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年经历对萧红一生创作影响非常深刻,无论是对乡愁的书写,对"家"的渴望,还是对女性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独特思考,都充分体现出童年创伤性体验对她内心情感世界的深深触动,从而也导致她最后与左翼文学的关系日渐疏离,在生命旅程的最后带着全部的人生经验和生存压力艰难地返回童年的栖息地,使精神回归故土,创作出属于萧红的文学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童年意绪是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苏童有意无意地将童年体验带入了小说创作,在作品中虚构了两个"故乡",小说文本充溢着与其童年体验同质的意绪之流。按照童年意绪投射对象的不同,苏童小说童年意绪分为"香椿树街"、"枫杨树村"和其他三个系列的文本表现。  相似文献   

3.
童年是人生中一个既重要又特殊的时期,人的性格、习惯、情趣、素质,都是从童年时代开始形成。童年的影响伴随人的一生。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精神健康状况、性格形成、领导风格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动物性是人与动物相通的一切属性,它是人类生命的基础,是生存的本然状态。动物性本能书写是莫言小说的重要特征,它在作品中表现为食的动物性回归、性的动物性张扬、感觉的动物性位移和人物变形为动物等文学形态。莫言将动物性书写纳入文学实践与自身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童年时代的饥饿与孤独经历是动物性书写的主要思想来源,荒诞年代对人类兽性的异化所造成的恐惧是动物性书写的直接体验,无形的礼教桎梏所带来的伤害使莫言痛心疾首。这些曾经的生活历程使莫言感受到历史的苦难、人性的复杂,从莫言生命的体验来考察其作品中的动物性书写对于理解莫言的创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6,(1):15-24
考诸苏轼《和陶诗》的创作过程,不难发现,苏轼被贬谪到岭南的惠州、儋州之后,《和陶诗》才开始大量出现。这充分说明了艰苦卓绝的岭南贬谪生活经历不仅是《和陶诗》创作动机的触媒和人生境界的转变,而且也是其人生体验的极致和审美体验的升华,同时还是其宦海生涯的反思与总结。而这一视角却少有论者涉及到。因此,研究苏轼之岭南贬谪生活体验与《和陶诗》之境界的关系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纪兰香 《船山学刊》2013,(4):143-147
文学是作者心灵世界的观照,渗透了作家深刻的经验、记忆和体验。同样是贬谪南方荒蛮之地,韩愈和柳宗元笔下的南方形象差异巨大。其原因既与他们的童年经历以及受到中原记忆的影响不同有关,也由于他们在南方贬谪时间的不同从而形成对南方的不同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照分析了萧红于个体生命与文本世界中体现出的对于两性之爱的矛盾人格 :执着追求与力图拒绝 ,并从父亲意象、童年经验、生活体验、创作意识、双重人格及悲剧预感等几方面解读其矛盾人格背后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8.
莫言小说创作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底蕴建立在其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乡土记忆之上。童年时期的"创伤体验"是莫言成长记忆中的生命情结;从"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到"阶级成分论"的社会经验构成了莫言人生和创作中的历史记忆;以"高密东北乡"命名的故乡是作家莫言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难所。莫言小说创作是其童年经验与成长记忆、家族经验与历史记忆、乡土经验与感情记忆的三重变奏。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创作的一系列上海题材小说,有她自己独特的视角,那就是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而王安忆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她的童年体验、孤独体验对王安忆的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的文化身份与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丽丝.莱辛具有边缘人与流亡者的文化气质,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小说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意趣与独特文化意象,并致力于对社会边缘阶层的关注,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独立的品格。莱辛小说的创作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以及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冰心的童年生活经历了改良的"严父慈母"家庭教育,远离大家族的小家庭生活,烟台八年海阔天空的自然生存环境,中西合璧、新旧交融的文化醺陶,无伴的孤寂与优裕的家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和形成冰心温婉又不失大气的为文风格的重要因素。深邃浓重的童年情结,是冰心终生永葆童心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谁没有童年?谁没有感情?童年的感情是记忆河边上的第一排小树,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霜雨雪,它总要成长壮大,垂下一片绿荫,绿荫给大地带来清凉,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情结,给他们的创作带来源泉和养分。  相似文献   

1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郑愁予和林泠同为台湾诗坛的大手笔,他们经历相似,感情接近,有台湾诗坛金童玉女的美誉。郑愁予是台湾诗坛最负盛名的现代派诗人之一,1933年生人,原名邹文韬,祖籍河北,童年时代随父亲在军中度过,在抗战生活中长大。当他把动荡不安的流浪生活写进诗里时,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均是浪迹天涯的浪子,因此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为“浪子诗人”。林泠1938年出生在四川江津。她的童年经历也和她的本名胡云裳一样,云一般随着在军中任职的父亲四处飘转,西安、南京都曾留下她童年的踪迹。虽然两人经历相似,感情又较接近,但在创作上却此疆彼界,泾渭分明:1.…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张嫘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劳动,文学创作对作家自身的文化素质、知识修养和写作灵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可否认,创作需要超凡的才能。但仅有才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的心灵体验。大文豪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国内名作家巴...  相似文献   

17.
童年经验对赵树理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形成了赵树理固执的难以更改的生活习性 ,导致赵树理小说创作更加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与电视媒体的普及,儿童生活空间、游戏空间越来越小,与自然接触的时间和机会也越来越少,正常的童年被异化和压缩,这种生活状态违背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是非"童年生态"的生活。新时期儿童文学作家遵循"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从儿童的成长规律出发,通过健康的游戏和回归自然的书写,塑造了一个个活泼、自由的儿童形象,呈现出属于童年本身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新时期儿童文学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作家的创作与其生活体验有着紧密关联,同时,他们的作品又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象狄更斯创作《雾都孤儿》及夏洛蒂创作《简·爱》。海明威发表了不朽名著《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长时期来,文坛为之哗然,批评界为之震惊,读者为之叹服。两部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当时青年一代的幻灭感,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精神及强烈的反战情绪。系统分析,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时代的影响及作者的经历是海明威创作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