、范围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一个相似的目标导向,这就是:精简政府机构,裁减政府雇员,缩小政府规模。在中国,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现政府的适度规模同样成为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选择。然而,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国家结构、行政体制、政府职能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分歧和中印边界争端日益激化.始于50年代的美国对印政策反思和对苏联、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促成了肯尼迪政府"裂变"中苏与联印制华政策的出台,美国希望借中印边界冲突之机加速"裂变"中苏,并将印度拉入对华遏制轨道,此政策在中印边界战争期间得到充分贯彻实施.由于决策很大程度立足于主观的地缘战略假设和对印并不贴切的评估分析,肯尼迪政府上述政策最终未能达到预期设想.  相似文献   

6.
美苏冷战对峙中,亚洲作为欧洲之外美国遏制苏联的又一前沿阵地,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越南战争等多种原因,美国国力相对衰落,而该时期东亚的日本经济已经复兴,出现了对美离心倾向;同时,中苏关系的破裂也为美国改善同东亚大国中国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局势,尼克松政府在东亚实施了奠定20世纪70年代美国亚洲政策基调的均势外交。本文着重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东亚外交的必要性、东亚外交的实施、影响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7.
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打开之前,双方均经历了一个政策酝酿的过程。本文关注的正是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试图解决如下问题:中国在什么时候决定调整以及缓和中美关系?中国的政策调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哪些性质和特征?以及中国决策的动因和障碍是什么?一、对美政策调整的序幕60年代中期以后,覆盖在中美关系表面上的坚冰依然厚重而坚硬,但在厚厚的冰雪下面,时势造就的春潮已经开始悄悄地涌动。美国朝野在对华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解冻”的迹象。〔1〕这些“解冻”迹象十分细微,但却是实质性的,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8.
二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积极介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其作用经历了四个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满足高等教育入学需求;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为重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为迎合中产阶级学生的入学需求;新世纪以来为关注入学的可负担性。美国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中的作用表现出受不同政府理论影响;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兼顾诱致性制度变迁;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各自发挥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联邦政府的住宅政策、尤其是关于残疾人和老人的住宅政策的动向。80年代末,美国通过对60年代颁布的《公正住宅法》的修正以及新制定的《国家提供住宅法》,促进了以低收入者阶层为对象的住宅供应事业,并对有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住宅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  相似文献   

10.
五如果60年代初越南导致了美中之间紧张关系的逐步升级,那么60年代末越南则对美中和解起了促进作用。尼克松在1967年《外交季刊》上发表文章,宣称中国不应当再被当作国际社会的弃儿对待。他日益把中国当作遏制苏联的战略伙伴,当作医治美国经济病症的潜在市场,当作伴随国内政治成就而来的一项对外政策成就。最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开始逐步"左转",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日益突出.但是,这一时期中国的缅甸政策表现出了不同的轨迹.1962年,缅甸奈温军人政权建立后,对外继续奉行中立外交政策,对内推行"缅甸式社会主义"路线.对于这两方面政策,中国也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在意识形态领域,否认其社会主义路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但在国家关系层面,积极支持奈温政权.中国这种务实的对外政策,是综合权衡意识形态与现实国家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是实行什么样的盐铁政策?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细考史料,我们认为东汉初期仍实行的是盐铁专卖政策,只不过由于诸多原因而使政府对盐铁专卖的控制有所放松,而且民间也有大量非法的私营盐铁商存在;直到章帝时期,汉政府又全面加强了盐铁的专卖政策,民间私营盐铁商遭到严厉的打击;自和帝起,汉政府废除了盐铁的专卖政策而实行民营征税制度,但政府专卖也仍然存在,一直到东汉末年。在此基础上,商品经济继西汉之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自8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派遣少数学生公派出国留学,20多年过去了,出国留学的规模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费出国留学成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主流,并且每年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对于这股挡不住的滚滚洪流,国人多有争议。学生以及家长也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自费出国留学究竟利多弊多?如何避免出国留学的误区?在这股自费留学的滚滚洪流中,许多学生以及家长,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有许多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孩子出了国,就能有光辉的前程。面对开放的世界和纷至沓来的留学广告许多人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4.
香港70年代初普及了小学教育,70年代末普及了初中教育。澳门于1995年实行了7年制免费教育,究其原因有四点:政府重视,法律保障,经费充足,充分利用私立学校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东亚的大国,中国在近代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地位较低。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中国成为东亚地区最早摆脱殖民统治和殖民奴役的国家之一,在东亚的政治地位逐步跃居首位。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用“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空前提高,已经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大国。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变化过程,转折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当前其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在经济发达国家中是最大的.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这种变化意味着在工业化后期开始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不是一种长期延续的趋势,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会带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新变化.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和水平也说明政府政策的取向和干预力度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和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这是世贸组织副总于事、法国人拉维耶于去年11月9日下午主持完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3次会议后,走出会议厅向记者们说的第一句话。中国谈判代表龙永图也踌躇满志地说:“迅速结束谈判的势头已经出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足中国继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的  相似文献   

18.
倪学德 《东方论坛》2006,(2):128-128,F0003
私有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世界性的保守主义浪潮,英国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这一浪潮的领头羊。撒切尔政府所采取的私有化政策涉及范围广,成果显著,在发达国家中具有典型意义,被称为“西方私有化的最大试验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保守主义:复兴、政策主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国内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一种政治思潮,冷战结束后,曾一度陷入低潮.但是,随着小布什政府的上台,新保守主义以更为强劲的势头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国内政治生活和外交防务政策.通过分析新保守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的政策主张,以及它在美国复兴的必然性,有助于重新认识这股政治思潮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中美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的农本工商末思想与政府政策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多年来,在如何处理农业与工商业关系的问题上,人们的主导思想和政府的政策经历了从农本工商末、农末俱利,到重本轻末、禁末,再到三者皆本、并重的二次重大转变.农本工商末、农末俱利的思想与政策产生于战国以前.轻末、禁末的思想春秋末即已萌芽,其政策战国初业已产生,并曾在魏、齐、秦等国付诸实践.三者皆本、并重的思想北宋时即已产生,甲午战争后方最终成为国人和政府政策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