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 19世纪初开始 ,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德国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 ,屠格涅夫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 ,在作品中以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众多德国人形象 ,并在对其评价的同时 ,通过这面活生生的镜子 ,描绘了 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统一、教育改革、科研体制革新和哲学思潮兴盛的影响下,19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这一时期,德国涌现众多顶尖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由于诺贝尔奖的授奖对象是在科学领域做出最重大发明或发现的人,因此19世纪和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的卓越表现成为20世纪前期德国高产诺贝尔奖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社会需求的拉动和工业技术的支持,也构成当时德国高产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浅析德国现代化的进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德国进入了以普鲁士为主导的社会现代化,使德国清除了分裂状态,走向统一,德国的现代化的发展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英法美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德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70年代,德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力获得突破性发展。其作法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素质,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德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及成功经验,对中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俄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指人类摆脱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由传统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所经历的一个长期过程,及其在该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俄国的现代化始于19世纪60年代,发展、延续于20世纪初。在俄国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较为关注的是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及其两者关系。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察和分析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欧洲工业发展的重心从英国转移到了德国,德国成了欧洲大工业的诞生地及代表.二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英、法向德国位移,德国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三是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了欧洲格局的改变,群雄纷争的多极格局为英、德争霸格局所取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格兰其,英语"Grange"汉语音译,意即"(美国)农民协进会"。19世纪后半期,美国工业高速发展,农业生产在当时美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化成果带动下,开始了现代化和商品化进程。然而工业化带来的资本主义垄断却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并导致农业危机爆发,最终因高价涉农铁路运费问题引发的格兰其运动正式拉开了19世纪晚期美国农民运动的序幕,推动了联邦政府对铁路和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近100年间,德国移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境移民人数在阶段性变化的前提下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总体发展趋势,移民来源、移民方式等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19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的高速工业化,德国由出境移民国家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  相似文献   

9.
铁路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对早期工业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铁路建设不仅与德国工业革命、德意志的统一及现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德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助推器.从某种程度上说,19世纪的德国铁路建设基本上与德国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同义,在铁路建设推动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对德国统一、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0.
瑞典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落后国家.但是,由于此后相继建立了木材工业、木浆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等主导工业部门,它不仅实现了现代经济起飞,而且使现代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到20世纪初,瑞典已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瑞典现代经济起飞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19世纪下半叶迄20世纪初英国历史发展中的如下三个问题:(一)这一时期社会改革的基本内容;(二)如何公正地评价这些改革;(三)怎样分析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及其国际地位。(一)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初,德国法学家创造的法律行为抽象概念名称Rechtsgesch ft,因其违背符号学基本原理而不科学,应更名为设权行为。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统一后的德国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变化都已发展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基础,它也必然会促使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清末地方自治思潮对其社会政治改革和政治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仅就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及其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农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农业中的雇佣劳动力的比例和大农场在农业经营中的比例都在下降。这一时期农产品价格的长期低落和社会工资率的上升,使得资本主义的雇佣经营无利可图。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业部门的规模效益不高,而对工资劳动的监督成本却很高,家庭式农业生产完全可以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相融合,并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社会公共部门支持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的建立,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同样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复兴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郑观应不仅是早期卓越的维新思想家,也是社会保障思想的集大成者。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初,郑观应主张对贫民的救助应变单纯救济为教养并重,并提出设立保婴会以救助弃婴。19世纪90年代以后,郑观应意识到社会保障事业是富国强民的手段,更是实行宪政的要务,他建议改革社会保障机构的救助方式,更有价值的是他介绍了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郑观应的社会保障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济发展中,从原来(1840年)的第五位,一跃为世界的首位。其经济发展如此之迅速,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分不开的。为了搞清楚第二次产业革命与美国现代化的关系,本文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国家兴起以功能分区为主旨的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热潮。欧风东渐,直接影响了1930年代中国的城市变革即市政改革运动,汉口市政当局效法欧美,数易规划,制定并初步实施的汉口分区规划,使汉口城市空间布局按照现代方式得以重组,从而奠定整个20世纪汉口城市现代化基本格局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德国文学的研究在看似散乱中却隐含着一条主线:通过对歌德、莱辛、施莱格尔兄弟等代表性作家的研究,重点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文学发展的几个亮点,勾勒了该时期德国文学发展的主线;《大公报.文学副刊》传播与研究德国文学的主要原因是18———19世纪的德国文坛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坛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探讨的某些问题也是20世纪初期中国文坛所关注的话题;《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德国文学研究,特别是其歌德研究对当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对研究对象要整体把握和全方位阐释,二是重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构建知识谱系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 0世纪初 ,美国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 ,政治腐败问题因社会转型而更加严重 ,成为美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 ,政府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 ,改政党“分赃制”为“功绩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漫延 ,为美国顺利实现社会转型提供了人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