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的传人”说质疑袁第锐龙,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古来典籍中虽然有所记载,但都语焉不详。中国最早的辞书《说文解字》也只说龙是“鳞虫之长”,称其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①,而对其形象亦无具体描述,其所加的释词也只是采自传说而已。故龙与中华民族究竟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考证分析,认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说法,最初是无名氏作者在《野史》一书中编造出来的,并非历史事实。后人失于考证,辗转抄录,一味承袭不实的传闻,遂使“莫须有”成为秦桧加害岳飞的无理之理。事实上,秦桧打击和加害岳飞的“罪名”是十分清楚和足够的,根本没有必要搬出“莫须有”之词。  相似文献   

3.
战国“文武分职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文武分职说”质疑马丁马丁,男,1958年生,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尉缭子·原官篇》尝言:“官分文武。王之二术也。”《六韬·文韬·武韬·举贤》亦云:“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其他诸如《韩非子》等文献典籍也有类似说法、就是指在中央...  相似文献   

4.
对《“功能划界说”质疑》的质疑──与李文辉韦连文同志商榷柳士发李文辉、韦连文两位同志在《“功能划界说”质疑──虚词究竟能否充当句子成分》一文(以下简称《功文阿中说:“虚词不但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还可以充当句子的状...  相似文献   

5.
王维“亦官亦隐”说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辉斌 《唐都学刊》2004,20(1):37-40
自 2 0世纪 5 0年代始流行于唐诗研究界的王维“亦官亦隐”说 ,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原因在于 ,“亦官亦隐”之说 ,不仅有违于唐王朝“干部政策”的历史真实 ,而且亦与王维生活的历史实况相去甚远。正因为如此 ,故唐代无“亦官亦隐”之例 ,而为研究者“标贴”于王维身上的“亦官亦隐”或“半官半隐”说 ,自然也就属子虚乌有之辞。  相似文献   

6.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随葬品中,复盖在内棺上的彩色帛画,对它的名称,学者说法不一。这里拟对“非衣”说,提出质疑。“非衣”之称,不见文献记载。“非衣”说者,主要是根据该墓出士的两条竹简:“非衣一,长丈二尺”、“右方非衣一”,断定这里所记的“非衣”,“显然指的就是这幅彩色帛画。”遣策上所记的“非衣”,指的是什么,不便臆断,不过从文献记载和这幅帛画本身来考察,说帛画就是“非衣”,却难以使人置信。文献不见“非衣”的名称,有关于“羽衣”的记载。《山海经·海外南经》记有“羽民国”,说“其为人长头,身生翼。一曰……其为人长颈。”郭璞注:“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又引《启筮》曰:“羽民之状,乌喙赤目而白首。”《淮南子·地形篇》有“羽民”,高诱无注,《吕氏春秋·求人篇》  相似文献   

7.
<正> 一《水经》一书,虽为郦道元《注》及后世“郦学”之所托始,但关于它的著者与时代,却聚讼纷纭,迄无定说。原其所以,皆因为之作注的郦道元及最早著录该书的唐初所修《隋书·经籍志》,均未言其著者与时代。而后世如唐开元间所修《唐六典·工部·水  相似文献   

8.
“中国侠文化属于平民文化”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侠文化并非仅仅局限于平民文化的范畴,其中既体现出平民意识,也包含有士大夫人格理想.最初的侠来自于贵族阶层的士,其后侠的身份才变得复杂起来.侠身份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时侠的接受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促使古代侠文学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雅俗分化的现象,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模式.咏侠诗成为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传达心声的一种方式;侠义小说成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载体,二者共同负担起承传中国侠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对“调解为主”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为主”,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十六字”方针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方法。在立志改革,决心以法治国的今天来看,我认为“调解为主”这个提法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需要予以修改。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重刑事轻民事。古代“法”的体系中只有“刑事”部分,而“民事”部分只在“礼”这一道德伦理范围内出现。古时“断官司”,主要指审判刑事案件,一般民事纠纷基本上没有上公堂的习惯,而多在当地族长、乡绅主持下决断。新中国成立以后,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法院主要工作放在审判刑事案件上,民事审判工作一直被忽视,民事审判机构有时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公民的诉讼权利实际上得不到保障,群众有了纠纷,还不如请单位组织或亲友出面调解管用。特别是一九五七年以来,在“左”的错误的干扰下,否定社会主义法制、鼓吹法律虚无主义的思潮日趋严重,我国立法工作基本上陷于停顿,使法院审判案件无法可依。同时,在人民司法战线上,“团结——批评——团  相似文献   

