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王维诗歌中的音声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几乎渗透于所有题材之中。就其发生的环境与背景看,主要有田园隐居、边塞大漠、幽谷深林、人际交往等几方面。王维诗歌中情思诗意常由声音触发,突显作者对当下情景音声的体认与感知,使诗歌愈发凝练简洁,感情愈发深厚热烈,表达更为充分鲜明。王维诗歌听觉感知与意境营造关系密切,听觉感知使意境的建构多维立体,打破静态景观的凝滞板结,有助于情思的纯化与景境的提炼,具状难以摹写的景致,弥补诗境创设中仅执视觉一端而造成的缺陷,突显有我之境。王维诗中的听觉感知如绘画中的留白,渲染弘阔的诗歌背景,同时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读诗之人去想象重构意境。 相似文献
3.
刘曙初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3):68-72
王维诗歌中的女性意象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有些寄托了他的人生感慨,有些则是表现了他对女性之美的欣赏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些女性意象的存在不仅表明了王维生活经历的丰富多彩和内心精神的健康活泼,而且对构成王维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发挥了巨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徐朦朦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元代在唐诗接受史上上承宋金,下启明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维作为盛唐诗歌大家,在元代的研究接受是很有限的,主要集中在《瀛奎律髓》及《唐音》等选本著作之中,元代对王维诗的接受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呈现出一个递进发展的过程。研究元代前期的王维接受情况,对于明确元代在整个王维接受史上的地位,以及唐诗在元代的接受情况,推动王维研究与唐诗研究的向前迈进,都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5.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2):6-8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察院属下的官,正八品上,品秩很低。因此这一 相似文献
6.
7.
王增学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
中唐诗人兼画家刘商与王维的家世、身份、经历近似,且审美观念趋同,因而刘商在诗歌艺术上能主动学习王维,二人诗歌的意象、意境、句式与韵律有不少近似之处,均具诗有画境的特点;二人都善于用画家之锐眼“取象”,在诗中以散点透视法“经营位置”,将线条与色彩巧妙搭配,使诗作富有画面感.刘商继承王维的诗歌艺术,并有新的探索,他是王维诗歌接受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王增学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6-50
中唐诗人兼画家刘商与王维的家世、身份、经历近似,且审美观念趋同,因而刘商在诗歌艺术上能主动学习王维,二人诗歌的意象、意境、句式与韵律有不少近似之处,均具诗有画境的特点;二人都善于用画家之锐眼“取象”,在诗中以散点透视法“经营位置”,将线条与色彩巧妙搭配,使诗作富有画面感。刘商继承王维的诗歌艺术,并有新的探索,他是王维诗歌接受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从《汉江临泛》看王维诗歌的画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3):34-36
王维的人生经历与其诗风、画风之间的转变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兼画家,他在创作诗歌时又善于借鉴绘画的某些形式和技巧;《汉江临泛》一诗从线条、色彩、构图诸方面具体体现了王维后期诗歌中的水墨山水意境,表现出诗人融画入诗的高超才能。 相似文献
10.
高倩艺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294-298
王维有数百作品传世,其中为数不多的几首涉及到民间信仰及巫术。这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的意义以及与宗教实践相关的作者的心路历程值得我们关注。本稿聚焦于《凉州郊外游望》,认为这首诗是王维第二次走入人生低谷,把目光投向民间,得到民间滋养而创作出的作品,它具有历史真实性和艺术价值,是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对世界进行禅宗"观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佛禅修养与诗歌创作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是受佛禅影响最深的盛唐诗人,家庭的影响和生活挫折使他越来越亲近佛禅,其佛禅修养不断加深。佛禅修养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形态。从叙述王维一生的佛缘出发,展示王维诗歌佛禅化的艺术形态。王维习惯以一种空静的心灵观照自然,诗中展示出来的多是空灵、清净的境界,又多流露随缘任运的禅趣。 相似文献
12.
王志清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5):28-34
以现代定义观,王维是个纯粹的自然中心主义者。王维淡泊生活、适意自然的人生追求,反映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和生存智慧,这使他在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体验中表现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理念与和乐内容:而这种生态观所生成的生态智慧,使王维最佳状态地进入到自然美的最优层次,深入到造化的核心,体感到自然山水的真谛神理,也使他成为最具“同享其他生命幸福的能力”的幸福的人。王维的审美体验达到了宗教体验或哲学体验的层次,其诗以物各自然的生态呈现,展示出极为深邃清远的优美意境,表现了无限自由的天地精神,无论从哲学还是审美的角度,都达到了澄明空灵的一派天道自然的生态形质,堪称中国文学中生态文学的范型。 相似文献
13.
吕晓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2):35-39
王朔在中国文学中有其独特贡献 ,即开创卖文之先河 ,率先与影视联姻 ,彻底改变了作家的生存方式、角色功能和文化人格 ;通过塑造“痞子”形象 ,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廓 ;转变了文学批评的某些范式 ;拓展了小说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4.
李锐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74-78
文章以王维诗为切入点 ,论证诗与画之间的审美关系 ;认为诗与画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 ,但它们表达的意绪却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探讨了诗画两者审美关系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宁松夫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3):43-45
在文学史上,孟浩然、王维虽然同被称为"隐逸诗人",但实际上二人的隐逸思想多有差异。从二人的隐逸思想与仕进的关系以及二人在不同时期隐逸思想的性质来看,是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6.
邱瑞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6):55-61
王维的佛理诗重视象喻的使用 ,其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 ,从纯粹言理出发 ,直接引用佛经中的典故 ,使其所言之佛理 ,更为准确明显 ,表现出以理取胜的特点。其二 ,则是从某一感性形象出发 ,通过景物的描写 ,来显示他对佛理的体悟 ,理寓景中 ,景理相谐 ,使诗的意味更加深长。前者带有浓郁的佛教文化的色彩 ,展示出佛教日益融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而后者则典型地表现出中国文人的情趣以及王维个人的品性、艺术才能与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统照作为新文学第一代重要作家之一 ,对中国新文学文体建设的主要贡献有三 :一是多样化的文体创作实践 ,二是小说体式的创新与探求 ,包括叙述视角的变换和抒情小说的试验 ,三是文学批评体式的研究与呼唤 ,即专业化、人格化、现代化批评以及批评方法论的倡导 相似文献
18.
王亚慧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58-61
无我之境是中国特有的诗歌理论,它最能体现中国诗歌的艺术精神,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王维在总结和提升前人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天赋,采用以物观物的审美观照方式,创造出大量优秀的山水诗。这些山水诗达到了无我之境,代表着唐代山水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9.
王志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6):69-75
王维有其卓绝的歌诗地位。王维诗歌的歌诗化程度高,这也是王维诗歌有别于初盛唐其他诗人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王维不仅仅歌诗创作的起步早,数量多,而且其歌诗艺术的形式全,质量高。王维诗歌“歌诗化”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具有“情绪的大众化”、“题材的民俗化”和“语言的简约化”三个特点。而其“歌诗化”的特殊自觉,则建筑在“特殊的歌诗风气”、“特殊的歌诗效应”、“特殊的歌诗条件”之上。 相似文献
20.
汪中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其骈文与散文以深厚的学术修养为根底,持论精审,具有深刻的民本思想和批判腐朽现实的战斗精神;题材选择兼采古今,善于发掘寻常题材的思想意义,篇章结构以抑扬多变为基本特色,语言风格以典雅晓畅为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