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19世纪末,古埃及、阿拉伯伊斯兰的大量珍贵纸草纸文献被走私到海外,散落在世界各地。今天,无论存放在何地的纸草纸文献都面临自燃被毁的危险.如何保护、修缮、研究、解读这些文献,是阿拉伯世界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4.
5.
19世纪末,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曾以近乎绝望的笔调写道:“在世界上最凄凉的地方当中,巴勒斯坦当属首屈一指,这里寸草不生,没有希望。”然而,21世纪初的今天,在这块“最凄凉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科技、经济和军事强国。这就是现有人口700万的以色列,也即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被默顿誉为“既是社会学之父,又是科学社会学之父”的实证主义哲学鼻祖孔德,曾把人类精神进化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哲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而他所处的19世纪中期,正是理性高扬,实证科学迅猛发展,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恩格斯)的时代。在这一强劲的时代潮流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科学)被看成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卡西尔语)。按照海德格尔的观察,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众神逃遁,大地解体,天上没有了奥秘”。 相似文献
11.
12.
从16世纪早期到19世纪晚期,千万的非洲男人、女人和孩子被迫走到海滨,拥挤在恶臭的海船里,半死不活地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其间,有超过100万人葬身大洋。 相似文献
13.
印度:不列颠人没看懂
今后50年的世界政治结构转型潮流,将被两道大坝拦挡住,一道是中国,一道是印度;先过中国,再过印度?而印度可能就是这个世界所要通向的最后一道无限:它有无限的不重样的身份,文化深不见底。18、19世纪,施莱尔马赫们和叔本华们就已这么认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留学生历来就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实践着“开眼看世界”,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近代中国有多次留学热潮,最早的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1872年到1875年间,清廷先后派出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即著名的“留美幼童”;1876年,李鸿章派中国学子赴德国习练陆军军事技能.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社会进入了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里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要想放眼世界,融入世界文明大家庭,就必须学习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