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在婚恋行为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包括初婚年龄上升、婚恋对象更广、婚恋途径更丰富等。择偶观方面,男性新生代农民工会比较注重异性的长相,而女性则会更加注重异性的能力和收入。频繁的职业流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决策有着显著的负影响,而住房条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比较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职业地位获得和经济地位获得的异同,试图考查户籍制度作为一个制度分割机制,如何对社会流动产生影响。通过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最终获得的结论是,三重制度分割———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使流动人口劳动力被隔离在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空间之内,而正式制度对这个空间领域的控制和影响较弱。这就导致了流动人口的极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分层形态和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模式,它也迫使流动人口沿着特殊的流动路径并遵循着非正式的规则来现实上升社会流动,这些特殊的路径和非正式规则构成了一种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非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民工与城市联系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农民工划分城市化的农民工、流动型农民工、季节性农民工三类,其中,城市化的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学习,有着相对稳定的职业、住所和收入来源,这部分农民工除了是农村户口外,实际上已经与城市居民没有区  相似文献   

4.
青年农民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力军,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和宁波三地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试图从生活、职业、认同和交往四个维度去探究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呈现生活工作的适应性.总体上已基本适应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群体内部具有较强的趋同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个体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第二,认同存在混沌性.他们认为除了农村户口自己已经是城市人,当中的大部分觉得大多数事情自己可以和城里人做的一样好,城市生活没有紧张感,还愿意或很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来自农村.第三,交往的两重性.他们在初次社会化时习得了社会交往的农村特点,再次社会化时则获得了城市特点,传统与现代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5.
广东职业流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描述了广东职业结构变化的基本情况,把广东的职业流动概括为:从低收入、低社会地位职业转移到高收入、高社会地位职业;年轻人转移的幅度高于中老年人;在一些职业流动中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性的职业流动比女性强烈,剧烈的职业流动主要发生在25岁以前。随着职业流动的加剧,职业多样化的趋势明显,而以青年人尤为突出。通过职业流动的研究,论文指出:社会变迁最突出地体现在青年人身上。  相似文献   

6.
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教育是提高自身人力资本、实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转变的最主要途径。总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需求强烈,偏好学历教育,学习内容上体现了明显的市场经济导向,在教育机构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技能与学历相结合的教育是最适合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可以通过深化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规范培训机构、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和强化企业责任等途径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7.
所谓社会流动,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地位或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如当前我国农村中有一批青年农民脱离土地,从事工业、商业、运输业等工作,这就是社会流动现象。再如近几年来,我国有一批中青年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这也是社会流动现象。前者是职业变化,后者是地位变化(有些也同时包括职业变化)。一、青年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青年这一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社会流动性,他们从一种职业流到另一种职业,从较低的社会地位升迁到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在现代社会中是常有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从青年社会流动的  相似文献   

8.
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教育是提高自身人力资本、实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转变的最主要途径。总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需求强烈,偏好学历教育,学习内容上体现了明显的市场经济导向,在教育机构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技能与学历相结合的教育是最适合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可以通过深化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规范培训机构、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和强化企业责任等途径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质量提升是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对深圳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职业流动频繁、工作时间超时、收入水平偏低、上下级关系偏紧等问题。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可采取适度放宽户籍政策、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社保水平、拓展政治参与途径、加强人文关怀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职业流动是劳动者变换劳动角色的过程,是指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从一个职业或职位到另一个职业或职位的变更。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职业流动日渐普遍。合理的职业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利用,也有利于个人的特长发挥。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社会等级序列客观存在,而较高的社会等级、社会地位又可以成为人对良好能力表现的一种肯定与褒奖,所以合理的社会流动能够有效激发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进取意识与竞争意识,并增进创造能力和开拓能力。一、职业流动分类职业流动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职业性质和…  相似文献   

11.
青年农民工就业流动的特征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国内对于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流动及其影响给予极大的关注.本文基于国内相关数据,从就业流动频率、流动层级、就业保障三个角度归纳出我国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流动特征;梳理了就业流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各种理论假说;提炼出一个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之考察了青年农民工就业流动影响的中间变量;最后基于实现有保障的就业流动目标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陶艳梅 《职业时空》2009,5(2):116-117
近几年,流动女工活跃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她们作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社会发展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对具有代表性的流动女工群体的职业选择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认识流动女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和困境,也为我国发展女性职业生涯辅导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崔岩  黄永亮 《社会学研究》2023,(5):112-133+228-229
本文重点讨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就业质量高度异质性背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高度分化可以从农民工劳动技能的结构性变化、行业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差异化特征、新职业新业态所带来的职业高度分化等角度予以解释。在行业技术升级和新职业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有效提高中低技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城乡流动中的传播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的升温,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逐渐展开.本文着眼于农民工城乡流动这个过程,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农民工流动情况中存在的传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还没有脱离传统乡土社会的特点,主要还是依靠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来沟通信息,而大众传播媒介在城乡流动中的作用却十分微弱.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传播方式存在着很致命的弱点:盲目性和无序性.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弱点将给农民工自身甚至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郭元凯  胡晓江 《城市观察》2015,35(1):166-175
农民工在流入地的长期稳定居住,是该群体社会融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北京、天津和重庆等10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年龄、流动时间、职业类型、社会保障、劳动合同签订、行业类别存在显著相关。因此,政府及企业应该尽量消除制度和政策性歧视,降低城市的就业门槛,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教育,提升城市定居意愿,加快社会融入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农民工的经济、政治、精神生活、子女教育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当前农民工弱势地位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即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社会制度的缺陷和收入分配的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目前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对策。就是要从户籍制度的改革、法治的健全、扩大农民工就业、改革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来切实改善农民工弱势群体地位。从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四城市制造业青年农民工的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青年农民工在就业年龄、职业技能、职业选择、收入水平和劳动保障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传统观念和妇女较低的文化素质等因素有关.因此,改善农村女青年的就业环境和生存状况.就必须从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农村流动女性公共服务与保障体系、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市民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其内涵来看,包括生存职业市民化、社会身份市民化、自身素质市民化、意识行为市民化四个层面。生存职业化既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三个层面的基础,因此,农民工的稳定就业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条件。本文主要对农民工就业现状、就业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稳定就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侯殿收 《职业时空》2005,(18):28-29
农民工职业阶层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几年来农民工阶层合法权利得不到维护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产生了种种矛盾,形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容忽视、需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民工职业阶层合法权利缺失的主要表现1.政治权利不平等在政治上,农民工干了工人的活,但没有得到工人的身份。农民工者,农民工人也,是农民身份的工人。有相当多的农民工,在工厂里,在企业里,在单位里,已经工作10年、15年、20年了,还是农民工。因为他的户籍是农业户口,不是城镇户口,所以得不到正式职工的身份。有的农民很能干,但得不到应有的任用、培训、升迁,更谈不上在这个工厂里有当家作主的地位。通常,决定了他永远是临时工。相当一个时期里,他们不能参加工会,现在允许参加了,但也是另册登记,享受不到正式工人工会会员的同等权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2,(21):16-17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劳作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由于职业低端化、生产安全卫生条件低劣和职业病防治措施缺位,农民工是尘肺病高发群体。据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起介绍,2009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18128例,同比上升32%,其中新发尘肺病高达14495例,占总数的79.96%(2010年”月9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