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与遭际以及待人的个性、气质等方面,论述了孟郊悲凉落寞心态的形成,接着分析了孟郊这种心态对其山水诗创作的审美追求的影响,主要从山水意象与情感特征,恐怖与惨历氛围的渲染以及寒峭境界的追求三方面,论述了其山水诗创作的悲剧审美追求,最后则着重从他山水诗的语言上,分析其审美追求的表现,指出孟郊山水诗在语言上从避熟就新、反俗入古、尚奇主峭出发,达到硬语盘空而又精确妥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杜甫一生写了大量的山水诗,流传下来的就有二百多首,占他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以这些诗与“二谢”、王、孟的山水诗相比,思想上更胜一筹;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在山水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认真继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所谓山水诗,就是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歌。我国的山水诗独立于晋、宋,兴盛于隋、庸。其间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热的过程。尽管诗人众多、风格各异,内容杂沓,但就其主题思想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写山水之美,一种是除了写山水之外,还寄寓了作者的感慨。”(胡念贻《论山水诗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感慨,又往往因作者各自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身份地位、阶级意识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山水诗经过六朝谢灵运、谢眺、何逊、阴铿等人的不断开拓,到唐代达到了高峰,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个重要题材。王维、孟浩然固然是盛唐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而岑参、高适等唐代著名诗人也都写有一些山水名篇。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最突出的功绩虽并不在山水诗,但作为全面发展的诗人,他们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摹山范水的诗篇也很有特色。前人曾从各个角度对李杜山水诗进行过一些论述,本文则试图进一步分析李杜山水诗的成就,并比较其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江淹的山水诗多用“望”字统领,以便于描写远望之景,亦有助于抒发悲哀之情。这种以“望”字领起全诗的结构特色对谢灵运事—景—理的结构模式是一种突破,同时也有利于山水诗向情景交融的方向过渡。江淹山水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于此可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诗歌发展到盛唐之后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历诗歌,是诗歌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是联结盛唐和中晚唐诗歌的重要纽带。活跃在大历诗坛上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诗人:其一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体的一部分诗人。主要有钱起、卢纶、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炜、夏侯审、李端、郎士元、吉中孚、畅当等。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其二是江南吴越地区的如刘长卿、李嘉祐、严羽、朱放、秦系、张继等。其三是韦应物、顾  相似文献   

6.
杨圻,字云史,号野王,江苏常热人,生于一八七五年,卒于一九四一年。二十一岁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岁(光绪二十八年)以江苏籍应北围乡试中式南元,官户部郎中,不久调任邮部奏调郎中,后又出任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辛亥革命后在家隐居十多年,后困于生活,外出当过一段时间幕僚,抗日战争时期,避居香港,最后客死他乡。有《江山万里楼诗抄》十四卷传世。杨圻是近代诗坛上颇著声望的一位诗人,康有为以“绝代江山”四字题其集于扉页,张  相似文献   

7.
论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的特色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得上是神奇的多面手,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谢灵运儒、道并用思想.  相似文献   

8.
孟郊与宋诗     
本文从影响学的角度探讨了孟郊和宋诗的关系。认为孟郊在中唐诗歌复古(革新)运动中居于领袖地位,宋人学唐主要是从中晚唐入手。分析了宋人既受孟郊诗影响又不肯公开承认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维生于盛唐时期。在那名家辈出,群星灿烂,诗歌创作空前繁荣的时代,他与孟浩然等人以田园山水为其大量歌咏的题材而共同耕耘于当时的诗歌原野上,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王孟山水诗派。在这个流派中,他的创作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王维很早就开始了山水诗的写作。十九岁就写出了象《桃源行》那样成功的篇什。然而,其大量出色诗篇却产生于他后期的隐逸生活。这些诗篇同王维其它方面的诗歌一样,由于前后期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孟郊的送别诗主要的送别对象有亲人、同道、道士和僧侣。孟郊的人生多舛 ,使其送别诗格调低沉 ,内容伤感 ,反映了处于社会边缘诗人的心态。孟郊的送别诗也可以看到唐代社会下层的诗人思想变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中唐诗人孟郊,曾写过不少言贫言寒的诗篇。然而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对这些诗并没有给予恰当的评价,有的甚至大加赞词,极力拔高。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研讨和澄清。这里,拟就孟郊的真实生活以及产生孟郊贫寒诗的根本原因两个问题谈一些管窥之见。孟郊的真实生活究竟如何对于这个问题,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事实。关于孟郊的详细家世,从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仅知道他的先世并非豪门世族(韩愈  相似文献   

