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又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存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弘扬和崇尚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民俗影视具有真实、科学、动态、多维等特点,是记录、保存、保护和展示民俗文化原生形态的重要载体。通过影视手段,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的“活”形态,包括民众的生活方式、历史发展以及民族或群体特有的民俗气质等等,真实地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民众生存状态和生活文化的“活态文献”。民俗影视片可以在现在进行时的情境下,通过人物诉说或表演连接历史与现实、过去和未来,这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厚重感和时空穿透力,提供了一个特殊并有效的时空环境。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俗事象已逐步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而且不再复生。因此,努力搜集、整理、拍摄、记录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积极拯救那些濒危的民间文化,是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回顾历史、温故知新、教育现代的“多赢”之举。而民俗影视片无疑将能全方位地创建一种“国家的形象历史档案”,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民俗志”、“地方志”并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让历史连接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发挥民俗影视片的优势,全力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是我们这一代民俗学人和影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神圣任务。  相似文献   

2.
浅论中华民族的族源及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形成的影响钱宗范中华民族各民族,包括汉民族及其前身华夏族在内,是怎样起源的?它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华民族史中非常重要、也是对当前振兴中华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近百年来,西方殖民主义者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奠基者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出发,以几千年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实际为基础,论述中华民族的族源及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形成的影响。认为华夏族文化创造者的族源,是在当地土著民族和文化与外来民族和文化不断融合、交汇,互相吸收、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形成和发展、各族间婚姻习俗的发展、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不断发展和巩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也基于中华民族中各族是在多元与一元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以东巴文化为主干的本土和外来文化形成纳西族厚重深沉的多元文化奇观,对纳西族社会产生多样化的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和民族学资料,论述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传入后对纳西族社会的种种影响;文章还剖析了佛道教与东巴教一起形成的对纳西族社会的混融性影响;佛道教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冲突,如洞经音乐团体与“白沙细乐”音乐团体所产生的冲突。文章对探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如何在一个民族的肌体中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引起它的文化重构和变迁,对其社会产生多重性的影响这一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和迁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风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核心观点是“风土文化论”。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分析了“风土文化论”的形成原因,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和迁哲郎的个人生平与学术兴趣在“风土文化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和乡村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性格影响;他对日本历史文化的深层思考,其中“日本人意识”是他展开对日本民族及其文化探讨和追寻的起点;时局变化和“国策”需要对“风土文化论”写作的影响,“战时”的写作背景是他无法摆脱的时代局限;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传承。其中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他的触动最大。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发展和纳西文明的进程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历史上滇西北区域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史因素、地理环境、政治生态、主流政治文化、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等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各层面的因素都对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制约和影响,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纳西族以共同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传统饮食习俗的文化特色毅松一、达斡尔族传统饮食习俗的基本内容达斡尔族日常饮食可分为主食、副食、饮料和零食几个方面。(一)主食。达斡尔族的主食是米、面。历史上,达斡尔族的米食多为稷子米,达斡尔语称为“忙格勒莫”。稷子米经不同的加工,分为两种,一...  相似文献   

8.
司马攻少年时代受中国文化的哺育,定居泰国后又得到泰国文化的熏染。这种独特文化背景,使他既对传统文化精神产生了汉同感和归属感,又对泰国文化滋生了感情U融汇,因而他的作品“能从一种历史跨度和人类文化视角去审视泰华社会的现实生活即从一种历史时空、地域环境、传统民俗呼揭示人的生存景况和人生世相”,①从而林成了别具风采的文化意蕴和人文精神。“我的文字只是我心灵和意识的流露其中有很多篇是写我过去的往事,是属于怀旧的文字”。②诚如作家所言,他的那些“怀!日”的作品大都写得感情真挚、悠远线长,以质朴的笔触表达了…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是一个农牧并举、渔猎经济与采集经济兼容的民族。狩猎经济的历史不仅十分悠久,而且在达斡尔族的传统经济结构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毫无疑问,狩猎经济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对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影响。事实上,在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的确蕴含着十分...  相似文献   

10.
说“命”     
名词“命”和动词“命”各自有着不同的义项,它们词义的引申和演变走的也是不同的道路。”命”族词的构词理据包括语义理据、逻辑理据、熟语化和生动化。传统文化中“命”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文化中的“命”的核心就是“天命”、“命运”、“生命”这些义项。  相似文献   

