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广东省清远县洲心公社,地处北江下游,属平原粮产区。全社有一万三千二百二十八户,五万六千三百二十六人,其中劳动力二万六千一百五十二人。耕地十万零六千一百七十一亩,其中稻田面积七万三千八百零八亩。解放前,这里“洪、旱、涝”灾害严重,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极低。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山西的旱涝等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位于黄河左岸,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带,境内山地丘陵破碎,沟壑纵横交错,植被森林遭历代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降水量不适农时,在空间及时间上形成“旱中有涝,涝中有旱”的特点。降水难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经常遭到旱、涝、风、雹、霜、虫等灾害,兹将明代到清代道光二十年(1368———1840)期间,全省性旱涝及相应的农业收成关系按年列表如下:从上表可知,明清时期的山西,大体8年左右大旱一次,其中在明代的276年中,就大旱44次,平均每6年一次。如果把部分地区的旱灾加上,几乎是十年九旱。旱…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现有老龄人口(60岁以上)630万人,其中农村有517.92万人,占82.21%;全省老龄人口中,鳏寡的占43%,而农村又占48%;全省老龄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的占80%,而农村又约占85%以上。现状农村老有所养的现状,分为三种。一、由国家供养。靠离退休费养老的约占5%.(有的省份总占1%—2%)。离休的老人,生活一般比较宽裕;退休的老人,生活均有保障。  相似文献   

4.
苏北濒临黄海,地势低洼,由于水利条件差,涝、旱、虫、卤水倒灌等灾时有发生,抗日战争时期敌、伪、顽势力的控制,兵荒马乱,真是既有天灾,又有人祸。为了建立苏北根据地,1939年,我新四军苏皖支队东进,1940年10月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在海安会师,数万军队进入苏北,粮草供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甘肃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就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十年九旱”之说,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我省干旱灾害更加频繁,其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成灾之重为历史所罕见。据统计,1950年~1989年期间,我省农田年平均受旱面积8326万亩,占农田受灾面积的552%;进入90年代以来,旱灾大有增长趋势,1990年~1996年,年平均受旱面积为1357万亩,占受灾面积的584%。干旱不仅给我省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危害,而且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干旱气候的特点和区域划分甘肃地处中纬度大陆腹地,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全…  相似文献   

6.
赵守玉 《快乐青春》2011,(7):137-139
父亲是位农民,识不得几个字,一辈子靠弄田种地为生,从未出过远门。他和母亲在家乡那“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的盐碱地上拼死拼活地劳作着,用心血和汗水养育着我们五个兄弟。  相似文献   

7.
一东莞县桥头公社桥头大队邓望成生产队,地处东莞东部,与惠阳、博罗县接邻,属丘陵地区。这里是东莞县的老灾区。全队有二十七户,一百二十三人(其中劳动力五十二个)。耕地二百一十一亩三分,其中水田一百一十一亩(有二十七亩是单造田),旱地八十九亩,自留地十一亩三分。解放前,这些耕地不是高旱的坑田、冈田、梯田、段田,就是受涝的低洼湖田和埔田,一个星期不下雨就成旱灾,下雨三天就汪洋一片。低洼的湖田和埔田更是十年九不收,往往是一年下几次种,插几次秧也没有收成。解放前在地主阶级残酷的压榨下,人们过着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饥寒交迫生活。许多农民在插完秧后就不得不出外做苦工,或到香港为资本家搬煤灰度日。过上灾年,更是饿殍充途,流离失所。解放后和土改后,特别是合作化后,这里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但粮食亩产也只不过在五、六百斤左右。人民公社化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  相似文献   

8.
肖国杰 《南方论刊》2010,(6):69-70,72
"镇盛,镇盛,即是‘浸剩’"!饱受水浸之苦。可见镇盛的水是"恶水",河水受污染,梅江两岸,冬旱夏涝,种田深受其苦,尤其是汛期,既要防河堤崩又要防内涝。镇盛的山也是"穷山",主要是沙砾土,养分低,酸性强,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走访了一些经济领导机关,一面学习,一面调查,受益非浅,收获很大。但是也感到有些现实经济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我们想就我省的现行经济结构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 我省国民经济结构有哪些特点?请看下面几个对比数字。第一,关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1978年,全国农、轻、重的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7.8%、31.1%和41.1%;而同年我省的则分别为23.93%、15.21%和60.86%。农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轻工业低16%,而重工业比全国高将近20%。第二,关于轻、重工业的比重。1978年,全国重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6.9%,轻工业为43.1%;而我省重工业为80%,轻工业为20%。如果说,全国的工业结构是重工业  相似文献   

