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在的社会建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研究》(1967)一书是由美国社会家彼得·伯格(PeterL.Berger)和德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卢克曼(ThomasLuck-mann)合作撰写的。伯格1929年生于维也纳,1954年获纽约新社会研究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伯格被公认是现代现象学社会学的大家,他与卢克曼的合作贡献了现象学社会理论的一部当代经典。伯格也称得上是西方宗教的一位当代“居士”,《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1969)和《巨大的荣耀:在一个轻信的时代寻求信仰》(1992)等著作,代表了古典传统以后…  相似文献   

2.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国当代社会学的代言人,经历了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目前的长期的理论探究和反复的田野调查,创建了一种反思的象征的形式社会学。他的社会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类学,并对人做历史人文考察。在早期的著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中,他明确地指出,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人”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思想的复杂性,对社会发展及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1992年出版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更进一步强调对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劳勤 《社会》1992,(10)
郑也夫,1950年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哲学硕士,1986年获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现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任“知识分子丛书”主编。主要著作有:《西方社会学史》、《中国足球的出路》、《游戏人生》(即将出版)。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杂文百篇,已完成书稿:《知识分子与中国》、《代价论》、《语言社会学丛谈》。  相似文献   

4.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1910年一1989年)是现代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除本文要介绍的《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XI%1/NN)外,还有机类群体》(1950),《社会科学的性质》(1967)等,霍曼斯的学术生涯与哈佛大学有着不解之缘。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其漫长的社会学研究开始于在哈佛商学院与马约教授的合作。马约是住心理学家,致力于一项有关心理因素对工厂中工人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他也是后来著名的“霍桑实验”的指导者。“霍桑实验”揭示人的行为不是环境刺激的简单反应,而是对刺激的解释并据以作出复杂的反应。研…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理论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社会网研究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是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 ,是一套分析方法和技术。社会学从创始以来 ,社会结构一直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在《群体联系的网络》(1992)中第一次在社会学研究中使用了“网络”一词 ,并把社会想象为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二、三十年代 ,英国人类学家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社区与其他社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社区的界限并不象主观判定的那样清楚。在这种背景下 ,社会网分析就应运而生了。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 -布朗(Brown)…  相似文献   

6.
“五四”老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同志,是科班出身的著名社会学家、辩证唯物论派社会学的主将。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法研究,在巴黎大学专攻社会学;大革命时期,在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任教,兼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暨南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直至全国解放。在二、三十年代,许德珩同志在社会学方面的译作有《社会学方法论》、《哲学的贫困》、《唯物史观社会学》、《家族进化论》等;著作则有《社会学概论》(商务版)和《社会学讲话》(上下二册,好望书局版)。以下举三本书为例加以阐述。一、评介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名著《社会学方法论》这本名著是许德珩同志于1924年10月译就的,其时他尚在巴黎大学深造。1925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部译稿。孙本文在《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中指出:“首先用本国文字介绍社会学的方法的,要算许德珩氏所译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留法五,六年,许德珩的经济仍常感拮据,但每天攻读总在十小时以上,刻苦用功,积久不懈,为留欧同学中所少见。他对于社会学的各派学说,都曾经涉猎,而尤服膺于涂尔干的学说,并利用课  相似文献   

7.
旧中国的社会学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由社会学家余天休发起组织的“中国社会学会”在华北成立。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社会学团体。学会出版了《社会学杂志》(双月刊)。由于当时国内社会学者甚少,参加者寥寥无几,成立不久就无形消散。这是中国社会学家致力于组织专业性学会的第一次努力,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尚未具备,因而半途夭折了。事隔数年以后,随着一批留学欧美国家的中国社会学者陆续学成归来,社会学著作在国内的出版逐年增加,社会学也逐渐由少数大学的科目,推广到一般大学课程,由大学选教科目进而为专设学系,在大学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这样,组织社会学团体的想法在南方一批社会学教授中间开始酝酿起来。直到1928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是年9月6日,社会学家吴景超博士访美回国来到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孙本文为吴洗尘,遍邀上海各大学及在沪的社会学教授聚会,借此机会共同商议有无组织社会学学术团体的可能。席间,有孙本文、吴景超、吴泽霖、应成一和钱振亚等人提议组织一个地区性的社会学协会,结果获得全体赞成,决定成立“东南社会学会”,并创办《社  相似文献   

8.
《社会》杂志步履艰难地但又胜利地走过足足十五个年头了。值此佳期,谨表祝贺。《社会》这个国内第一份社会学杂志,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社会学这门学科在解放初期被打成了“资产阶级伪科学”,在五十年代,老一辈的社会学家几乎都被打成“右派”,这片学术园地一片荒芜。直到1978年底,改革、开放的号用吹响了,“忽如一夜春风来,于树万树梨花开”。1979年胡乔木同志代表党中央召开了社会学座谈会,宣告了这门学科的新生。上海在某些方面也许是能得风气之先的。1981年前后,上海大学文学院(当时是复旦大学分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会学…  相似文献   

