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新 《中华魂》2004,(3):17-19
柯岩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觉得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是一个以助人为乐的善良的长者;她更是一个质朴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为真理斗争不肯弯腰的人,一个心胸宽阔的透明的人。 她的爱,是爱。她的憎,也是爱。她浑身上下洋溢着爱,从里到外辐射着爱,--就像不竭不涸的爱的海洋。 透明的人生 对任何事情,她都不瞒不藏,敢于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王晓玉在其丰厚生活积累的基础之上, 构成了她创作的独特追求, 也形成了她创作的主题意蕴。她以其对生活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 强调创作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她十分关注女性的命运, 努力写出她们对悲剧命运的不屈抗争, 在创作中力图将笔深入社会的深层和人性的本质中, 从而表达她对历史、社会、人生的道、情、理的思考, 这使她的小说在写真事、描真人、抒真情中, 现出其思想的深度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接受感谢     
接受感谢是一种能力、素养和睿智,是善解人意的体现,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有一位女友很独立很大度也很细腻,她不爱求人,但很乐意助人,是一个乐于奉献不善索取的现代女性。她信奉“助人不图回报”以及“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她惧怕受“滴恩”,她害怕因无法回报所致的人生负荷,她要轻轻松松走人生。在人生道上,她潇洒随意地独行,但不忘随时给予友人以真诚的帮助。她原本以为朋友们在接受了她的帮助后定会与她友情永驻,未曾想到她  相似文献   

4.
萧红,这位呼兰河的女儿,用手中的笔描绘着那方黑土地的“原始,蛮荒,愚昧”,表达着对故土人民的爱与忧伤,痛苦与批判。她以灵魂的在场,真实地、历史地写出了黑土地上人们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写出了黑土地上人们悲剧性的生存状态与麻木的生命意识。在她至情至性心血凝成的文字背后,渗透出无限爱意和柔情。  相似文献   

5.
她,来到人世便是残缺的,两只手掌上只有一根不健全的手指,一双脚掌上也只有一根脚趾,这就注定了她的人生委比别人艰难许多许多。可她从未抱怨。她喜欢站在辽河边凭栏迎风,看那辽河入海而流。她更爱极目远眺,看鸟儿追逐在河面上  相似文献   

6.
三毛的经历是非常独特且富有传奇的,而她的散文作品则是她的生活的忠实再现。她爱弱者、爱亲人、爱荷西,至真至诚可谓撼天动地,她从台北到美国,再到撒哈拉,更是用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来讲述生命,以青春和生命的价值定格成了她的散文,她用文学扩展了她的生命,使她的生命美丽而永恒。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位自我体验型的作家,她不幸的人生遭遇给她的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现代心理美学中缺失性体验理论对萧红作品进行梳理,就会发现爱的缺失是萧红生命历程中独特的体验内容,这种体验是她创作的一个动因,也影响到其作品的倾向性。主要表现为:父爱的缺失,导致她对父亲的憎恨,从而上升到对统治阶级的憎恨。爱情的缺失,使她有感于女性自身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爱的缺失,使她追忆童年,寻找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在<倾城之恋>中,自流苏与范柳原的情感纠葛反映出张爱玲对于爱情的矛盾和其内心的分裂,一方面她嘲笑和否定爱情,对人生抱一种虚无、怀疑的看法;另一方面她又渴望爱情的出现,希望获得男女之爱.<倾城之恋>中范柳原的失败,也就代表着张爱玲理想的爱情与人间有爱的看法的破灭.  相似文献   

9.
《棘心》最有价值意义的在于塑造了杜老夫人、白朗、马沙三个感人至深的中西方女性形象,她们的生命体现了成熟的爱,即完全舍己、甘于奉献的品格精神,昭示了爱的生命本质。女主人公醒秋的生命形象则生动呈现了她在孝道中的挣扎成长历程,指示了爱的生命的成长成熟核心在于从自我的人生价值观转向舍己的人生价值观。小说中女性的爱的生命形象,对当代中国家庭社会的和谐向上发展提供了正面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我不是黄蓉》这首歌,李敏只用了5分钟便完成了歌词。“真的就是神来之笔,是爱的力量吧。”李敏说她一直希望自己是黄蓉,“漂亮、聪明,能够相夫教子,还烧得一手好菜”。但即使李敏不是黄蓉,她也拥有了自己喜欢的爱人,这是她人生最最欣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生卒年不详,清人况周颐在《证璧集》中考证其为北宋元祜至南宋绍兴之际人,大致可以依据。她一生创作丰富,尽管她的父亲在她死时“以佛法并其生平著作荼毗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集序》),但仍有330余首诗和30余首词得以流传,大大超过了元代以前所有的女性作家。这些作品,写出了爱和恨交织的真实人生,表现出一个古代罕见的女性形象,曾引起过自宋以来许多学者的注意。但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这位具有独特个性和突出成  相似文献   

