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欺骗"这一义位上"诈"、"欺"、"骗"三个词有历时更替的关系:"诈"、"欺"两词在先秦已经出现,东汉以前文献中"诈"占据优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口语中"欺"已经取代"诈"占了主导地位;"骗"产生于宋,明代以后逐渐取代"诈"、"欺"成为此义位的核心词.  相似文献   

2.
3.
4.
表示年老男子的"翁"和"叟"之间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叟"已引申出"年老的男子"这一义项,"翁"在两汉时期才出现这一义项,从先秦至两汉,"叟"是表示年老男子之义的主要词语。从魏晋至唐宋,"翁"和"叟"在用法上基本相同,两者长期并存,是同义竞争关系。到元代,"叟"常出现在散曲及杂剧中,而"翁"在更多类型的文本中出现,后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前者,元末明初,"翁"对"叟"的历时替换基本完成。现代汉语时期,表示年老男子的"翁"和"叟"被"爷"和含"爷"的短语取代。自身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与元明时期文白兴替的语言潮流是"翁"取代"叟"的主要动因;此外,"翁"替换"叟"可能与同音词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概念场为背景,把汉语不同历史时期的常用词各自分解为义位,置于不同的概念域中,全面考察其中的常用词成员及其分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就可以对常用词的历史演变做出比较清晰的描写和比较深入的解释。概念域中常用词成员的演变及其分布的演变,具有相互依存的共变关系,是常用词演变研究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内容。而现有常用词演变研究,多偏重于考察显性的常用词成员的衍生和新旧替换,对隐性的常用词分布的演变缺少关注。因此,探讨汉语常用词的演变模式,不仅要关注常用词成员的演变,更要关注常用词分布的演变。常用词的演变模式主要有常用词成员的衍生、更替、消减、存续,以及常用词分布的扩张、萎缩、置换。现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格局,是其所处概念域中主要成员及其覆盖域历经多次重新分配和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杜牧焚诗考     
文章以酒和女子为切入点,指出杜氏耽于诗酒是政治失意的曲折表露,青楼风流乃其英雄本性的"另一种"展现.但是杜牧未能摆脱传统价值实现标准的约束,焚毁反映其"诗酒风流"生活的诗作,以期得到后世的认可,由此不难理解其何以焚诗.  相似文献   

7.
以五类常用词——即吃类词、打类词、看类词、听类词、走类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的考察,认为汉语常用词既有稳定性,也有变异性,变异是主要的。影响常用词变异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变化、方言地位的升降、词汇系统的内部机制以及口语与书面语系统的相互交换等。  相似文献   

8.
焚鱼成灰     
这件事,我当时一直不能明白。 真的不明白。 那一年,我12岁。 蜷缩在屋子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呆呆地看着母亲。母亲正坐在庭院内一张矮矮的凳子上。已是傍晚,铁皮桶里狂乱飞舞着的艳红火舌,在暖昧不明的暮色里,显得突兀而又诡谲。母亲手执长长的火钳,专注地在铁皮桶里翻动着,四散的火星飞得老高老高的,像一群金色的小蝴蝶。  相似文献   

9.
立法语言中的法律常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法文本的词汇系统中,除法律术语外,最有研究价值的是法律常用词。根据法意表达功能,将其分为语篇连接词、法意具指词、书面语体风格词、情态词、模糊限制词、介引对象词、近义区别词、高频法律术语构成词(素)八类。准确掌握法律常用词的用法可以提高立法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挖"和"掘"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挖"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在《老乞大新释》中已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18世纪中后期,"挖"已取代"掘"成为通语中"挖掘"类概念场的主导词,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到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2.
鲍文卿、鲍廷玺义父子是《儒林外史》中两个重要的戏曲演员形象。他们在书中的出现 ,与作者吴敬梓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其道德理想密切相关。鲍文卿的宽厚品质是作者道德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但作者自身思想道德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使鲍文卿这一形象在客观上具备了讽刺意味。鲍廷玺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似 ,作者意在通过鲍廷玺的蜕变过程 ,多方面地反映其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3.
略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双重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实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全球化 ,即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主观战略决策的全球化。与此相对应的也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反全球化” ,前者是全球化的客观制约力量 ,其典型表现有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等 ;后者不是反全球化本身 ,而是反不合自己利益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婁"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王筠《说文句读》认为"文不成义,不敢强解"。分析认为将小篆"婁"自下而上读作"女中毋",其意为女子身中空无一物。"秋"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禾榖孰也。从禾,■省声"。"婁"字究竟何解,"秋"字声中是否有义,容尝试解说,认为籀文"■"字,绘出了一幅禾穀成熟,蟋蟀鸣叫和大火流移的秋天图画。  相似文献   

15.
汉字两书论     
孟华 《东方论坛》2006,(5):55-61
将传统“六书”的构造方式进一步概括为“表意”和“假借”两种功能性手段。根据符号学的观点,文字的表达语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动机性方式,如表意的汉字,其形体含有对汉语单位的解释理据;二是拼音文字,其形体和语言单位之间是任意结合的关系。而就动机性汉字系统内部而言,又包含了这两种表达方式:“表意”代表动机性方式,“假借”代表任意性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汉字的“两书”。两书论是对传统汉字“六书”理论的进一步概括,其主要目的是要解释汉字深层结构中的二元表达机制及其普遍的符号学价值,以实现汉字符号学与世界符号学的通约和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区试和生产试验汇总资料记述了玉米新组合MT - 6和MG - 2 7的性状表现 ,提出了示范种植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丘迟年谱     
丘迟从举秀才后到入梁前的行事史传记载不详。本文列举史料中南齐皇室成员西中郎将任职的相关情况,发现谱主任西中郎参军在齐永明九年,由此确定谱主居父丧的时间是齐永明九年至隆昌元年。通过谱主的其他活动确定他居母丧大致在齐建武四年至齐永元二年,从而基本确定谱主一生的行事。  相似文献   

18.
考证方言本字就是利用语料来恢复词语和字形的对应关系,找回本字;乾县方言火通、横两个字在古今演变时分别由于阴化、文白叠置而与词语失去联系;理清历史音变,找到方言旁证,结合文献证明就可以分别找到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19.
宋代两京饮食服务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宣传、广告效应;注重内部装饰;有歌妓、妓女助兴;服务功能及服务层次、方式多元化;服务质量、环境卫生上乘;店主与员工构成了以"工价"为纽带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品牌食品众多。宋代两京饮食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已大大超出了饮食服务业发展本身,主要反映在促进了两京商业的繁荣;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与社会闲散成员,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0.
还珠楼主(1902-1961),本名李寿民,中国武侠小说大宗师。著有武侠小说36部:《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11部出世仙侠(剑侠)系列小说,述正邪两派剑仙间善恶之争,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融儒、道、释三教哲理于一炉,寓意深远;《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25部入世武侠小说,提倡崇善除恶、孝友义侠,表彰人的价值尊严。还珠武侠对郑证因、朱贞木、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均有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