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历史、编史学与科学编史学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科学编史学问题,所以有必要把涉及到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学术结构等问题作一交待。一般而言,历史一词在含义上有"历史本身"(res gestae,已做之事)和"历史认识" (historia rerum gestarum,对已做之事的叙述)的区分。前者是指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 即"历史实在"(Historical Reality);后者是指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它体现了人类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种认识上的努力,即"历史学"(Historical Sci- ence)。在对两种不同的历史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两种历史哲学便凸显出来。根据德雷(W·  相似文献   

2.
:2 0世纪的科学哲学主要有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三大流派。这三大流派不仅在历史上依次出现 ,而且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理性实证化 ,到批判理性主义所导致的理性历史化问题的产生 ,再到历史主义对理性历史化问题的初步解答三个阶段的发展。这一发展是西方科学哲学在 2 0世纪的重大历史转向 ,使得理性历史化成为 2 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核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虚拟企业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虚拟企业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虚拟企业这个复杂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多维度、多层次、多目标性,动态变化性、结构复杂性等。此外,从伙伴选择、协调管理、信息共享、信任机制建立等方面分析了虚拟企业运作管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不仅是批判的历史哲学 ,而且也是整个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论的焦点问题。西方历史哲学经过长期争论 ,这一问题至今仍未真正解决。然而这一问题又是关系到历史哲学 ,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一个不能不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哲学危机时代的史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柏林墙的倒塌和经济全球化使历史哲学及其所维护的历史感陷入了危机。进步主义历史哲学从此失去其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后现代史学理论,即叙述理论。但叙述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球化呼唤建立一种新的史学理论:整体历史论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科学发现之一.作为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无疑具有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但是,马克思毕竟不是学院派的哲学家,其全部理论都服务于他毕生追求的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因此,在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既要从新世界观(哲学)的本质的意义上去看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又要从"历史科学"的具体内容上去领会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转向语言学的西方历史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 《求是学刊》2002,29(2):102-107
20世纪 6 0年代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开始转向语言学 ,其中历史叙述研究引导了这种转向。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一些历史哲学家的思路转化 ,论述了这一转向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对历史编纂的影响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论证策略是,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展示出它们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将它们归结为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针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给历史编纂带来的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理应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在诸子百家中,法家贯彻"法后王"的治国策略,认为时代在发展,治国不必法古.儒家、墨家、道家和阴阳家倾向于把人类历史视为周而复始的循环,法家则把人类社会认定为直线的发展过程.以先秦诸子为参照,通过比较研究,不难看出韩非子历史哲学突破了循环论和复古主义的框架,与近代提出的进化史观颇为相似,而他对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则与西方后来提出的人口是按几何倍数增长的观点极其相似,韩非子的历史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治国必不可少的参考.其正面价值在于:改革是与时俱进的,法治比人治更为科学、客观、公正;而负面价值则是人不能变成执行法律的机器,应该更具有灵活性和人文关怀,才不失法治的本义.  相似文献   

10.
张蓬 《浙江学刊》2006,1(3):67-73
在西方哲学问题的历史逻辑中,不仅存在着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同时还发生着从近代的"解释哲学"(认识论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应该说马克思的哲学引领了后一个哲学转向.马克思哲学对哲学的消解和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哲学从"解释"走进了"历史".哲学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批判的性格,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就是哲学的这种转向给予的.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经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都是这种转向的逻辑在历史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樊志辉 《求是学刊》2001,28(1):29-33
世界范围的殖民主义和全球化运动对汉语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导致现代汉语哲学传统的断裂、无休止的“学舌”与“失语”。若要超越这一尴尬局面 ,就必须在全球化的对话格局中重建自主的问题意识和独特的话语模式 ,并对全球化有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国外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行为与性质的科学。其发展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研究存在 ;研究演化 ;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6):17-24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类现代实践进程的历史科学,具有统一于实践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因而是一个内在于现代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阐释和构建出现了背离这一历史科学实质的倾向,这主要是:一方面形成了过多强调必然性的经济决定论和公式化、僵化的旧教科书体系,导致对现实的封闭性解释;另一方面,在反驳这一封闭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主体性解释逻辑和实践哲学构建的抽象理论范式。对此,我们应充分理解作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在深刻把握社会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科学与组织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管理正从传统的简单性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复杂性转变。复杂性科学成果为这种转变的实现,为复杂性管理原则和模式的建立提供有力的科学基础和原型。组织管理具有复杂系统所共有的特征。复杂性与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复杂性管理的新模式,展示出新管理模式所具有的无限生命力,并指出了复杂性管理模式的建立必须从还原论思维方式转向复杂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涛  秦晶 《社科纵横》2005,20(5):128-129
本文通过解读彭刚先生的《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来走进克罗齐复杂的历史哲学世界,通过对文本的批判,笔者期望能梳理克罗齐历史哲学体系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6.
秦文 《社科纵横》2012,(9):108-111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明的历史学理论家。他的历史哲学包括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发展模式两个方面,前者论述了地理影响历史与物质、文化、风俗等影响历史以及需要、动机决定社会演化;后者阐述了他的社会演化史观和因果论。他为新史学的传播与构建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理应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一突出席位。  相似文献   

17.
从 2 0世纪西方的一大主流思潮分析哲学与相关的科学哲学近百年来互动演进的角度考察 ,可以看出 ,分析哲学经历了从 2 0世纪前半叶以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的注重实证经验的逻辑与语言分析 ,到当代分析哲学强调动态整体论并形成多元化格局的重大转变 ;与之相应 ,科学哲学也从对科学知识的静态逻辑构造研究转变为紧密联系社会与人文因素 ,动态、整体地研究科学发展与科学进步的合理性 ,并且开创了多种学派、多元学说竞立的新局面 ,它和当代科技革命的实际也是相互适应的。回顾、总结这一百年历程 ,对研究理论创新与科学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哲学历来是哲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存在着众多的理论范式.实践哲学必然包含两个面向:一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即对实践的理论解释;二是作为实践的哲学,即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一种实践哲学范式,当这两个面向相统一时,则处于常规时期;而当这两个面向相分离时,则处于危机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的统一,使其既能对实践作出理论解释,同时又能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知识分子在历史过程中作用的极度重视,是葛兰西实践哲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在葛兰西看来,意大利革命力量的活动过程也就是知识分子通过与群众运动的结合夺取领导权的过程,也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知识分子作为这个过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发挥着历史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今,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了学术化、理论化怪象,甚至妄图构建一个有牢固哲学根基的虚无主义历史观体系。因此,以哲学的态度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中实为必要。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这一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点。现实性是历史的哲学维度。历史的现实表现为历史本质与历史现象的统一,表现为历史规律展开成实体性内容的过程,表现为主客体之合力的结果。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根源就在于历史之现实的“迷失”,主要表征为:历史认识中,非批判的经验主义;历史阐释中,非反思的唯心主义;历史评价中,非客观的形式主义。然而,仅从黑格尔“半科学”的历史观出发还不足以完成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彻底批判。马克思从历史的前提、历史的动力、历史的目的三个维度超越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从而为科学把握历史的现实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