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宗教和道德间的联系 将宗教视为道德的支柱,是西方思想中一种深厚的传统。在这种观点看来,宗教信仰提供了一种社会粘合剂,形成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传统的道德价值在其中得到尊重。因此,在伦理观上持保守态度的人往往看重宗教仪式,他们担心世俗化会使道德和社会结构瓦解。正如笛斯卡尔指出的,“既然在此岸的生活中常常奖恶罚善,那么,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侠电影与宗教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宗教伦理是宗教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一个边缘交叉研究对象,但有人认为,“宗教无道德”,本文从宗教、伦理的本义及人的神性与人性来讨论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认为宗教伦理是我们当今进行现代世俗道德建构时必须加以活化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犹太人的独特历史地位和文化特征,然后从宗教和语言两个因素入手,论述了面对现代冲击的美国犹太文化的内涵,而这种文化正好为犹太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素材,从而使犹太小说在美国文学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宗教神秘主义与犹太弥赛亚信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赛亚信仰最初并不占据犹太教的中心位置 ,犹太神秘主义对其发展亦无实质性影响。 1 6世纪始 ,卢里亚喀巴拉、萨巴泰运动及近现代哈西德运动以宗教神秘主义特有的悖论方式使之凸现并最终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原始宗教中蕴含着影响中国伦理文化形成的诸多因素:生存困境,早期伦理与宗教同源;众神有等,伦理秩序构建的范本;恐惧敬畏,伦理意识的心理根源;神意天道,伦理实现的终极依据;禁忌祭祀,伦理行为的规范准则;祝、史、巫、宗,早期有限的伦理主体。在原始宗教中寻根溯源,有助于形成对中国伦理文化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7.
消解当今世界各种冲突与苦难需要普世伦理,普世伦理的核心理念是超越差别,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大融合。宗教伦理不仅是世俗道德的形上基础,而且以它特有的终极关怀,能实现人与人、人与万物的沟通与融合,成为未来普世伦理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宗法社会与伦理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政学是一门与社会学和文化学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要讨论中国的“家政”,不可不首先考察家庭赖以生存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本文着眼于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分析,以期给家政学专家们提供一点背景材料。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组织发生过种种变迁,但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以父家长为中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原则的宗法制的家庭、家族却延续数千年之久,直到近代还保留着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试图通过对贝娄的《洪堡的礼物》,马拉默德的《基辅怨》和《店员》,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四部小说的典型人物的分析,将美国犹太文学纳入犹太移民与宏观的移民世界及微观的美国社会的文化接触这一特定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犹太身份着眼于阐述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在“轴心期”华夏民族道德理性自觉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先秦儒家吸取了西周家族宗法制的一些观念,将孝亲敬长的自然情感加以理性化,将源于自然情感的“亲亲尊尊”引向政治治理的轨道,从而将社会政治秩序的和谐奠定在血缘亲情上,同时也使社会政治生活带有浓厚的家长制特色。通过对早期儒家伦理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论从旅游学研究还是旅游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的关系都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文章就宗教景观在中国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宗教景观与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等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熟知的西方文化中的一些重要观念,其源头其实是来自犹太文化的。“人们普遍认为——这一看法也是符合事实的——欧洲文明是希腊人、罗马人和犹太人的遗产。”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宗教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的关系。依据宗教多元论的类型学,混合多元论为跨文化宗教伦理提供了人性原则,理性多元论提供了理性原则,而灵性多元论则提供了灵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民与世界各民族和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不断加深,我们贸然发现有一个民族是无论我们走到那里都会碰上,有一种民族的文化是我们无论在何地都会强烈地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与伦理相互制约立论,从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揭示传统伦理道德及其学说的发生、形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扩张和稳定性的根源;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结构,从不同侧面阐述传统伦理道德在整个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整合的特点,揭示伦理道德及其学说在传统文化中扩张的道路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伦理秩序中的宗教负担刘小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小枫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总30期上发表文章指出,近10余年来,经济改革给中国大陆的公共生活带来了意味深远的变化:公共生活的生态由全民式转变为群体式和个体式。尽管国家仍试图通过倡导全民...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亡;而宗教文化属于人类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财富,它将在人类社会中永存。所以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受害者》中的利文撒尔与阿尔比两人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受难者。他们痛苦与荒谬的处境构成了一种双重悖谬。而他们的受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的反犹主义倾向造成的,阿尔比将反犹主义思想同化于自己的内心,并施加在利文撒尔身上。他们之间是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尽管利文撒尔认为自己对阿尔比的生活与人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必要有负疚感。可是他仍然承担起了责任,这其中"爱邻如己"的犹太伦理思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小说展现了苦难对于受害者的积极意义,它能促使人更加努力地奋斗并最终摆脱苦难。  相似文献   

19.
西方宗教伦理与儒家政治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西方宗教伦理以关心人类个体生命和生命意义为目标,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儒家政治伦理讲求“内圣外王”,突显个体应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标准是政治利益,西方宗教伦理的价值标准是宗教信仰。儒家政治伦理讲求意义与自愿,西方宗教伦理讲求理性与自觉。中西传统伦理与现代经济伦理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和连续性,在批判的基础上,传统伦理可以向经济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揭示了犹太文化的三个主要特征,即犹太教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主客民文化的并存与互动,客民性造就的商业民族,并论述了犹太文化的广泛影响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