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雯倩 《劳动世界》2011,(10):29-31
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正是这一浪潮的核心。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珠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验场,最先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然而,在珠三角出口加工区为经济建设默默付出辛劳的女工群体的福利状况却一直被社会忽视。我们衡量她们的福利状况,不该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而应综合经济福利、政治福利与文化福利三个维度还原真实的一面,并积极寻求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0-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动劳动力的重点流出与流入中心,运用差序格局理论,从地缘角度考察流动劳动力就业地选择,并通过Mlogit回归方法,对影响流动劳动力就业地选择因素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劳动力依然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收入对于就业地选择仍具显著影响。同时,就近迁移比重变大,说明经济发展在收敛,地区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伴随国家城镇化发展,现代工业化进步,劳动力逐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至今,劳动力发展方向逐渐变化,长期形成的稳定劳动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变更,劳动力发展专一性在市场发展新形势下出现转移,为劳动力发展拓宽全新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城镇建设发展与市场劳动力分配带来多方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现代劳动力迁徙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劳动力市场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区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区域间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基于我国近二十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并给周边地区带来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具体来看,东部地区虹吸效应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双重流失,“高低集聚”现象凸显,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距逐渐拉大。本研究认为: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治理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提升我国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稳中承压,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供给质量亟待提升。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劳动力供求深受人口老龄化、新一轮技术革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及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等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短期看,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劳动者就业、收入、流动等活动带来负面影响。长期看,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力供给规模将继续下降,解决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性问题仍将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建议研究出台应对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劳动参与率下降、保护女性就业和减少就业歧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流动以及优化人力资本供给结构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去年下半年,珠三角地区工业、投资、消费延续升势,企业开始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回暖势头越来越明朗。从年初的民工慌到年底的民工荒,珠三角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经济回升的脚步。99%以上缺工严重有单不敢接一家鞋业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表示,目前东莞的制造企业,只要还在开工的,99%以上的企业都缺工严重。东莞某印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现在招工的要求都降低啦,本科的降成大专,大专的降为高中,降低再降低也没人来。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经济步入"结构性"减速阶段,探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含有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的Leslie模型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及结构进行预测,基于人口增长约束和人力资本投资限制的经济增长模型,数值模拟并分解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研究表明,劳动力供给量下降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生育率下降能否刺激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人力资本的初始状态和相应的生产率水平决定了经济最终发展方向(走向发达或陷于贫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工荒”的出现似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劳动力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率高达10%。然而伴随着“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蔓延,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城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区位、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的影响.南江县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就业问题存在失业比重较高、就业结构二元特征明显、劳动力供需区域性错位的特点。据统计,南江人口总数为70.3万.劳动力资源有47.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1.5万人。城镇劳动力5.6万人.其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全州境内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73.04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31.07万,占总人口的48.85%。凉山州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稳步增长态势,广大农民脱离传统农业生产,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对于这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地区来说,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显滞后。  相似文献   

11.
快速人口转型已给我国带来了人口增长率下降、抚养比结构变化和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等一系列人口问题。作为人口大国,人口与劳动力年龄结构在转型过程中的显著变化,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美国哈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引入人口和劳动力年龄结构收敛增长模型,对我国人口转型期人口因素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尤其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对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提出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未雨绸缪的看待人口问题,通过扩大青年就业,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创新人口与就业政策等方式挖掘人力资源优势,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转折,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呈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态势,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既构成了弱化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减少外资流入等诸多挑战,也为其创造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刺激内需、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在中等收入阶段,应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转折带来的机遇,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其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苏州市积极探索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实行普惠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及均等的公共服务,进一步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形成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苏州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探讨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然成为工业化城镇化整体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差异,西北贫困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更趋于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2008年,金融危机使宁夏农村劳动力区外输出受到重创,仅2009年宁夏区外转移就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一进程犹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城乡的繁荣,另一方面,土地被征,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处境严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农民离开了土地,日子过得怎样?政府采取了哪些优惠补助措施?失地农民以后的生活有保障吗?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达州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强力推进“四大行动”,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一是推进就业促进行动。通过劳务洽谈、校企对接等促进农村劳动力供需对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支持在外有资金、有技术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当地农民工就业。二是推进劳务市场拓展行动。巩固珠三角、长三角,拓展京津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很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利用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优势是否在减弱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利用2000年、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01年3月-2014年3月的相关数据(由于数据来源有限,第二部分以及第四部分数据均为当年3月份数据),通过对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劳动力行业分布结构以及各个职位供求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低端劳动力优势正在减弱,高端人才供给不足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经济和社会形势来看,劳动者工资的增长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通过劳动力价格与就业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与国际比较,得出结论:首先,我国当前的工资水平总体较低,尤其是农民工等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较低,其工资水平的上涨是一个必然趋势。第二,我国有条件实施工资与GDP同步增长计划。第三,长期看,工资水平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缓解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能够促进消费需求,改善需求结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四,政府要对市场的行为持客观、中立和审慎的态度,并防止工资过度增长带来的就业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系的重点问题,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杨光 《劳动世界》2017,(23):73-74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关于劳动力迁移理论、就业市场、失业问题、收入与分配、劳动歧视、工会理论的新问题和新思想.因此劳动经济思想的未来发展特点是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研究;更加重视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研究;更加重视企业理论与发展的研究.因此劳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将注重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重视知识经济下的劳动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