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呼和浩特自建城至今蒙、满、回、汉四族的迁移与居住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就历史而言,土默特蒙古族是原住民族,汉、满、回为迁移民族。民族居住格局在清中叶基本定型,此后己不能把后边几个民族看作移民。其他部蒙古族尤其是内蒙东部区蒙古族在20世纪50年代后大量迁入。民国前居住格局基本按民族分区居住,辛亥至50年代初为分区居住到杂居过渡阶段,50年代至今总体上为杂居格局,只有回族还有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从迁移与居住的关系上说,以前是由日积月累的民族迁移而形成一定的居住格局,辛亥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则逐渐转变为由一定的居住格局影响民族迁移。由于居住格局的不断调整,各民族的市内迁移也不断发生,使原来各族“大聚居小杂居”的格局,演化为“小聚居大杂居”的格局,而且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中。本文认为,杂居固然利于扩大民族交往,但聚居同样使民族关系和睦,而且杂居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民族杂居主要是城市化和单位制的副产品。邻居关系和朋友关系往往超越于民族关系。这大概是我国第一个多民族城市社区史系统研究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涂妍  鄢杰 《民族论坛》2003,(10):51-52
嘉绒藏族属于藏民族的一支,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嘉绒”是“东方嘉尔木察哇绒”的简称,意为藏区东部与汉区的结合部,世居此地的藏族被称为嘉绒藏族。嘉绒藏族世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15个乡镇,总共有5万多人,长期以来与汉族、回族和羌族等民族杂居,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最近在藏民族地区的实地考察发现,嘉绒藏民族利用其特有的民居建筑———碉式藏寨———这一独特的人文资源,发展“民居接待”的特色旅游业。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是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民居接待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推…  相似文献   

3.
普米族     
普米族(旧称西番)约一万五千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兰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维西县,聚成村落,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宁蒗的普米族自称“普日米”都是“白人”的涵意。普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彝语族藏语支。宁蒗的普米族进去曾用藏文创造一种拼音文字,起初用来记录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诗歌故  相似文献   

4.
桂江中游一个瑶族村落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浦县位于桂江中游流域,境内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南部的三河乡境内有一片平均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直抵金秀县境,是为大瑶山的延伸部分。三河乡是一个汉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汉、瑶、壮多民族杂居乡。三河乡的瑶族,有的散居在以汉族人口为主的村落里,有的集中居住,形成瑶村,田厂村和冲口村就是两个瑶族聚居的村落,它们位于平原与山区交界之处,两村相连,没有明显的界限,村落在山腰,北边山脚下的平原是耕作区,南边村后是广阔的山地,IWe年有人口近700人。田厂村瑶族自称“尤棉”,他称则为“盘瑶”、“过山瑶”。上世纪中叶,因…  相似文献   

5.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东端南北麓,成立于1950年5月6日.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共同居住。由于民族众多,民俗事象也纷繁复杂,其中汉族的宗教信仰与其他民族有些不同。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祭祀事象随处可见,在此活动中,汉族的祭祀活动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15个民族。这一精神民俗渗透到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伴随人的一生。本文通过对祭祀事象的初步探索,试图说明宗教对人们心理的慰籍,以及它的心理调节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北与宕昌相邻,东南与武都为界,西南与迭部接壤。“舟曲”系藏语的音译,意为“龙江”,即“白龙江”之意相似,因江而得名,并其统治辖区称为舟曲县。舟曲藏族主要分布在白龙江上游两岸和拱坝河(白龙江一支流)两岸。舟曲县境内除东山两个乡纯属汉族,大部分乡均以藏族村庄居多;少数汉、藏杂居村庄两族居民也是截然异居,泾渭分明。一般藏、汉两族不同一村居住,也不互相通婚。  相似文献   

7.
西南民族杂居地和聚居地藏、彝、傣、苗族8-15岁儿童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蔡笑岳,丁念友本研究运用瑞文测验(CRT),对360名生活于西南民族杂居地和聚居地的藏、彝、傣、苗4个少数民族8-15岁儿童的智力状况进行了测量与考察。研究发现,(1)4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8.
“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族共和”的口号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报0出的。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口号象“五族共和”一样为中国各民族,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1912年五月,孙中山先生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  相似文献   

