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自然环境、河床边界条件及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诸方面,对比分析了长江与黄河之间存在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决定了两条江河防洪形势的基本格局和发展动态。并通过对黄河防洪形势不断恶化的历史教训以及近期治理经验的分析,认为长江不会成为第二条黄河  相似文献   

2.
在对学生进行“看图画,编童话”类型的想象习作练习时,前后两次教学效果迥异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 图画内容:长江、黄河两条巨龙腾空而起(此图颇似中国地形图),在他们的周围,到处是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根,旁边注上文字“滥伐林木”。图画下方有两行对白:“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相似文献   

3.
济水原是一条独自入海的河流,因曾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为"四渎"而名扬天下.但在"四渎"之中,惟有这条河流被历史湮没了,成了一条"名存实亡"的河流.那么这条河流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流向及流经的区域如何?济水与黄河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起,国家将上马“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这项工程涵盖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13个省(区、市)的770个县,国家预计投资1035亿圆。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堪称我国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这是中国治水方略的重大战略调整,即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将由此出现转机。提到中国,人们就会想到那两条奔腾不息,既孕育人类又桀傲不驯的大河——长江和黄河。古代中小国5000年灿烂文明,大多都与这两条大河有著…  相似文献   

5.
叔叔,我问您     
叔叔,我问您:当兵苦不苦? 风雨中,您巡逻在边关小路,任那风吹雨淋,心中装着的是祖国神圣领土。这条小路,一定通向长江、黄河,通向古老的万里长  相似文献   

6.
仕凭  阿友 《北京纪事》2015,(2):38-41
6年来,他卖掉车和房自费千万,拍摄了2000多个小时的自然生态纪录视频素材,剪辑成多部公益微电影。所有影片没有一句旁白,却有一种强大的语言深深震撼了观众心灵。而现在,他正忙于拍摄又一部反映水生态危机的短片《长江,长江》。电话那头,他的声音里透出憔悴与焦虑:“6年前拍摄黄河,我就在关注长江,因为她们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现在我发觉,长江的生态环境非常严峻,采矿、水电站建设、化工厂污染……长江真的快‘死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三星堆文化遗存和商代盘龙城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的进行,学者们不得不对长江流域文明的上溯年限和发展程度进行重新评估,这也导致了文化研究重心的南移。就像长江、黄河南北并行,浩浩东去最终汇入大海一样.长江文明和黄……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明显,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究雾霾污染的区域差异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Tapio模型,研究了中国2015—2020年雾霾浓度的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研究发现,各大经济区PM2.5浓度均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季节性变化呈现出“冬高夏低”的特点;PM2.5浓度总体区域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西北综合经济区的区域内差异扩大趋势明显,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区域内差异缩小趋势明显,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的区域间差距扩大趋势明显;大多数地区雾霾浓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都表现为强脱钩状态,但脱钩状态不具有持续性,脱钩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淳厚西江     
黄伟宗 《市民》2006,(7):44-44
黄河文化代表农业文明,长江文化代表工业文明,而珠江文化则代表后工业文明。西江文化,则是珠江流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维度考察吴文化,认为对于吴文化的考察,应该有一种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眼光。泰伯开吴,从陕西即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出发,来到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即在中华民族黄河长江的土地上走了一条对角线。这条对角线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本质性的重要性,打开地图从陕西岐山一直划到了长江的太湖,牵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命线。华夏文明、炎黄文化是发源于西北,对角线的效应,使其发达于东南,从而使得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良性的互动互补,在承受各种强烈的挑战和震撼中,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华民族由此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就一节史料谈黄河夺淮与河口东移问题刘大卫横贯苏皖北部的淮河,古时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在涟水县的云梯关入黄海。雍正十年(1732年),云梯关及其下游一带划归阜宁县。关的遗址,现属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由于黄河夺淮,二渎并流,黄沙入海,淤积成陆...  相似文献   

12.
苗族与楚国关系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古代文明是由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黄河的中原华夏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南方长江中游蛮夷的楚文化。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并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我国南方、北方和东部沿海已发掘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类型的分布状况,考古学界、史学界在80年代初发表了探讨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的文章,认为: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上游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的自然条件远比黄河中上游更适宜于古代人类的繁衍生息。所以说,我国古代文明是三大集团即黄河中上游的华夏集团、长江中下游的苗蛮集团和东部沿海的东夷集团所共同创造。苗蛮集  相似文献   

13.
家居涪江畔,水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了。 由于我偏爱于文学,其中水之咏诵不绝于闻。神州大地,九曲黄河,滚滚长江,哺育出华夏文明。时常,为水而赋,小哼一曲,贻笑大方,但聊以自娱。  相似文献   

14.
名言警句     
《山西老年》2012,(10):15-15
生命,需要我们去努力。年轻时,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会经验。机会,需要我们去寻找。让我们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奔向大海。长江、黄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样。长江劈山开路,黄河迂回曲折,轨迹不一样,但都有一种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过程中,如果像泥沙般沉淀,就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辉煌。  相似文献   

15.
正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相似文献   

16.
别出心裁     
江南,仿佛是上天别出心裁创造出的一个奇迹。江南的水不同于长江的悠远流长,不同于黄河的汹涌澎湃,江南的水犹如一位娴静的姑娘,她穿过石垒的小桥,绕过古色的亭台,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德国的两位重要思想家——康德和赫尔德在论述中国时,都曾提到中国的"京广大运河"或京广水路。这样的说法背后,是一条确实存在的京广水陆交通线。这条路线由京杭大运河、黄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北江等多条河流和湖泊构成,从北京至广州,中间只需在赣粤边境短暂改行陆路通过梅岭。17、18世纪间,这条京广水陆交通线在中西交流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姚行先 《老友》2014,(2):1-1
正人生好比一条河。无论是长江、黄河,还是我国七大水系中的任何一条河,都是奔腾不息、曲折前进的。曲折,听来惊魂。可河面对曲折,毫不腿软,始终以其坦荡的胸怀,倒山的魄力,游龙般穿行在原野、丘陵、崇山峻岭之间,酿造生命,壮丽山河,造福社会。更为可贵的是,拐急湾、绕礁石、闯险滩,即使碰得粉身  相似文献   

19.
朱萍 《北京纪事》2010,(3):66-69
他是第一个沿京杭大运河小道骑行全程的人,从北京通州的验粮关开始,到杭州的三堡船匣,途径六省市,跨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一路与运河相伴,  相似文献   

20.
青海三江源区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因此,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