9.
名家茶座     
Emile Durkheim,埃米尔·涂尔干(又译: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读者:在这封信里,我想就一个有争议的社会学概念,作一些介绍,并借此机会,就社会学的性质及其社会职能作一些补充阐述。这个有争议的社会学概念,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一词,根据吴泽霖先生早年的一本著作《社会约制》所说,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吴泽霖主张把这个词翻译为“社会约制”,其理由是“控制”带有以上临下的意思,似乎只有在位者才可以控制平民,长者才可以控制幼小,男子才可以控制妇女等等,他认为这是不全面的.从广义的方面看,“Social control”应  相似文献   

11.
编者随笔     
《社会》2002,(10)
“社会学是什么 ?”这是每一位初识社会学的人经常的发问 ;因而也有了英格尔斯《Whatissociology?》一文 ,其实 ,社会学除了深奥、繁复的理论 ,更是在我们身边无处无在地实践着。本期推出的主题报告便有了“生活中的社会学”这一主题。从消费、儿童玩具、旅游、身处的办公室 ,到与人接触的中的“面子”都有所涉及。从理论中来 ,到实践中去 ,这就是我们所处生活中的社会学。笔者曾在2年前与《大众旅游的社会学批判》一文中提及的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有所接触。在其《社会的麦当劳化》(乔治·里芡尔 ,199…  相似文献   

12.
部分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经济与社会》,等。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为迪尔凯姆  相似文献   

13.
人文中国     
《社会工作》2009,(22):F0002-F0002
许德珩,中国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字楚生(楚僧)。1890年10月17日出生于江西德化(今九江市)。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讨袁运动。1915年入北京大学,并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任《全国学联日刊》总编辑,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学习社会学,并到英、德等国从事研究和翻译工作。1927年回国后,  相似文献   

14.
部分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经济与社会》,等。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为迪尔凯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的快速发展及相关研究将有可能重塑宗教社会学的边界。由于过分强调对排他性宗教的研究,宗教社会学一度被称为“基督宗教社会学”。然而,非排他性宗教主导的中国社会却对此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微观层面上,非排他性宗教的普遍存在对植根于西方社会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改宗”和“委身”——构成了挑战。在组织层面上,它挑战着“教派-教会”理论,提醒我们要对非科层化的宗教组织给予关注。在市场层面上,社会学家可以考察非排他性宗教何以在中国宗教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格奥尔格·齐美尔的著作常被英语国家归为正统社会学范畴,J.伍德在其社会学百科全书中这样评价齐美尔:“他是‘正统’社会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们认为齐美尔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为分析诸如“双重事物、三重事物和多重事物”,“吝啬鬼、陌生人和穷人”,“竞争,友善和冲突”这些社会形态奠定了基础,这种观念一直主宰着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对齐美尔观点及著作的接受。除极少数以外,英美国家的社会学教科书对齐美尔的著作只当作一般的参考书或作为介绍冲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的想象”(sociologicalimagination),这个形象而富有智慧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首先提出来的。米尔斯认为:现代人不时地感觉到他们的个人生活处于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中。面对这种困境.人们习惯于从个人层面的角度去认识并采取行动,结果往往陷入更大的困境中。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这样一种基本的。J智.难以捕捉个体与社会、个人经历与历史发展、自我与外部世界的交互作用”。社会学的想象,就是希望从前具备这样一种。C智,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以一种新的认识视角,去把握或自觉地意识社会结构安排及…  相似文献   

18.
【于光远小档案】于光远(1915──),上海人。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抗战前曾在陕甘宁边区从事经济研究和教育、文化方面的工作。1948年起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理论宣传和科学研究的管理工作。历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在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十四大和十五大为特邀代表。 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同时涉猎社会学、教育学等。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探索》1~6卷、《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吴景超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其代表作《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商务印书馆出版)充分体现着他的全部学术思想。但这决不是一本为学术而学术的书,而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里中国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一种真切的表露。吴先生在书中论述的要又是:为改变中国的不幸境遇.提高人民的生活程度,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这是一本中国人论述中国问题的书。第四种国家的意义吴先生在本书《导言》中开宗明义,按人口密度与职业分配两个标准,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人口密度高、农业人口少的,如英、德;第二类是人口密度低、农业人口少的,…  相似文献   

20.
蔡博方 《社会》2005,40(3):32-57
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下文简称《范畴》)对于发展社会行动具有关键作用,却由于诸多因素让位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范畴》内部的论述结构与外部的参照比较出发,进行相关脉络的梳理,以证明该文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然后指出“合意”在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上的双元角色以及通过“合意”所建构的“共同体行动/合意行动/社会体行动”三元行动类型。综观之,《范畴》的理论意涵值得我们反思“从行动到秩序”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