11.
孙妍 《学术探索》2014,(12):84-88
文化N级编码理论强调了实物材料的重要性,并将文化理解为一种生成性的叠加过程,这为传统文化的探究提供了重要启示。由于汉字显著的图画象形特质,在揭示传统文化和思维方面有着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优势,从汉字入手,可以体察文化原初的意义,破解后代象征符号的文化基因。本文结合文化N级编码论对“经”与“纬”二字进行了文化阐释,“经”“纬”本是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和“横线”,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二者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含义,“纬”的义项在引申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不如“经”,“经书”和“纬书”的历史地位也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图揭示这种文化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辨析高句丽起源中的“夫余说”、“貊说”、“高夷说”、“商源说”和“夷、貊、汉”多源并存说的基础上 ,强调了高句丽族源的“主体” ,是辽东“二江”流域从商周时期的“高夷” ,到春秋战国前后的“貊部” ,其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上 ,将构成高句丽的族源主体 ,即从先秦“高夷”到“貊”族的青铜文化 ,与公元前一世纪高句丽建国后 ,由夫余南下“貊”地后开始形成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即两汉时期高句丽的“五部”文化 ,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文化内涵上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历史”。他在主张历史客观性的同时,指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是历史上主观精神所创造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历史的建构。传统与历史共同成为民族精神联续的纽带。冯友兰的历史本质论是受其“新理学”哲学立场决定的。在他看来,历史在本质上就是受到“理”的贯注、由诸多历史事物组成的有机体。冯友兰主张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体现了他维护和发展儒家文化的新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14.
喜马拉雅族群研究奠基人海门道夫对印度非法占领地区的珞巴族阿帕塔尼人进行了持续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他记录了该部落传统社会结构、生计方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也观察到了中印边境冲突下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现代化冲击下社会的变迁。在以英印政府殖民官员的身份对阿帕塔尼人及邻族聚居的地区进行调研时,他得出了“‘内线’才是印度的有效边界线“”‘麦克马洪线’从未生效”等客观结论。在研究过程中,他还发现在中印边境地带一直存在一条“藏族——阿帕塔尼人的邻族——阿帕塔尼人——阿萨姆平原居民”的物品交换双向贸易线。海门道夫对阿帕塔尼人的研究不仅为我国喜马拉雅人类学发展贡献了珍贵资料,也为印度非法侵占我国领土提供了有力证据,更是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改善中印经贸关系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有着辉煌的历史 ,蒙古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灿烂的文化。本文用广义的文化概念 ,以开发和挖掘蒙古族文化的经济价值为目的 ,从分析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入手 ,通过分析概括蒙古族文化历史发展概况 ,由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蒙古族服饰及工艺品、蒙古族传统优良思想着手 ,阐释了蒙古族文化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疆蒙古族传统节日——"祖拉节"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祖拉节"既有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又有新疆蒙古族文化的特色。对"祖拉节"的研究和发掘,对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霍尔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为伯明翰学派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视为伯明翰学派“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撒切尔主义”是霍尔理论中践行实践批评最为重要的主题.本文以“撒切尔主义”为聚焦点,深入考察它产生的历史语境,着力思考“撒切尔主义”的内核、特征及其彰显的“文化霸权”价值,为深入思考伯明翰学派“文化马克思主义”提供话语空间,并突显出它对文化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学术研究的百花园里 ,最近又有一部新书问世 ,这就是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黄凤岐先生撰著的《契丹史研究》。读过之后 ,受益匪浅 ,感到有必要作一评介。  该书共分八章 ,并有前言“契丹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与附录“契丹历史大事年表”,分别讨论了契丹族的族源和族属、契丹族的历史、契丹族的政治、契丹族的经济、契丹族的军事、契丹族的文化、契丹族的习俗、契丹族与周边的关系 ,总计 3 2万字。在“前言”中 ,作者有较精辟的论述 ,充分肯定了契丹族的历史贡献 ,诸如为中国走向统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对北中国的开发建设 ,稳定…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叙事民歌中反复出现的"风水宝地出英雄"母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这一母题是蒙古族故土风水信仰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它源于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地母信仰与汉、藏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源于蒙古族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神奇诞生母题,是在具有史诗传统的科尔沁地区特殊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新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发现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布朗族文化认同正面临严重危机:青年人不讲本民族语、不穿本民族服饰、不住传统房屋、不知道本民族历史,衣食住行日益现代化;影响布朗族文化认同感的因素主要有生存方式、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及主体意识,其中后者最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认为调适危机的关键是使布朗族主体意识完成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