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模型制作谈建筑史课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什么要在建筑史课上做模型,模型制作给建筑史课带来了哪些新生机入手,探讨了建筑史课深化改革的方法。把建筑史同建筑初步和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更为系统、科学的建筑学专业课程组织框架,是建筑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学的影响,学校建筑史学兴起。建筑现象学关乎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学校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学校建筑史研究对探寻空间的教育价值、重现师生的生活世界、理解当下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意义。英国教育史学家探讨了英国历史上的学校建筑,分析了建筑形式与教育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关注了学校建筑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学校建筑演变背后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于:学校建筑史研究应解读学校建筑所传递的教育意义;可以结合其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来解读学校建筑;探讨学校建筑思想的演变对教育场域的影响,从而理解历史上师生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3.
建筑史教学是对建筑史研究成果的口头化表述 ,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个性化讲解 ,让学生掌握古代建筑相关知识。教师应认识到建筑史教学目的的多重性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教材 ;在授课中应敢于表达个人的史观取向以激发学生深究历史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囿于通史分期模式,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作为近代建筑历史的起点。文章拟从传统建筑体系的整体断裂、新式建筑教育的初兴与新型建筑师的出现、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改造三个方面,阐述了清末“新政”与“立宪”时期中国建筑体系发生的整体性变迁,结果表明,中国古代建筑史与近代建筑史的真正分界点不在1840年而在1900年代。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总结了建筑史研究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在浙江西南部山区进行民居调查的实例说明在建筑史研究中借鉴"口述史"方法的调查传统以及如何将这种方法纳入更加规范化和学术化的轨道,指出其在建筑历史研究尤其是民居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中外丝绸之路建筑文化关系的角度,来反顾一下华夏建筑的千古兴衰,实际上已把问题归入到东西方建筑文化关系史观的范围和层面上了。从建筑史学上来看,回顾以往,对人类建筑体系演进的阐释,多是以民族、国家、地区划定范畴,这样往往会使一部兼收并蓄、交互影响的建筑史,仅偏重于对某一固有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两院”院士、建筑学大师吴良镛教授警告说,在西方往往只是书本、杂志或展览会上出现的畸形建筑,现在北京及其他少数特大城市真正开始盖起来了。“畸形建筑动辄多花费十亿、十几亿、几十亿,请建筑史家和建筑经济学家来研究一下,中国是不是已经成了最大的建筑浪费国家”。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有着强烈个性的木构架建筑体系。从其演变历程和文化渊源对其进行研究整理可以使我们全面地了解传统建筑,希望人们能充分认识到木构架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人们能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保护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整合思维是外国古代建筑史教学中的重要思维方式 ,也是满足建筑历史课的根本目的的途径之一 ,是全面认识建筑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源于对建筑本体的探求 ,建筑史上出现了风格、流派之争 ,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从其历届获奖者的建筑主张不难发现 ,现代建筑本体的价值取向始终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徘徊 ,反现代主义的流派所作的某些尝试也扩大了建筑哲学范畴 ,而探求建筑本体的过程极富有意义 ,通过它可把握建筑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