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李白诗文与钟嵘〈诗品〉》的续编,着重分析李白全面接受钟嵘《诗品》的原因:(一)李白与钟嵘都是革新诗歌的有志之士;(二)二人以“兴寄”为中心的诗歌理论有一致之处;(三)李白为钟嵘所品诗的著名诗人的思想、道德、生活、创作所吸引。  相似文献   

2.
吴晨骏是诗歌团体“他们”中的一员,在受到“他们”一些核心理念影响的同时亦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以写实为中心,吴晨骏的诗歌对“历时”的互文性影响做“共时”的处理,进行独特的文本实验。同时,吴晨骏在诗歌语言技巧方面,经历由象征向隐喻的嬗变和由写实向对写实的反讽,并且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形成“回忆”和“他者”两种结构范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诗歌篇章修辞理论,以诗歌主题为中心,分析了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心灵颂》等六大颂诗的诗歌结构,指出济慈的六大颂诗的结构经历了从松散到紧凑再到完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世界华文诗歌,以五四时期诞生的新诗为主体;提倡诗歌革命并首先实践的是留学生,他们是从19世纪晚期开始的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支特殊的先导的知识分子群体;倡导诗歌革命乃是他们倡导中国文化、思想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善于借鉴外来诗歌文化,继承中国诗歌传统,从而成为五四以来新诗运动中最有影响和成就的代表者;台湾的诗歌是20世纪华文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诗人也是台湾华文诗坛的主要弄潮儿,大陆,台湾诗歌的此起彼落,正好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的一条完整轨迹  相似文献   

5.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歌,以其所蕴含的忧国爱民的巨大政治热情,广博渊深的现实生活内容,精妍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南家和明清之际的爱国诗人如陆游、辛弃疾、戴复古、文天祥、顾炎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拟探讨文天祥与杜甫及其诗歌的关系。文天祥今存诗歌八百多首。学术界一般以他于宋恭帝德伯元年(1275)奉诏起兵勤王为界限,将其诗歌分为前后两期,认为其前期诗歌(二百四十多首)多为酬和、赠答所写,内容较为一般甚至不乏平庸、无聊之作,诗风受到江潮派的影响。起兵勤王之后,由于国势发生急速变化,诗人的生活内容也随之有了巨大改…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发挥北京大学诗歌研究和创作的优势,促进学术和文化发展,让诗歌更深地介入民族精神的提升,北大中文系筹建北京大学诗歌中心。北京大学诗歌中心成立大会于6月19日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诗歌形成以味为审美中心的理论,刘勰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文心雕龙》中多次用味评诗,以味来对诗歌审美,在诗的立意、抒情、音律、风格诸方面都提出了味的要求。已经形成了以味论诗的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8.
壮族诗人韦启文对以人为中心的自然、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深沉思考,其诗歌对本民族故里民情风俗的独到描写,对当代知识分子心理世界的精致表达,对汉语诗歌形式意味构建的探索,具有明显而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明以后诗论有两大派:以禅宗"悟"为中心概念的一派,以李梦阳"法"为中心概念的一派。前者主创新,后者则强调复古。但这两派均没有抓住意象这一中心问题,对"兴"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和遗忘,这是明清诗歌衰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歌大致经历了二十年代萌生(以李金发为代表)、三十年代成熟(以戴望舒、卞之琳为代表)、四十年代拓展(以“九叶诗人”为代表)的发展历程。对于这个历程,过去已有同志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本文则拟更换角度,着重从不同阶段的现代派诗歌中...  相似文献   

11.
蓬勃发展的网络诗歌,出现了一种鲜为人知、特别倚重技术编程语言的新兴诗歌——超文本诗歌(在台湾称为“数位诗”)。主要以台湾前卫实验为例,讨论其中四种:新具体诗(视觉诗)、多向诗、多媒体诗、互动诗。既肯定诗歌这一“新空间美学的表达方式”,其“声、像、动”全方位组合的质素对新诗多元发展带来新形式的冲击与鼓舞,也对可能来临的数字化诗歌——技术完全进驻诗歌——表示一定的担忧。  相似文献   