10.
河北,乃古畿辅之地,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河北的历史和文化。公元十三世纪以来,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进入河北,经过元、明两代几百年的演变,河北的回回民族在这里发展起来,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辛勤地耕耘着这片土地。一、河北回族的分布河北的回族人口有420,380人①,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5.8%,是河北全省总人口的0.8%,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百分之49.26%,是河北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吴江县共有560个行政村,其中建立党支部的有558个村.这些村,从农副工三业收入情况看,在500万元以上的有93个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6.6%;150万元以下的有55个村,占9.8%;15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412个村,占73.6%.从农村人均分配水平看,1300元以上的有118个村,占21.1%;900元以下的有39个村,占6.9%;900元至1300元的有403个村,占72%.从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看,近年来受到县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和县级文明单位的村有117个,占20.9%;89年1月份被各地乡镇党委列为"山河依旧"的落后村有29个,占5.7%;处于中间状态的村有412个,占73.4%.以上情况的分析表明,全县好的和比较好的村大约在20%左右,比较差的村是6%至10%,中间状态的村则占70%强.好、中、差三类村支部,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指示精神,我们对几年来我省技术引进工作做了调查,并就进一步搞好这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有关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如下意见.一、技术引进工作的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至1983年底止,全省共签订各种合同3.317万宗,实际利用外资12.7亿多美元,引进技术设备10万多台(套).各行业引进设备的比例是:工业占52.2%,农业占6.5%,能源交通占4.3%,文教卫生占0.13%,商业旅游占30.1%,住宅房地产占4.6%.1984年,我省引进外资又有新的进展,引进项目成交额达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就象农业要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样,遇旱则灌,遇涝则排,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基础建设,我们把它归结为“四项基本建设”和“四项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宫敬才 《社会科学论坛》2008,(8):136-140,145
我们习见人类对自然探索开发高歌猛进的历史,鲜见它必然伴随的另一面:人类变本加厉不计后果地为自己招来未知、风险和灾难。今年夏天全球性气候异常和涝旱无度是这一历史另一面的最近例证。如果用自然资源的掠取和消耗.有毒有害垃圾的排放和丢弃,这二者对生态秩序的干预和破坏.三者合一造成生态环境的灾变和风险作为标准衡量,历史的另一面并非是“狼来了”的虚妄之谈。  相似文献   

15.
宫敬才 《社会科学论坛》2008,(15):136-140,145
我们习见人类对自然探索开发高歌猛进的历史,鲜见它必然伴随的另一面:人类变本加厉不计后果地为自己招来未知、风险和灾难.今年夏天全球性气候异常和涝旱无度是这一历史另一面的最近例证.如果用自然资源的掠取和消耗,有毒有害垃圾的排放和丢弃,这二者对生态秩序的干预和破坏,三者合一造成生态环境的灾变和风险作为标准衡量,历史的另一面并非是"狼来了"的虚妄之谈.……  相似文献   

16.
西夏灾荒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夏王朝的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了粗略的梳理,指出窖藏存粮、移民就食、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是西夏政权主要的防灾、赈灾措施。同时就西夏时期的自然灾害对西夏社会的影响及其相关问题作了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1甘肃发展农业节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甘肃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地区占全省面积的66%,全省自产水资源总量仅为306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1300m~3,居全国第24位,耕地亩均水量599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除了水资源在总量上的不足外,降水在时空上分布不均,更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从时间上看,年降水量的60—70%集中在7—9月份,而农业用水高峰在5—6月份,占全年用水量的35—45%,同期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的15—25%,形成了农业“卡脖子旱”,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空间上看,河西走廊的年降水量从西向东由30mm递增到200mm.  相似文献   

18.
任云兰 《晋阳学刊》2007,(3):124-125
一、近代华北自然灾害概况华北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大致包括河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和京津二市,区域内流贯水系以黄河、海河、淮河和滦河为最大。在历史上,华北地区的水旱灾害非常严重,春季干旱,影响农作物及时播种,夏季多雨,洼地积水成涝。西部高原山地如山西省多干旱,东部平原地区如河北省地势极为平坦,由于河流泛滥沉积物分布不均匀和河流沿岸的自然堤以及人工堤坝的阻塞,形成了许多排水不良的洼地沼泽和浅湖,常常出现洪涝灾害,尤其是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经常在雨季发生严重水灾。此外,黄、淮、海等河经常泛滥决口,大量毁坏庄稼和房舍。据统计,1912—1948年全国共发生水灾7408次,而本区域内的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四省的水灾次数达到了2250次,占30%;旱灾全国共发生5935次,本区域各省共发生1993次,占33%;虫灾全国共发生1719次,本区域各省共发生757次,占44%[1]34。可见本区域灾害发生频率之高,几乎无年不灾。  相似文献   

19.
喀喇沁旗马蹄营子公社东六家大队地处老哈河西岸,全大队有十三个生产队,五百五十六户,二千五百四十二口人,总面积达一万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五千一百九十九亩,林地河滩四千八百一十一亩。一九七四年以前,这里是春天一片白茫茫,夏天一片水汪汪,五千亩耕地就有四千亩是严重的盐碱涝洼,粮食单产一直徘徊在三百斤左右。一九七七年以后,东六家大队在河滩上抚育柳条,栽棉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并用多种经营得来的资金支持农业,大兴水利,排盐治涝,使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到初步改变,社员生活逐步提高,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发展,呈现出五业兴旺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香港贸易模式的特点在香港的经济史上,贸易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个新的贸易模式逐步形成了.这个贸易模式既有别于过去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模式,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模式相比,也具有鲜明的特色.香港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是极高的,而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又比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更高.1959年,香港本地产品的出口值第一次超过了转口值,这可以说是香港贸易迈向新阶段的开始.这一年,香港进口总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是95.9%,而出口总值(包括转口)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是03.6%.从1959年至1984年,前者的比重都比后者高.一直到1985年,后者(占89.2%)才超过前者(占87.8%).随后两年,两者极为接近.1988年,进口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跃升至120.7%,又超过出口所占比例(119.3%).30年中,进口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高于出口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