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6.
《可乐》2006,(2)
很多人在搬家的时候,才发觉原来自己家里的垃圾是这么多。而这些垃圾之所以在平时不被发觉或清理掉,是因为它们大多是那种说它是垃圾也不是真正的垃圾、想留着又没多大用处,想扔掉又觉得可惜的东西。虽然说当你狠下心将它们清理掉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但是你却会在心里问自己:当初我怎么会想要去买或接收这样一种既不好看也不管用的东西呢?每个人对自己制造垃圾不断后悔,又不断地重蹈覆辙。这类后悔几乎占我们一生中后悔次数的三分之一。我就不相信有任何人在搬家的时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丢弃。包括对旧屋子的所谓"感情"。不过,如果你以为我说的这种垃圾只是一些纪念品、卡片、装饰物、摆设品、奖牌之类的,那你就错了。它们还包括一些你自己当初认为有实质内容的,可以派上用场的东西。譬如听人家说值得收藏,买来后只听一两个星期就搁置在一旁的音碟;譬如所谓经典好书,买来后偶尔捧在手里沉甸甸的,随便翻翻也感觉到某种气息, 相似文献
7.
《今日湖北(理论)》2000,(6)
修路炸石这是一件极其平凡的事,然而在郧县谭山镇却炸掉了他们世世代代的"赤贫",炸开了他们通往富裕、文明的大门。这个奇迹已传进了中南海,1992年9月10日,李鹏、李铁映,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特邀郧县县长到北戴河介绍经验。郧县谭山镇地处鄂西北大山区,3万多人口,其中劳动力1.2万人,没有水田,只有旱地,"六五"以前,人均年纯收入60多元,是被国务院认定的革命老区和山区贫困镇之一,然而九十年代后,谭山发生了巨变。谭山巨变的契机,说来确实有些偶然,该镇东岳村农民在炸山修路中,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石头,它晶莹剔透,美丽异常。就是这种石头,破除了谭山人一向抱怨痛恨石头的固有观念, 相似文献
8.
9.
10.
13.
14.
16.
我是市晚报的记者,一天午饭后,我到报社大楼旁的城市公园里散步。我向来就有收集奇石的爱好,趁着中午没人,便到石河中捡起了石头。突然一个中年男子来到了我身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手里的石头。我尴尬地将石头放回了石河中,那人却说:“你别误会,我不是这里的管理员!”我笑了,中年男子搭讪道:“这石头有啥看头吗?”我说: 相似文献
17.
18.
罗宾·威廉斯的电影《已故的诗人社团》与《记忆看见我》仿佛是特朗斯特罗姆的一首诗名《在某人死后》的隐喻:去年秋天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演员罗宾·威廉斯自杀身亡的新闻令世人唏嘘不已。他是个很好的喜剧演员,演戏的深度不仅于幽默喜剧,他演过一个美国寄宿贵族中学的诗歌老师,电影原名叫《已故的诗人社团》(大陆译名《死亡诗社》、台译《春风化雨》)。许多学生受到他的启发爱上诗歌,受他的感染以惠特曼的诗歌称呼他 相似文献
19.
高轶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205-206,213
寻找自我是探求身份的传统主题。寻找自我不仅是女性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目标,而且也是加拿大民族主义意识觉醒要实现的目标。哈格不断探索自我,追求自由的一生正是加拿大民族主义意识觉醒在文学中的凸显。因而,当《石头天使》于1964年发表后,即引起了加拿大人民广泛的共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