12.
孟郊的文学活动是在代宗大历初至宪宗元和九年间。按《唐诗品汇》的分期,“以大历至元和末为中唐”,其间53年。孟郊经历前48年。中唐以元和元年为界可分前、后二期,这是探索孟郊在唐诗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时间标界。在中唐前期,即大历贞元年间,诗坛变化有三点值得重申:一是在大历前后,大诗人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岑参相继逝世,张籍、王建、韩愈、刘禹锡、李绅、自唐易、柳宗元、元稹相继出生。这是一个诗坛处在新老交替的时期。此耐盂郊已步入诗坛;二是安史大乱后,多数文人梦幻太平,十才子创作多为骨卑气弱,粉饰升平之作,诗坛淫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说的意象指抽象主观的“意”与具体客观的“象”的统一,是诗人主观审美思想与情感和审美客体的交融,是诗的基本构成单位.孟郊是中唐诗歌革新的代表作家,其诗所表现的奇崛古朴风格与盛唐大异其趣,而构成其总体风格特点最突出的就是其意象创造.沈德潜云:“孟东野诗,亦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峻,元气不无所削耳.”孟郊自己也说:“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都说明了孟郊诗歌意象创造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公元七五一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死于公元八一四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关于他的家世,由于文献不足,我们已不能详细地知道.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仅仅知道他的先世并非豪门世族①.他是在他父亲任苏州昆山县尉时生于昆山②.从他送李??去苏州的诗:“小时履齿痕,有处应未销.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一些话来推断,大约他的童年至少是在苏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当“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年方四岁.在“安史之乱”结  相似文献   

15.
孟郊诗歌内容特色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与中唐时代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其诗歌中隐逸的情绪、清远的神韵、趋于冷峻的色调以及追求奇险怪的倾向和浪漫的审美追求,都得益于道家精神的浸染,而这一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道家精神对孟郊诗歌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哲学、宗教作用于文学创作的深刻性、复杂性,同时认识随着社会文化的演进,人们的审美思维逐渐深化和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进士及第后的孟郊并没有居家守选,而是北上汴州依附宣武军行军司马陆长源,希望在宣武军幕府谋得一官半职。然而,由于宣武军的复杂形势,陆长源并未举荐孟郊入幕,加之孟郊执定“变衣非变性”的入幕原则,在汴州居留了近两年后,孟郊最终放弃了入幕之念,抑郁南返。  相似文献   

17.
孟郊、贾岛同是中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两人生活经历、遭际相近,且同以“苦吟”闻名于世,更兼诗风相似,再加上对当代和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故许多文学史和诗评家常将二人及诗作相提并论。实际上,孟、贾诗还有着很大的差异与不同:从诗体来说,孟长于乐府古诗,贾则工于近体诗人苦吟来说,孟是为生活而苦吟,贾则是为艺术而苦吟;从对生活的表现来看,孟多是以批判的态度诅咒黑暗的社会与痛苦的生活,贾则是较多的欣赏的态度去艺术地反映生活;从诗风来看,孟诗为清奇僻苦,贾诗则为清深幽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唐诗人孟郊,曾写过不少言贫言寒的诗篇。然而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对这些诗并没有给予持平的评价,有的甚至大加赞词,极力拔高。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研讨和澄清。这里,拟就孟郊的真实生活以及产生孟郊贫寒诗的根本原因两个问题谈一些管窥之见。孟郊的真  相似文献   

19.
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描写的对象是山川花鸟等自然景物,表现的是自然美。有的山水中,也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情绪,但是受到表现对象和表现形式的限制,我们仍能从独立的描山绘水中体会  相似文献   

20.
魏源一生喜游名山大川,他诗集中的山水诗,又占了很大部分,自称“十诗九山水”。他的山水诗继承了古代山水诗的传统,又有变化发展。他不仅真实地记录了“芒鞋踏九州”、“我行半天下”的经历,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挚爱之情,而且常常从山水景色之中,反映自己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抱负,为山水诗开拓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