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小新 《江淮论坛》2005,(6):121-124
<水浒>是一部男性英雄的赞歌,其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少而单薄,但很有研究的价值,在她们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强大的男权话语模式.施耐庵和金圣叹在创作和评点<水浒>女性形象时都习惯于贬损和歧视女性,并以女性为牺牲品来完善男性形象的塑造,本文探究了<水浒>的女性模式并用当代形象学的理论分析了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
美华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严歌苓的<扶桑>,都以丰富的历史想象来重塑过去,融合了传记与小说的双重特点;她们的作品都塑造了在种族和性别歧视中勇敢生存的华人女性形象母亲和扶桑;作者有意识地将此女性形象作为现实生活的榜样和参照,反思当下华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华人女作家对过去的书写不仅重新建构了自身形象,而且重塑了并揭示了被美国主流话语掩盖和压制的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的伟大作品,小说描写了很多女性形象,尤其是少女的形象.这些聪明美丽纯真的姑娘让作者看到了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中的"真善美",他动情地歌颂她们,并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假恶丑"的社会是怎样无情地毁灭着"真善美",令人对封建社会制度产生无比痛恨.  相似文献   

4.
安娜和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与不肯屈服为她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基调,在她们身上,展现出了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争取人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才女形象,不仅歌颂了她们大胆追求、忠于爱情的美好人格,而且还展示了她们多方面的杰出才华。作为下层文人的蒲松龄通过对富于才情的仙鬼狐怪形象的塑造,在幻想的世界里完善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土地改革中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成效显著.这一运动的效果,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有所反映,作家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贬低批判和他者化,完成了将意识形态所定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化的思想改造,"成功"地将自己身上的"知识分子气"剥离出去.而恰是因为这种知识分子叙事的"去知识化"的追求过甚,限制了土改叙事的高度与成就.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中的黑猫,是一个独特的动物猫的形象,寄托了作家对非人类动物的本能与智性的思考,这是小说的本事意蕴;从本事意蕴引申出的审美意蕴是--对病态人格的象征,对独立人格缺乏的反思,从反面表现了对美的心灵的追求.黑猫形象意蕴丰富,表现了超越故事本身的更深广的也更带普遍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在医院中>是丁玲解放区创作中内容复杂、意蕴丰富的文本.其主题指向既有对革命根据地封建主义残余的揭示,也有对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既带有深切的女性感受与体验,通过主人公形象寄托着作家的自我人格与精神追求,同时也真切地表现了作家隐含于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9.
金鹏善 《阴山学刊》2002,15(4):31-34
兰草的长篇小说<沉默的子宫>,通过意象营造的方式,表现出作品的特点类似寓言小说,不求社会生活画面的丰富多彩,追求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和哲理色彩的意象化叙述,具有极强的张力,同时,意象的形象特征上还具有荒诞性.这些特点使小说在审美上突破了题材的局限性,扩大加深了题旨、寓意.  相似文献   

10.
丁玲是随着她成功地塑造了莎菲的形象而一鸣惊人、蜚声文坛的.莎菲是丁玲早期创作主调的集中形象体现者.其他形象无不是这一主调的变奏,她们与莎菲一起构成了丁玲早期创作的主旋律,致使"追求一幻灭一再追求一直至最后幻灭"的主题得以反复和深化,表现出作者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的深度.追求与幻灭的主题,病态与变态的人物性格,都决定了丁玲早期作品必然重细腻的心理剖析和自我意识的发掘,这就形成了作者早期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十八春>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现代女性命运主要表现为经济上或精神上的不独立,使女性作为男人的依附而存在;她们由于相似的生存境遇和利益争夺而互不相容;她们追求幸福,但命运却是悲剧性的.这些构成了张爱玲本人女性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黄强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05-108
安娜和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与不肯屈服为她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基调,在她们身上,展现出了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争取人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女子一直受封建礼教和传统的束缚,只有顺从,不能反抗.直到今天,有些女子尚未彻底摆脱这一桎梏.问世于清初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与之不同,她们敢于反抗,敢于冲破传统,她们的意识中有某种全新的内容,具有跨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凯特·肖邦关注已婚女性的生活、感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们热爱并追求不同于传统的新生活,因而她的小说后来被评论家称为"新女性小说".本文以《觉醒》为例并结合相关作品来分析肖邦在此期间作品中妻子的命运,指出爱德娜的死亡实际上代表了妻子形象在肖邦最后写作生涯中的发展敢于追求自我.  相似文献   

15.
张泽忠在<蜂巢界>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侗族女性形象,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相比,这些女性形象更适合作为侗族文化的象征,同时这些女性形象也是作家审美理想的形象呈现.  相似文献   

16.
尚晖 《东岳论丛》2007,28(6):192-193
司汤达作品《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尔夫人、玛蒂尔德小姐,《阿尔芒斯》中的阿尔芒斯,《法尼娜.法尼尼》中的法尼娜.法尼尼等女性形象追求的"激情之爱",昭示了她们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对时代的不自觉地超越和背叛,由此注定了其悲剧命运,其中渗透着司汤达深深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社会问题剧,体现了剧作家对旧时代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作者分析了剧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女性主体性的残缺才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源氏物语》的女性群像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被认为是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其艺术成就是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相似文献   

19.
杜磊  朱崇志 《兰州学刊》2004,(5):243-244
<淮南子>中出现了四类"遨游神"的形象,同书中尚有通达道性的遨游之人的形象,通过对照可知,<淮南子>遨游神话具有特殊的深层文化意蕴以神证道,以道导神,将神、道二者统一于解决自由的意旨.  相似文献   

20.
许明 《殷都学刊》2001,(2):82-85
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据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典籍者凡185处,涉及著作20余种,其中涉及白居易的诗40余篇,引用106处,其中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引用得颇多.本文对照被贬时期的白居易和物语<须磨>卷中的源氏形象,从被贬缘由、被贬后的心情、携带物、居室、用具、衣服、被贬后的待遇、诗文的引用、退隐后的思想认识、赦免契机等方面,指出了物语<须磨>卷对江州司马时期白居易形象的有关摄取所在,探讨了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文人对中国文学良好的吸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