12.
郝经(1223—1275),是元初北方诗坛在文学理论和诗歌实践两方面都极为活跃的大儒家、大诗人。郝经遗留下来的诗有14卷近600首。体裁有七言、五言古诗,杂言歌行,七言、五百律绝。从诗歌风格来看,可把他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以他使宋、被羁真州为界。他的前期诗歌,多究理、咏史、记实之作,颇具理性;他的后期诗歌,即被羁诗,多感怀、寄寓之作,抒情色彩浓郁。拙文《元人郝经文学主张渊源及其内涵》①和《风凋庭树静归根──论元人郝经的被羁诗》②已对他的文学主张和后期诗歌作了探析,本文仅就他的前期诗歌作品的内蕴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韩昌黎体和孟东野体诗歌论述周详,却未见对韩孟体诗歌的探讨。今从文献材料入手,以韩孟联句诗为中心,从三个方面对韩孟体诗歌加以述论:一,韩孟体诗歌称谓来自清代,与韩孟联句体密切相关,而韩孟联句体则源于北宋;二,韩孟体指五言古诗,运用铺叙手法,叙事为主、夹有议论,篇幅长,押险韵;三,韩孟体称谓的提出,彰显清人尊体意识的强化,促成清代仿韩孟联句诗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格律诗的核心是重平仄,从这一核心出发,对以李世民为中心的贞观宫廷诗坛创作的五言八行体诗歌的平仄格律进行了梳理,由此探察了唐五言律诗格律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是盛唐和中唐政治经济的分水岭,也是诗歌的分水岭,中唐的诗歌展现了完全不同于盛唐诗歌的 风貌,先是经历了以大历诗风为代表的过渡期,随着渴望中兴的改革观念的崛起,诗歌也寻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出现了以怪 奇为特征的韩孟诗派和以尚实为特征的元白诗派,这些诗派的产生有着这个特定时代文化土壤的影响,可以通过文化的另一 个视角——服饰,在中唐出现的特色为出发点,探求另一种中唐文化的代表——中唐时期的韩孟、元白诗歌流派,所能够产生 和发展壮大的文化风尚原因,能对这两个诗派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进而了解中唐的时代特色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从诗歌革命到革命诗歌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一诗在古代中国文艺中地位最高,既反映天地之心,又表现诗人的性情,还烛照时代风云。但1840年以后,宇宙不复是古典的宇宙,世界不再是中心/边缘的夷夏等级结构。处于已经变化了的世界中的诗人之心也在朝新世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现存的北宋使辽诗中,有两首运用契丹语写成的格律诗:一首是余靖的《胡语诗》,另一首是刁约的《使契丹戏为四绝句》。象这样运用纯粹少数民族语写成的绝句,不仅在宋代诗歌中绝无仅有,就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是罕见的。特别是这两首诗歌中保留了契丹语词,且有详明的注释,颇值珍视。余靖(1000-1064),本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少不羁检,以文学称乡里。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第进士。初为赣县尉,累迁集贤校里。景相三年(1036)因上疏论范仲淹被摘官事,贬监笃州酒税。庆历三年(1043),为右正言,赞助新…  相似文献   

18.
说散文应当抒情,这不会引起异议.但进一步的问题是:散文的抒情有什么特点?或者具体地说,同是抒情,散文与诗歌有何区别?这是中外作家、理论批评家感兴趣的话题.这个问题要从情感本身以及抒情的方式两方来看.而金科的散文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值得注意之处.先看情感本身.60年代曾有过“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理论主张,至今也还常常见到以是否富有诗意来衡量散文,似乎越向诗歌靠拢,散文就越有品味.其实这是个相当含混的看法.中国古人说,诗为酒,(散)文如饭.(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这个比喻使我们理解到,诗歌是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诗本事以诗歌的创作、解读、传播等文学活动为主要言说内容,也就与当时通行的笔记文本拉开了距离,往往被视为诗歌批评文本.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文本,唐五代诗本事的言说方式呈现出一定特点:言说形态方面,以事件为文本中心,以诗明事、证事;言说主体方面,以史官的口吻叙述故事、发表评论并由此形成纪传体文类特征.这些使唐五代诗本事与北宋诗话的以诗为文本中心、以文学家的口吻叙述故事和发表评论及其语录体文类特征等形成了鲜明差别.唐五代诗本事尚未完全从当时通行的笔记中脱胎而出并发育为一种成熟的诗歌批评文类,就被其孕育出来的北宋诗话迅速代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从翻译理论出发,对于归化和异化翻译路线是否非此即彼存在争议。以胡适的白话诗翻译为例,从翻译实践出发进行分析,发现胡适的白话诗翻译是既非归化也非异化的。由于胡适的白话译诗以推动文学改良为目标,其翻译均不是归化的,偏离了中国传统诗歌。同时,它们也不是异化的,同样偏离了原语诗歌。在方法层面,其白话译诗以“白话”为中心;在策略层面,其以“诗体的解放”为中心;在伦理层面,胡适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以“文言一致”为中心。最终,胡适的白话诗翻译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和外国原诗的双重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