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诉讼制度中实行民族语言文字原则,是指各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活动的权利。它是我国民族平等政策在司法制度中的体现。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民族团结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三大诉讼法,都确立了各民族公民均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为一项基本诉讼原则。但由于有关内容在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体系内规定得较为原则,含义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原则的运用。针对中华民族基本国情和各民族语言差异等问题,建立公正、科学、全面地使用民族语言诉讼原则,形成包容性强、向心力高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合力推动中华民族辉煌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主要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在现阶段,如何确认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行政公益诉讼所追求的目标——公共利益出发,应确立公民和社会团体的原告资格,但确立检察机关作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限制条款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作为一项公民诉讼制度,为国内学界所熟知,但往往对其限制条件的研究注意不够。本文通过对美国联邦环境法律中公民诉讼限制条款,包括诉讼范围、诉前通知、行政机关勤勉地实施法律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立法目的,并提出我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构建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它的颁布试行有力地加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民主与法制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 属于民主原则的有:人民法院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证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第5条);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公开审判、合议和回避制度(第8条);各民族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第9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第10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民事案件数量急剧增长,大量的恶意诉讼行为也涌现出来,由于各诉讼主体所处的法律地位各异,他们的不诚信行为对整个诉讼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其中当事人因其与诉讼的进行有最为直接的关系,所以当事人的不诚信行为最值得关注,对此既要从道德层面上去认识,又要从法律层面上去认识,既要加强道德教育,也要注意法律规制.在立法规制方面,急待解决的是将诉讼诚信作为一项原则写入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57-161
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关键在于对适格原告的选择。2007—2012年30份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司法裁判文书显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涵括公民个人、环保局及资源管理部门、检察机关、环保组织及地方政府。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是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其有关原告的模糊规定使得法院在面对具体案件时无法准确认定原告是否适格。在吸取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解释或其他法律明确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尤其应以《环境保护法》修改为契机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有条件地建立公民和环保组织、环境行政机关及检察机关三元制诉讼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是实现新疆现代社会治理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边疆多元社会价值整合的工具。对新疆公民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全面调查分析显示:新疆公民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且整体状况较为复杂。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教育,将公民意识内化为各民族的认知,外化为具体行为,逐步形成各民族的群体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社会科学家》2022,(12):134-139
公益诉讼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使命,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涉及社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与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消费安全等领域相比,教育公益诉讼还缺乏系统的制度规范和成熟的实践规则。从诉讼目的上看,教育公益诉讼维护的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民受教育权,三者都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属性,都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价值所在。从诉讼程序上看,教育问题本身具有利益多元、规范繁杂的特征,个人的私力救济在其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由法律监督机关、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公益诉讼就是为了“中国的明天”在起诉,有着自身独特功能定位的同时又符合教育本身具有的公共利益属性。长期以来,我国公益诉讼的法律条款虽然有模糊之处,但并没有构成教育公益诉讼的实质障碍,而丰富的案件来源为教育公益诉讼提供了实践基础。教育公益诉讼进路的完善主要有受案范围的有序展开、将公民纳入起诉主体和诉前、诉中、诉后均贯彻“诉行合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整个公益诉讼制度的构成部分,在对原告资格进行甄选之前,首先应进行细致的制度设计,并根据公法原则进行评估.无论公民或相关组织,其公益诉讼行为皆有利有弊,借助制度可平衡权利和公益.民事诉讼法作为基本法,应该在原告资格上具有包容性,同时,将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甄选任务分解到各单行法.在立法时,除广泛参考比较法资源外,更应以法律现实主义的立场,强化协商程序,顺应风险时代公众参与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一、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诉讼制度的内在要求 所谓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而对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则是享有法律监督职权的国家机夫,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及诉讼参加人执行和遵守法律的情况所实行的监督。其中主要是对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执行和遵守法律的情况进行的监督。社会  相似文献   

12.
民事公益诉讼立法应当尊重一国的法治环境。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立法应当遵循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致、基本法律保留、穷尽其他救济途径、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诉讼模式类型化等几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新中国在语言文字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指出在加强语言文字立法工作时,应当正确处理有关的民族关系问题,即要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依据宪法规定,坚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依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执行职务时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自治权,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以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对公民提起诉讼动力不足的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动力不足的内在结构缺陷表现为经济理性满足度缺乏、生态理性缺失和法律理性先天不足等方面。应着力开发公民公益诉讼动力。  相似文献   

15.
贺萍 《新疆社科论坛》2009,(3):24-28,62
新疆各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在群体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了困惑、倒错和焦虑的现象。现阶段,新疆各民族在民族认同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重塑和建构民族认同这一重要问题历史地摆在新疆民族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强化公民身份是第一身份的意识,构建各民族社会成员文化多元和国土与政治一体的认同结构,应该成为新时期新阶段新疆民族认同教育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6.
将《环境保护法》修改为《环境法》将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法律保障。《环境法》应该是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基本法律,应该是宣布国家环境政策、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的政策性法律,应该是规范环境资源领域重大问题、全局问题,具有长远影响的核心法律,应该是与现行各单行防治环境污染法律、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具有不同内容、风格并且可以成为其他环境资源法律生长点的综合性法律。《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应强调:贯彻生态系统方法,推广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加强其生态法性质;确认公民环境权、参与权、知情权,规定公众参与制度;规范政府行为,规定政府环境责任制度;规定"制定法律、政策和规划等宏观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益环境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因行政管理而引起的争议纠纷的各种活动的总称。行政诉讼制度是指司法机关在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参与下,审理各种行政案件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总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这条规定说明;我国存在行政诉讼,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却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和制度,也就是说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尚付阙如。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行政纠纷绝  相似文献   

18.
<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诉讼原则,是民族平等原则在人民司法工作中的体现.青海省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区域,除汉族以外,还有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保安族等35个少数民族约186.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0.63%.藏族、蒙古族、土族不但有本民族的语言,而且有本民族的文字;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等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因此,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在我省具有特殊的意义.既体现了各个民族在诉讼活动中的一律平等,又有利于保障各民族的诉讼参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之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智武 《人文杂志》2002,(5):156-158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在法定期限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并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裁决的活动。刑事诉讼则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 ,查证 ,核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 ,是否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罚处罚的活动。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在审判程序、诉讼原则、制度和程序上有许多是相同的 ,例如 ,公开审判 ,两审终审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审判监督程序 ,等等。但由于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20.
论合理诉讼构造与我国刑事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实现刑事诉讼目的 ,国家不仅要通过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宣示刑事诉讼追求的价值目标 ,而且还要确立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的活动原则、程序 ,各专门机关及诉讼参与人的地位、相互关系 ,以及体现诉讼主体间基本关系的格局。这种刑事程序法律规范所确立的构成刑事诉讼的各基本要素之间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 ,就是刑事诉讼的构造。建立合理的诉讼构造 ,必须以符合诉讼规律的科学理念与原则为指导。为此 ,以符合诉讼规律的科学理念与原则为指导 ,明确我国刑事程序完善的方向 ,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构造 ,实现刑事诉讼目的 ,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