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自从人猿揖别,开始了文化的历史,人生的思考便成为人类意识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在纷至沓来、无法解脱的种种人生问题中,人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不同的致思趋向引发出纷纭多彩的人生论,构成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人生论内容宏富,追寻其脉络,大致包括如下六个方面:一、人生界说无论是圣贤先哲还是普通中国人,面对纷纭复杂的人生,都不免有一番思索,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困惑千古而又歧见迭出的人生大问题。假如说人生即人的社会生活过程,那么,这一过程的本质即生命…  相似文献   

2.
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克思开始,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哲学的作用不在于探讨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探讨人生和命运问题。从“人活着”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向“人为什么活”,“活得怎样”延伸。“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历史向今天的人们提出的现实任务。在工具本体所造成的物质力量之外,建设一种价值论、意义论的人生本体,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种人生本体,在信仰崩塌、道德形而上学同样归于失败的当今之世,只能是对人的普泛之爱和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尊敬与欣赏。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中国文化裂变的大背景下,"自我"的确立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确立,而"自我"的演变也直接影响到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演变."纯诗"论的产生,一方面导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是受到了世界诗歌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人生"论诗学本质观的产生,则一方面是导源于社会现实的急迫需要,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西方文化、文学相互激荡和衍生的结果.无论"自我"论、"纯诗"论或"人生"论,它们都有现代中国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人之生存信仰,对其解读只能是一种生存论解读.信仰是人在精神世界中渴慕崇高而对现实自我的当下超越,从而为人的精神世界注入人之为人的意义领悟和价值关怀,使人挺立起主体的自足.信仰源于人自觉人生的缺憾,需要以某种意义弥补自我存在的残缺,信仰的本质就是信仰人生有意义,从而使人生值得一过.信仰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了生死之惑;超越庸常生活;指引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
实践:作为人的文化本质─—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本质的两条道路邵建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本质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以批判费尔巴哈为基础的论人的社会本质的道路,一条是以批判黑格尔为其序幕的论人的劳动─—实践本抟的道路。前一条道路重在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浓厚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伟人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所说的"精神"当然包含多方面的意义,但主要的意义应该是指人的精神境界.毛泽东所说的人生境界虽然具有当今的时代特点和内容,但其思想源头应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其中孔子的人生境界论是其主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就孔子的人生境界论进行分析,揭示承学境界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之所以为人”即人的本质或人性,是一切人权观、人权理论的基础。而人性或人的本质,在各种文化里都是最深层核心的而且是最历史具体的东西。中西人权观差异的最深刻和细致的根源,就在各自文化传统对何谓“做人”、什么叫“人之为人”的理解里。探讨这差异的工作,即是中西人论的比较研究。这是一门专门学术,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对人权问题的讨论尤其要紧。下面就扼要分析一下中西文化和人论传统对“人之为人”的各自看法和原因,以及彼此差异与对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哲学理论强调意志的重要性,通过探讨意志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内容时,他仍然强调的是意志的自由和不可否定,由此也引申出对于人生幸福本质的思考,奠定了他的人世悲观论的基调,人的命运本质上是悲惨的,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也只是痛苦解脱的那一刹那而已.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对儒家人性论和修养论的研究,或立足于人性论而以修养工夫加以论证;或简述人性论之后详述修养工夫,而从人性论上论证修养论之成立问题,则所见甚少,好像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不然。我们有必要对此一问题做深入的探讨,才能对儒家的人性论和修养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从人性论的角度来探讨修养论,主要关涉到三个问题:一是人生修养的必要性;二是人生修养的可能性;三是修养方法的合理性。先秦儒家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的开创性时期,从阐释的重心来说,它经历了一个由注重修养论到注重人性论的转变过程。儒家开创者孔子对形而上的人性,所言极少,他更多的是关注人的具体的道德实践。而到了孟子和荀子则总是在对人性作一番探讨之后,再对人生修养加以设定。  相似文献   