9.
地处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处的河湟地区是我国西部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民族大走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这一流域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创造了许多融合多民族智慧内涵丰富、形式多佯的文化遗产,包括这一地区诸多以清真寺和藏传佛教寺院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以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节日和仪式活动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今甘肃省临潭县、卓尼县古属洮州,此地民间信奉的18位龙神[2]多为明初开国功臣或皇亲国戚."常爷"是18位龙神的首席,是明朝开国功臣中的回回人之一常遇春,他还是洮州藏民信奉的海神,受到汉、藏、土等多个族群的奉祀.常爷崇拜打破了村落和族群的边界,在汉、藏、土、回等多族群共存的时空中实现了人们跨村落、跨族群的不同层次上的文化交流与认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一崇拜尤其有着民族文化学界值得关注、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我县地处山区,是一个民族杂居县,除羌族外,还有藏、回、汉等三个民族,共有十一万多人口,分居在十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境内有岷江和杂谷河贯穿南北,土地肥沃、矿藏丰富。解放前,由于国民党的残酷统治和压迫,这里遍种大烟,各族人民食不饱肚,衣不保暖;民族文化更遭到极大  相似文献   

12.
清代黄河上游地区民族格局演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地区指甘青宁三省区和内蒙古一部分,这里是我国北方农耕区与北部和西部牧业区的交汇地带,很早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多元文化交汇融贯、并行发展的区域,入清之际更显示出各民族“大杂处、小聚居”的特点。汉、藏、蒙古、回、撒拉、东乡、保安、土、裕固等民族中,汉、藏、回民族分布地域最为广泛,成大网络大轮廊,蒙古、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族则散处其间而有迁移变动,为此引起主客民族活动地域再变动。这就直接促成了居住地区民族格局的演进,奠定民族分布状况,并日趋稳定。一蒙藏牧业区主要居民的分布格局1、明清之际顾实…  相似文献   

13.
四川的散杂居民族工作文/山居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有52个少数民族,5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其中,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65万,建有109个民族乡。四川省在把民族工作重点放在民族聚居区的同时,从不放松散杂居民族工作。省委书记谢世杰多次强调:要象重视民族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把民族发展看作仅仅是民族经济的繁荣,而对民族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相对于聚居区而言,散居区和人口较少的民族的文化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本文作者以畲族文化为例,通过对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的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以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应对策略。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应对策略(一)明确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责任主体我们要看到,散杂居地区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兼具…  相似文献   

15.
白族散杂居地区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白族的源流 白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人口上百万的一个大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白族总人口为1858063人。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此外,白族在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属白族散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16.
“花儿”,也叫“少年”,是产生于河州地区(包括今甘肃省临夏州、甘南州部分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中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用河州汉语方言演唱,格律独特。“花儿”流行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可位列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首。  相似文献   

17.
回族是一个有着典型大分散、小集中人口分布特点的少数民族;与其他几个少数民族相比,具有人口较多、分布最广,大分散中相对聚居人口比例高,城市人口数量大、比重高,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除与汉族杂居较为普遍外、与各少数民族都有杂居等突出特征。研究回族人口分布的地域特征,对今后民族工作有一定实践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海藏族服饰文化编者按:“青海是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长期以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兄弟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勤奋开拓。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五彩纷呈的青海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我刊决定从本期起,新设“民族民俗文化之苑”栏目,...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个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的土家族村落——彭家寨,以它那吊脚楼群的独特原生态魅力,震撼了中国民族文化界与建筑界。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在亲赴彭家寨实地考察后,由衷感叹彭家寨400余年“藏在深山人未识”,评价其吊脚楼群为中国西部保存最完好的土家族村落古民居之一。彭家寨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酉水流域,  相似文献   

20.
在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出现最早,但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什么呢? 过去众说纷纭,确切地说,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是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政策,推倒清政府,使汉族能够得到自由独立地位;但另一方面,孙中山认识到以汉、满、蒙、回、藏五族为中心的各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不能因为汉族独立了,就去压迫其他民族。孙中山主张在清朝压迫汉族时,便去推倒清朝,清朝推倒之后,主张国内民族“一切平等”,实行“五族共和”,建设一个统一、自由和独立、富强的中华民国。因此,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一方面提出“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另一方面,又提出汉、满、蒙、回、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