12.
柯岩是当代一位永远勃荡着青春、以真诚和坦率讴歌着爱与美的作家。她将自己所有爱的热力献给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爱不仅仅是同情,也是一种负责和献身。有所爱必然有所恨。因而作家不仅以真挚的爱心滋育着一切处于悲沉、稚拙的苦难中的人们,而且以高度的艺术自律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客观真实的美学风范,展现人生的真情真谛  相似文献   

13.
陈火根 《社区》2011,(12):19-20
有一位特殊的女人,她从小失去双亲,还失去了双腿,她上班没有任何报酬,却每天像正式员工一样忠于职守;她没有双腿,却用一对板凳走出了一条美丽的人生之路。她用博大的爱滋润了138  相似文献   

14.
李丙海 《小康生活》2000,(12):50-50
提起《专业户》,10年前已与它相识,我靠她走上了致富路.靠她选择了我的人生之路.我勤看书、抓学习.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写出一些文章,在好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前年,我被镇政府聘为通讯员,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南方小镇上一位贵族老处女爱米丽的悲剧生活。本文从南方社会强烈的社区意识对女性人性的压抑、对传统的眷念与爱米丽追求个人幸福的个人主义表现之间的冲突来分析爱米丽的反叛人生。她强烈的自我和自主意识使她敢于自由选择,不屈不挠地与镇上的人对抗,为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追求幸福和爱情、自由和尊严的权利而做出大胆的抗争与反叛。  相似文献   

16.
林夕 《可乐》2008,(6):22-22
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快下课时,她发给每人一张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纸上写出三件事: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一个女孩子跟我说,妈妈死后,她才知道做家务是多么辛苦。妈妈活着的日子里,她连衣服都不用洗。当你发现人生无常的时候,你是否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谢上天?我们有所爱的人,有爱我们的人;有父母的爱,兄弟姐妹、朋友和情人的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8.
老婆儿“唠叨”,是对老头儿的爱,唠叨越多,爱得越深。听老婆儿唠叨,是老头儿人生深层次的幸福。这是我70 岁的新感受。退休前,因工作忙,三天两头不着家。那时我认为老伴的话都是该说的,不算“唠叨”;退休回家,老伴跟我说了三天三夜,也不算唠叨,因为她管家、管孩子,不容易,诉诉苦也应该。可后来她“盯”上了我,对我啥都管,啥都说,这我才烦她“唠叨”。尤其是家里只剩我两人后,老伴的“唠叨”便全对准了我。就说我每天出去遛弯吧,她边检查我的穿戴, 边数落我“邋遢!”遛弯回来,她边扫我身上的土,边贬斥我“不如孙子!”我快70 岁了,在她眼里还…  相似文献   

19.
纵观萧红的创作和人生,她就宛如一位踯躅于生命边界的孤独者,终其一生都为一种深层的孤独与寂寞不断袭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一种“无主名”的生命悲寂体验。她感同身受地唱出了挣扎在生存与死灭之间的女性悲歌,也吐诉出一个真正现代人对于生命存在的深度思考。她虽然感受到生命的永恒悲凉,却并不曾把人引向彻底的悲观与绝望。她在矛盾与迷惘当中挣扎,在孤独与寂寞之中奋斗;以一份生的执着和真挚的希望,对“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萧红短暂的一生饱经磨难,坎坷曲折的经历、由此而来的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以及对人生悲苦的独特体悟,使她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一种"荒凉"的人生意蕴.风物环境是荒凉的,人们近乎原始荒原上荆棘蒿草似的生存状态更是荒凉.这种生之"荒凉"甚至淹没了人伦之爱,但她不是悲天怆地,而是平淡从容地传递着人生的悲剧感和迷惘感,在对世间种种烦恼的达观诠释中有其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