10.
人生于世,区别于动物者,无非在于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人为意义而活着,在意义的指引和推动下又去创造新的意义。失去意义,人便复归于动物。那么,何谓意义?意义的本质是什么?人与意义是什么关系?意义生成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呢?西方哲学对意义的探索由来已久。自洛克和休谟提出观念论的意义论,穆勒和罗素提出指称论的意义以来,先后出现过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论的意义论,戴维森的真理论的意义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工具论的意义论,胡塞尔的意向论的意义论和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理解论的意义论。大致说来,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主要集中在对语言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人的悲剧与审美超越──无限超越论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悲剧与审美超越──无限超越论初论赵建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92)研究生人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人的本质欲望究竟是什么?自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以来,人这座神秘莫测的司芬克斯迷宫就展示出了“她”那不可抵挡且日益剧增的强大魅力,因而吸引了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2.
近日,有幸读到了张增栓副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的科学成果──《人生学》专著,深感耳目一新。该书以人生的基本的规律和基本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第一次构建了人生学的科学理论体系。 该书从人生的主体研究入手,认为人是人生的主体,人的本质是人的根本,人生的过程就是塑造人的本质的过程。人的素质是人的基本状况。人的素质是人生活动的前提,又是人生的活动结果。创造美好人生,就必须塑造和丰富人的本质,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对人生的主体──人的本质和人的素质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人生的实质和人生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书指出,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自古有之:黑格尔、费尔巴哈以“既成论”表述人的本质,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的本质论;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则以溯因为基点,即探讨人的本质何以生成为人的本质之关键,从而确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发展观,完成了人学研究的一大转向,实现了人的本质论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4.
张守奎 《江汉论坛》2007,7(12):40-43
人及人的本质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史的根本问题.传统哲学或人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问题在于,把人的本质看成相对于人之存在而言的先验的、外在的悬设,致使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相疏离.因而,要深化并推进对人及其本质的理解和研究,必须把人的本质真正归还给人,立足于人之现实的实践生存论立场,把人的本质内在地理解为是在人之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过程性存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之实践活动的敞亮与展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哲人们罄其智慧,不断探索人生问题。他们测度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追问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乃至自我的关系,追寻人的本质、价值和完美的理想人生模式,摸索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途径。他们不断地对人生提出疑问并作出解答,从而创立和积淀了丰富的人生理论。这些理论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以至有人甚至说,中国的全部哲学就是关于人生或者关于怎样做人的学问。郑晓江、程林辉两位同志悉心竭力,历时三载,从人生理论的角度,系统地发掘、疏理、总结批判我国哲学、文学、宗教等思想资料,从中升华出能为现  相似文献   

16.
王孝哲 《学术界》2004,(6):276-278
<终极关怀论>是一部很有份量的人学力作.各章内容上,既有对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权等等的理论分析和论述,又有对于人生旅程的大事关照以及人才开发与制度创新、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等等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策.因此是一部"人的哲学之悟".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申小龙我国现代语言学是以西方语言学为参照系来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的。由于人类各民族文化本质上是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历史经验和心理结构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对面临的不同的自然和世界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因此各种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8.
京族史诗呈现了京族含蓄包容与刚健雄浑并举的海洋文化精神,是京族历史、民族精神、社会文化生活百态以及京族人思考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百科全书,体现出艺术工具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形式论的多重属性.而从其精神内涵、形成方式、艺术形式看来,人生如诗、生活如诗、民族如诗是京族史诗潜在的核心命题,此种生命存在形态、艺术创作形式和人文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完善和补充,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借鉴与给养.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 ,如何实现人的快乐是每个人关注的问题 ,也是哲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研究最应关注的问题。孙鹤“遗憾学”三部曲——《遗憾论》(远方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 )、《自觉论》(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 )、《终极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4年 2月出版 ) ,其立意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是要人们走出遗憾 ,走向快乐和成功 ,从而实现人生的内在的和外在的最大价值。《遗憾论》不仅论述了遗憾产生的根源 ,即人对名、利、情的永不休止的追求 ,而且还论述了遗憾对人生的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在作者看来 ,遗憾并…  相似文献   

20.
心性论是梁漱溟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梁漱溟曾说,他一生所着力探究的是人生的出路和中国的出路两大问题。他认为,世间至可宝贵的东西莫如人,而人之可贵在于心。探讨人的心性,就是为了正确认识人。只有正确地认识人的心性,才会真正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从而解决人生的出路和社会的出路问题。梁漱溟数十年如一日,围绕着心性问题来思考认识世界,构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他自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用功颇力,而有所得”。本文拟对梁漱溟研究人类心性的思想成果及其哲学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作一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