10.
继本世纪20年代、80年代的两次文化大讨论后,如何在文化传统中“继绝学”、“出新意”(或叫“返本开新”),在90年代又成了一些学人的热门话题。这种现象,便是所谓现代新儒学运动的复兴。当代兴起的这种“后国学”,以弘扬中国学术传统中的人文精神而闻名于世。“人文精神”在“后国学”的推崇下似乎已成了一种法力无边的概念偶像,不仅是诊治后工业社会各种文明病的灵丹妙药,甚至是21世纪人类得以生存下去的精神保证。然而,如果我们冷静地对待某些情绪化的渲染,就不难看出,为“后国学”所津津乐道的“人文精神”本身却有许…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们衡量某一时期政治是否清明,总爱把眼光盯着干部政策——“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的确,“任人唯贤”相对于“任人唯亲”而言,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就“任人唯贤”而言,毕竟所任者是长官之举,而非大众所荐。而被任者往往只对长官负责,很少时大众负责。其“任”,是人任,而非法任,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而没有必然性和科学性。在任人过程中,对于“贤”,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贤标准。你说贤,我可认为不贤;你说不贤,我可认为贤达。到底什么是真贤,谁也无法说清楚。质的东西规定性不足,则模糊性有余况且,任贤的范围还要受长官自身的时空限制倘若长官能在他的“圈子”里任用相  相似文献   

12.
不知起于何时,也不知始于何人,一个被称之为“放宽政策”的提法成了极其时髦的东西风行于社会;经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传播,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呢?笔者认为是值得研究的。为了便于问题的讨论,有必要先弄清政策本身的科学含义。据《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政策是政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任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许多语言工作者都在积极地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汉语中实词与虚词的划界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邓福南先生在其专著《汉语语法专题十讲》一书中,把历来各家给实词、虚词划界的标准归纳为三类:(一)根据意义的实在与否;(二)根据句法功能,又根据意义的实在与否;(三)根据语法功能。其中的(一)是意义划界说,(二)是句法功能与意义结合划界说;(三)是语法功能划界说。本文不想对这三种划界说进行全面评述。只想对其中的第三种即“语法功能划界说”(简称“功能划界说”),提出一点疑义,以此向专家、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错位荒谬的误读──“武松爱上潘金莲”说质疑刘书成自《水浒传》问世,经《金瓶梅》张扬,武松与潘金莲的纠葛,数百年来一直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是非恩怨几乎无须赘言。武松“英风动山岳,高义薄云天”的形象老幼皆知,众口一辞。然而,近年来随着《金瓶...  相似文献   

15.
假者,不真之谓屯;真者,与假相对之事物屯。世人嫌恶以“假”乱“真”,此乃颠扑不破之至理,因而“假”便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古今申外,从无疑问。然世事多端,有些事不仅难以简单论断,将其一棍打杀,便可了事,反之侧有其道向思维的一面,值得加以探讨。近兄报载,辽宁省博物馆在上海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古今书画真伪作品展览会”,将社会上种种作伪造假的“伎俩”公诸于世.这是建国以后首次举办的书画作品的特殊展出。报造中说:“假如不是有专家在旁边仔细说明,许多作品确实真假难辨。有的废品连专家也看大了眼,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始于国外,继而国内,听到一种“老人社会”的说法,持该观点的人认为,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60岁以上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世界正面临“老龄化问题”与“银发浪潮的冲击”,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已经或即将进入“老人社会”,必须迅速行动,制定相应对策,…··“老人社会”真的来临了吗?“老人社会”的提法妥当吗?回答是否定的。担心“老人社会”的到来,是把人忧天。持该观点的人以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思维方式界定老人,认为0岁以上的人就是老人,而老人又意味着问题、困难甚至负担人们常说老弱病残,把年老与弱小疾病残废连…  相似文献   

17.
陈英 《社科纵横》2010,25(1):118-120
本文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秦代“初为赋”进行再研究。认为多年来专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的“初为赋”是汉代赀算的源起,它的产生经历了由西周春秋的军赋向战国户赋、秦代赀赋这样一个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8.
浩荡千年的汉族文学中,若问哪个作家可成一家之学,这个人非清代作家曹雪芹莫属.同样的,蒙族文学中也有一个人生经历、文学地位可堪比肩之人,他便是生于北票的近代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人称漠南神笔.去北票游玩,少不了要去趟南山公园,走到公园的西山洼,便可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寻到尹湛纳希纪念馆.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像,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着一副对联:红云泪洒一层楼,泣红亭内书青史.短短的14个字,概括了尹湛纳希动荡波折的一生,也道出了他最重要的四部文学巨作:《红云泪》、《一层楼》、《泣红亭》、 《青史演义》.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序”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在我国古代叙事诗中,不愧为长篇之盛、奇花异葩和“珠穆朗玛”。其成就之高、流传之久、影响之大,是众所周知的。该诗有“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此序,古今学者每多误信,我们则认为有问题。盖年代定为“汉末建安中”,靠不住;地点说成“庐江府”,有差错;主角称作“刘氏”、“焦仲卿”,无根据,云云。若不拨乱反正,势必将遂讹滥,影响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科学分析和正确评价。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不当之处,乞请专家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10):101-102
今存真正的石刻文献为原在凤翔三畤原的石鼓文,其次是发现于泾水、渭水流域的《诅楚文》。另有一发现于洛水流域的《诅楚文》,学者们已指出为后代所伪造。则最早的石刻文献皆见于秦地。《穆天子传》中言穆天子"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弇山即崦嵫山,在今礼县东北部。秦地之早有刻石,因其地多石。以石刻字至秦代开始,才逐渐风行全国。东晋至刘宋、齐梁,皆禁私人刻石,而陇南属北朝,不受其约束,故石刻文献也较其他地方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