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古以来,大部分家庭教育模式都是“严父慈母”,由于母亲与孩子有更多接触时间,女性本身也更情感化,因此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更多是温柔的形象,而父亲由于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与孩子的交流不太多,导致只能表现出严厉的一面。随着社会变迁,女性也开始投入到社会工作中,父亲开始和母亲一样,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增多,但是由于父亲缺乏育儿知识和交流技巧,导致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方式不当。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去年10月去世的,医生说送他终老的病是脑溢血,但我总觉得我们兄妹6个才是父亲的催命鬼。如果他不是养育6个孩子,他就不会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那铁塔一般壮实的身体就不会倒下。父亲是个苦命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3岁时就死了母亲,成了没娘的孩子。家境的贫寒,严重影响了他的婚姻,我的母亲双目失明,其家世比父亲更糟。当年,母亲嫁给我父亲的目的就是找一碗饭吃。父亲用勤劳与坚忍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完整的衣服,饥饿与寒冷是他常年征战的两大敌人。为了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相似文献   

3.
载言 《女性天地》2011,(6):27-29
人生能有几次搏,在妻子的鼓动下辞职考"碗"唐敏和傅珂既是大学校友,又是河南南阳老乡2007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们留在郑州打拼,没几个月就领取了结婚证,成为无房无车无钻戒的"裸婚"一族。唐敏是瞒着父母结婚的。她的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公务员,他们不反对女儿留在郑州,但对傅珂却不满意。母亲曾对她说:"你和他结婚,两人都是白手起家,工作又不稳定,将来买房、养孩子都需要很多钱,婚姻光靠感情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风衣     
苁蓉 《老人世界》2011,(8):29-29
小时候,每当注视母亲婀娜的身影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时,我总会奇怪,有了几个孩子的母亲竞还有这样的风韵。可是那时,母亲总是抱怨,嫁给父亲是她最不如意的事情。而父亲因为自己的确比母亲稍矮一点儿,长相差一点儿,也就由着母亲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1999,(3)
快半年没回家看母亲了。这期间,母亲倒是进城来看过我两次。我不是没时间,而是与母亲之间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了。几年前,妻子说很希望母亲来给我们带孩子,而我并不希望她老人家来,我的内心深处对她有一种排斥。表面看来,我是一个孝子。父亲在世时,每次回家,都有一...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父母生前有一幢私人住宅。1982年,父亲在地质部门工作,母亲于次年去世,之后不久父亲再婚。继母带来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由父亲和继母共同抚养。他们长大后不思孝敬,反而对父亲歧视虐待,父亲生病的时候被他们赶出家门,我将年逾八旬的父亲接过来生活。几年前继母在原籍死亡,  相似文献   

7.
自母亲因操劳过度而去世后,琳达一直很伤心。更让她伤心的是,没过几个月,父亲便又娶了一个叫菲莉的女人。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对新过门的继母产生好感,并友好热情地对她,这无疑难于登天。看着菲莉整天在家里指手画脚,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琳达对她更不满了,并将这种不满转移到父亲身上。琳达开始觉得,母亲的死跟父亲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不是只知道在外忙着工作挣钱,丝毫不顾家里,母亲也就不会死了。  相似文献   

8.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9.
中医的悲哀     
韩起 《中外书摘》2009,(9):30-32
也许是家教的影响,我越来越感受到中医深沉的悲哀。 父亲大半生行走杏林,所以我自幼年便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母亲生育六胎,仅存活最后两胎,就是姐姐和我。生我时,父亲已过不惑之年。母亲常对邻人说:俺这孩子,可是十八亩地一棵苗。  相似文献   

10.
劝母亲再婚     
李春香 《老年人》2013,(12):32-32
母亲命途多舛。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她的两次再婚都是因为丈夫亡故,第一次我坚决反对,第二次我则全力支持。母亲是12岁时以童养媳身份嫁到我父亲家来的,和我父亲共生育了4个孩子——姐姐,哥哥,我和妹妹。我5岁时,先是哥哥夭折,不久父亲又因病去世,母亲一下子失去两位亲人,心灵受到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父亲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母亲要养老抚小,放牛、养猪、织布,哪样重活脏活她都干过。在我父亲病故3年后.母亲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决意嫁给他。  相似文献   

11.
我和哥哥相继成家后,家里只剩下父亲母亲朝夕相处。父亲吹葫芦丝的时间更多了,微眯着眼,侧歪着头,一副酣醉的神态,母亲则在一旁听得入神……见他们每天过得都这么快意舒畅,便向父亲讨教快乐的秘诀。父亲沉吟半天,一脸诡秘地说: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种了一株仙人草!  相似文献   

12.
方格 《当代老年》2010,(3):34-35
1990年,张艺谋与前妻肖华离婚时,女儿张末年仅7岁。父母离异后,张末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的破碎给幼小的张末带来了很重的心理阴影,她恨父亲,自从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几年都没来看她一次,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给她。看着别的孩子享受父母的疼爱,张末怨恨中又强烈地思念着父亲,她不知父亲这些年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3.
小小寰球     
亚洲/调查母亲们的真实处境亚太地区最大的广告公司——奥美亚太市场传播公司公布的一项以亚洲22个城市、1200位母亲为对象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生活态度上,新加坡、中国(合香港)和菲律宾的母亲最为积极和充满活力,而最为被动和消极的则是斯里兰卡、日本和马来西亚的母亲。在北京,受访的妈妈们给调查者留下的印象有些悲壮,她们的生活态度虽然积极,但她们为了孩子却是在所不惜。她们虽然在工作上声称必须尽心尽职,但她们视孩子的成功和未来为自己的成功和未来;为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她们不仅要抚养孩子,而且还要努力学习,以成为…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孩子而言,来自母亲和父亲的爱是缺一不可的。可是现今中国家庭中,父爱缺失的情况一直存在。有的男性认为,在外打拼挣钱就是父亲全部的职责;有的男性则是不知道如何陪伴、关爱孩子。本栏目每期介绍一位在养育孩子上有爱、有趣的父亲,告诉大家真正的父爱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15.
范动 《金色年华》2011,(6):37-37
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十五岁,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他的家庭让同学们看不起,他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边上做修鞋匠。别的孩子全是这个城市中有钱的孩子,父母是有权有势的,他是一个例外,他的父亲没受过教育,花了很多钱让他上了这个重点中学。从来的那天起他就受歧视,他穿的衣服是最不好的  相似文献   

16.
马朝兰 《老年世界》2011,(15):30-30
终于决定去北方念书了。为了能去那个冬天有雪的世界,我和母亲坐在昏暗的书房里争执了很长时间。家庭会议,父亲给我投下了决定性的一票。当母亲板起脸来,他无奈地笑笑,“算了,孩子大了,别老替他做决定,他也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17.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18.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19.
伊豆的母亲     
伊豆的母亲文/徐步在日本伊豆.那年除夕,"洋插队"行列中的我与一种神圣的感情不期而遇。除夕那天,妻子慧子带着女儿去外县看望日本亲戚。我一人在家,很孤单,就到街上去走一走。我这个中国老知青是1996年才到伊豆"洋插队"的。难以名状的兴奋之中,时时都有一...  相似文献   

20.
父女情深     
那年父亲节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我和弟弟们多数时间在医院照顾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八年的父亲只能由保姆照顾,一次,我走进家里,感觉气氛冷清了许多,我的心情也异常沉重和焦灼。父亲已经失去了语言功能,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从父亲的举止和神态中,我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对母亲的依恋。母亲不在家,父亲总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这个屋看看,那个屋瞧瞧,我知道,那是在寻找与他相依相守多年的老伴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